梁可晴 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大眾傳播學是研究大眾傳播行為過程的一門科學,通過對大眾傳播行為和過程進行研究進而分析出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并進行更改與修正,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和擴大傳播影響力。大眾傳播學屬于傳播學的內容范疇之一,傳播學主要研究內向人際、公眾、組織和大眾傳播這幾個方面。大眾傳播主要是有主體、內容、媒介、對象和效果五大基本要素,傳播信息通過相關網絡信息平臺和媒介將傳播內容進行包裝和信息化處理,將內容傳送到對象,從而取得有效的傳播效果。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無論哪一層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傳播的效果和質量。因此,高校微信公眾在進行信息推送的時候,不僅要關注信息內容,也要對對象、主體、效果等層面進行干預。
傳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微信公眾平臺的大眾傳播更加高效。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主體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個體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個體通過信息推送建立與用戶直接的聯系,可用來進行商業模式的產品推送。二是企業事業單位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建立便于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傳送企業有關信息,使得大眾能夠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了解企業相關信息。
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內容涉及領域較為廣泛,且種類較為繁多。就高校微信公眾平臺而言,推送信息一般包括學校動態活動以及課程時間安排和有關活動的時間表等。大多是與學生有關的信息。但除此之外,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通過信息檢索搜尋新聞資訊以及相關知識內容,此外,微信公眾平臺會根據用戶的網站瀏覽痕跡進行推送相關信息,這有利于增加微信公眾平臺的點擊量。
傳播對象的多向互動主要體現在微信公眾平臺在傳播對象的選擇范圍上更加廣闊。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用戶的網站瀏覽信息,推送用戶較為感興趣的文章和內容,并可以將自己的微信推送給有相似愛好的好友,從而拓寬用戶的人際交往范圍。但微信公眾在推送用戶信息時應當經過用戶本人同意,以避免信息的外漏。傳播對象的多項互動主要體現在一對多和多對一的形式,這類似于微信群發消息的功能。
在目前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網絡信息和新聞媒介已經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眾多高校在新媒體的建設上投入資金較大,整體上我國高校的新媒體建設發展速度較快且朝良好的方向發展。據研究數據資料發現表明,大部分高校在校生平均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間超過三小時,超過50%的學生關注本校的官方微信平臺,進而了解本校的發展動向。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研究分析發現,關注官方微信平臺的目的存在差別,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了解本校新聞動態以及活動發布,超過近七成的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了解有關本身專業的信息,而20%的學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了解新聞資訊。
首因效應主要是強調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微信公眾號給師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影響甚至決定著他們后期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點擊率和使用量。因此,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在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于首頁的設計,納入較為新穎的設計理念因素,突出本校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特色化,盡量避免與其他微信公眾號的相似度,提高本校微信公眾平臺的新穎性和創新性。
微信公眾平臺在信息推送上要注重文章的質量,提高學生用戶的使用體驗感。經由本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文章,應當經過百般打磨層層篩選,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文章的內容要注重于創新,通過對文章組織形式的創新,也可以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因此,在文章內容方面應當貼合用戶的實際需求,同時也要提高內容的質量。
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應當注重時間和頻率。通過調查大學生使用時間和頻率的數據發現,在用餐時間、睡前時間和課前時間是使用手機較為頻繁的階段。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選擇在這三個時間內進行信息推送,同時注重文章標題內容的新穎性,能夠在眾多信息當中吸引到用戶的眼球,從而增加微信平臺的點擊量。除此之外,在節假日和雙休日應當增加推送頻率,信息頻繁的出現也有助于用戶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由于本篇文章篇幅有限,在介紹優化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路徑中,還包括拓寬渠道推廣、推進交互傳播和優化人力資源、實施專業運營這兩個方面。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對于提高微信傳播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因此,在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運營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