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立
發展普惠金融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服務實體經濟補短板、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中國建設銀行堅定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啟動實施普惠金融戰略,借助金融科技力量、運用市場化手段,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末,全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6310億元,比年初新增2125億元,增速50.8%,累計為22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7萬億元信貸支持。建設銀行依托現代金融技術創新業務模式,把小企業逐步做成大事業。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只要用心就有辦法。建設銀行沉下去用心研究小微企業的特點,讀透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通過現代科技與金融專業經驗相結合,線上數據與線下服務能力相結合,初步探索出既不同于傳統銀行、又有別于互聯網公司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最主要特點是“五化”。
批量化獲客。小微金融是個大市場。我國每年新注冊1000多萬個市場主體,其中不乏優秀的小微和“雙創”企業。建設銀行自主研發建設新一代核心系統,基于內外部數據和企業經營、生產生活場景,通過設計數據規則、系統自動篩選,準確定位目標客群,實現了對小微企業主動、批量地推送金融服務。建設銀行還以互聯網思維搭建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17個大類平臺,線上獲客達到80%。
精準化畫像。整合內外部26萬余項數據,包括海關、稅務、工商、征信、司法,以及銀行長期積累的客戶和交易信息,通過數據集成和多維交叉驗證,對小微企業進行立體式的基礎畫像、信用畫像、場景畫像、風險畫像,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自動化審批。建設銀行在上市之初與美國銀行合作,率先研發了零售評分卡。依托申請評分卡技術和網銀循環貸等實踐經驗,創新推出了“小微快貸”系列產品。客戶發起申請后,系統自動調取數據、調用模型,多維度分析判斷信用形態,自動審批并給出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結果。
智能化風控。綜合大數據、行為評分卡技術和風控專家經驗,上線了全面風險監控預警平臺(RAD)和普惠金融運營管理平臺,內嵌500多個風險預警規則,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預警準確率超過65%。基于預警信號第一時間采取響應措施,規避或化解了其中87%的風險事項。
綜合化服務。針對小微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征和需求,創新并匹配相應的信貸和非信貸、金融和非金融服務。除了加大信貸投放之外,建設銀行還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發起設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推出“FITO·飛拓”金融綜合解決方案,開展投貸聯動等業務,為小微和“雙創”企業提供集融資、融信、融智于一體的多功能服務。
“五化”新模式創新,促進了全行小微信貸業務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主打產品“小微快貸”為例,推出僅兩年時間,貸款余額就達到2832億元,累計為近5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7158億元貸款支持。建設銀行專門開發了服務于小微企業的“建行惠懂你”APP,支持線上貸款測額、預約開戶、客戶識別、在線授權、貸款審批、資金支用、隨時隨地還貸,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省去了評估、中介環節,節約了企業的隱性融資成本,實現了數據實時、穿透式管理和配套金融服務的無縫對接,真正做到了“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三個一”體驗。這款APP上線僅四個多月,下載量就突破390萬,訪問量超過800萬。
上下同欲者勝。建設銀行著力從戰略愿景上強化引導,真正使全行上下認識到,發展普惠金融不僅是履行大行社會責任,更是長遠發展的需要,抓住了小微企業才能把握未來廣闊的市場、贏得銀行發展的明天。全行各級機構在考核激勵上加大力度,在關鍵業績指標(KPI)、獎懲措施、激勵約束政策等方面,突出普惠金融指標要求、提高考核權重,起到“指揮棒”作用。同時調整考責問責機制,明晰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標準,對國有和民營、小微企業一視同仁,在容錯率范圍內沒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予以免責。

建設銀行發布 《中國普惠金融藍皮書 (2018)》 和“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
大銀行長期做慣了“大生意”,需要俯下身來,真正掌握服務小微、做好“小生意”的新本領。現代科技為銀行普惠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普惠化提供了支持,更打開了廣闊空間。建設銀行普惠金融定制化系列產品和平臺化服務模式創新,就是得益于歷時6年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核心系統。2018年,全行又啟動了金融科技戰略,組建了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制訂了新一輪金融科技規劃,努力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為建設銀行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平臺開放共享,輸出專業技術和標準化工具,幫助金融同業和普惠客戶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共同繁榮普惠金融市場。
金融的普惠性不只體現在對中小企業金融資源的提供,更體現在從金融的角度對社會各階層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社會大眾特別是弱勢群體根植于心的服務熱忱。建設銀行著力提升各級機構服務社會大眾的自覺意識和綜合能力。銀行客戶經理主動走出去,深入市場貼近客戶,提高讀懂社會、讀懂大眾、讀懂客戶的能力。同時,敞開大門讓小微客戶、普通百姓走進銀行大堂,面對面接觸銀行、了解現代金融知識。建設銀行在基層網點設立了1.43萬個向社會開放的“勞動者港灣”,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勞動者提供歇歇腳、喝喝水的地方;1.05萬個網點建設了向公眾開放的共享衛生間。截至目前,全行“勞動者港灣”累計提供服務3000多萬人次;邀請31.8萬個小企業客戶參加了1.26萬期金融知識培訓。籌辦建設銀行大學,推出“金智惠民”工程,打造“創業者商學院”,為小微和“雙創”企業賦能。探索住房租賃新模式,住房租賃平臺在288個城市上線運行,累計上線房源超過1000萬套;建設“建融家園”長租社區,用金融手段幫助百姓解決住房難住房貴問題。推廣“村口銀行”模式,將城鎮中的金融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創新“民工惠”幫助農民工解決討薪難題。
李克強總理年初視察建設銀行時,以“小企業、大事業、無止境”勉勵建設銀行繼續努力做好普惠金融。全行上下深刻認識到,只有牢固樹立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經營理念,才能不偏離本源,確保發展的正確方向。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我們堅信,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進程中,普惠金融之路必然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