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上海傳雅實業有限公司訴杭州天天物美商業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例為典型,淺析目前大型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利益沖突,即大型零售商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壓榨了供應商的利益,使其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由此,分析現有法律法規規制促銷服務費時出現的法律問題,進而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競爭關系。
關鍵詞:促銷服務費 規制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015年底上海傳雅實業有限公司與杭州天天物美商業有限公司的買賣糾紛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是原告傳雅公司主張被告物美公司收取相關費用是違法的,如促銷服務費。但是在法院最后審理中,法院認為雙方合同真實有效,部分費用是原告知曉并同意的,且有證據注明“其中扣款金額涉及的服務已經由物美公司提供了相應的服務”,因此被告的扣款行為符合雙方約定,法院不予支持。
一、促銷服務費概述
我國在2006年發布了《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中規定,所稱促銷服務費是指依照合同約定,為促進供應商特定品牌或特定品種商品的銷售,零售商以提供印制海報、開展促銷活動、廣告宣傳等相應服務為條件,向供應商收取的費用[1]。
這是我國首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促銷服務費做了基本的界定,且促銷服務費是目前大型零售商與供應商之前的主要矛盾表現之一,因為收費高問題使得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的利益沖突不斷加劇。但零售商大型化、連鎖式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應當有法律法規進行規范。除了2006年發布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相關的還有兩份行政法規,包括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發布的《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和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2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其中后一項行政法規現已失效;另外還有九份部門規章。首先可以看出,我國自2006年就開始了促銷服務費方面的法律規制,說明了我國對這一方面的重視,也說明了促銷服務費的合理合規發展對于市場競爭自由的重要性;但通過本文案例的裁決理由也反映了即便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法院依然認為原告訴求的法律依據并不充分而不予支持,就說明關于促銷服務費的法律規制方面我國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供應商的合法利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需要我們重視。
二、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規定中的不足
在本文案例中,因為原告訴求的法律依據并不充分而法院不予支持,其同樣的裁決理由在其他類似案件中也有適用。比如有的原告起訴依據的是《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方案》,但該方案是2012年的具體工作方案,工作結束后則不能作為法院的裁決依據,因此無法有效支持原告的訴求。所以我們更需要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或者最高法與最高檢出具更權威的法律、司法解釋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維護市場良好競爭環境。其次,就是缺乏具體的法律內容,即便是現在的部門規章,很多都是含糊其辭的用語和規定,籠統的規定為“規范促銷服務費”,如何規范,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可操作性的方案,那么在司法執法中,也很難讓法院去自由裁量。
(二)基礎理論研究有待明確
通過閱讀一些文獻筆者發現,對于類似促銷服務費的收費問題,最開始是界定為商業賄賂的行為,而現在則更傾向于界定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有的學者認為商業賄賂的本質并非利益引誘交易,而是職務利益交換。在重構商業賄賂界定標準時,既要考量行賄方以不當利益引誘交易的屬性,更要考量受賄方出賣他人利益換得不當利益的屬性,以及受賄方利用身份便利為行賄方提供商業競爭優勢的屬性。應當明確商業賄賂受賄人通過出賣他人利益換得不當利益的本質屬性,從而將商業賄賂行為與濫用優勢地位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行為區別開來,分別立法規制[2]。所以,對于零售商向供貨商強行收取不合理費用問題,很多學者提出應從反壟斷法有關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角度來探討如何規制,對此筆者認同,但目前規制促銷服務費的行為界定理論并不明確,仍有爭議,因此在沒有立法內容的規范下,理論方面也是雪上加霜。
三、建議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法律法規建設上主要有兩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加強法律效力。規制促銷服務費,單單靠部門規章的效力是不夠的,只有基本的法律法律才能更好地實現保障供應商的合法利益,尤其是中小型供應商,自身生存能力薄弱,完全靠市場自由競爭很難壯大自己的實力。二是明確法規內容。在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自身零售商領域的發展特點,明確大型零售商的法律含義以及對大規模零售企業優勢地位的行使和濫用做出清楚的界定,對促銷服務費的收取條件與標準進行合理規定,有效保障中小型供應商的利益,同時對司法裁判的明確性也具有很大幫助。
(二)進一步明確基礎理論
筆者認同把大型零售商這種根據優勢地位向供應商收取促銷服務費之類的費用的行為界定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首先,商業賄賂具有受賄人通過出賣他人利益換得不當利益的本質屬性,而大型零售商收取促銷服務費是面向全體供應商的,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最大利潤而壓榨對方,所以不成立出賣他人利益換得不當利益這一要件。只是高額的收費使得供應商們只能不斷地被壓榨,形成了并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我們應當首先明確收取促銷服務費的行為如何定性,其次考慮大規模零售商利用收取促銷服務費濫用優勢地位的界定標準,有了深厚明確的理論基礎才有利于立法具體內容的制定。
綜上,促銷服務費的收取關于兩者的根本利益,如果供應商的利益得不到基本保障,長期被零售商壓榨而虧空經營,那么會導致眾多供應商面臨破產,從而也間接切斷了大型購物中心的利潤來源,影響大型購物中心乃至整個商圈的長期建設,不僅降低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也影響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因此應當開始重視這些大型零售商或者購物中心與供應商之間的利益沖突,運用法律途徑,完善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雙方利益,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陳立平著:《零售商優勢地位的濫用特征和演變方向》[M].中國零售商,2007.08。
[2] 黃璞琳著:《商業賄賂界定標準之思考》[M].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4.09。
作者簡介:王曉瓊(1991.06.25)女,漢族,山東人,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