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偉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認為對于學習數學至關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1.創設民主教學氛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以便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和體現。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雙向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創設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情景,使學生滿懷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可行方法。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相信學生、熱愛學生,從而讓學生喜歡教師,進而喜歡自己的數學課;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問敢言,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有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
2.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渲染數學教學氣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選擇和使用現代教學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幫助他們學好有關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內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時,讓學生根據投影儀投出的問題看書,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對不能在書上直接找到的問題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異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把透明膠片分發到每組,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膠片上,然后教師把他們的討論結果投影出來,讓全班同學與教師一道再進行討論,看哪個組寫出的結果最簡單最準確,然后進行練習,通過練習分組討論,組內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膠片上,再投影出來,引導他們討論解決,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別人的問題中啟迪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的精神,較好地發揮了他們的學習的主體作用。
3.融合數學于生活中,體現數學學習意義
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并親近現實的生活,讓數學走進學生視野,讓生活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的思考”,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數學來自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推進課程改革、落實課改精神的過程中我們數學教師要注重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其實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二、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與自我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1.挖掘教材興趣因素,鼓勵學生動手體驗數學新教材中有許多興趣因素可以挖掘,尤其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適合初中學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動手實踐內容,增強了教材的人文性。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硬紙、木條、鐵絲等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并因此產生由此及彼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幾何內容教學中,學生通過動手簡易制作,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再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彎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然后引導大家觀察、比較、判斷。這樣的動手活動,學生興趣很濃,既培養了學生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又觸及到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問題。
2.引導學生積極質疑,維持學生興奮狀態,質疑即提出疑難問題,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質疑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反饋教學評價,調控教師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方向,擴大思維廣度,提高思維層次,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所以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質疑。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質疑,教師得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設疑,應在數學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具有挑戰性習題的理解。同時在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因為學生是否具有適宜的充分自信,是影響其學習活動積極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條件。
3.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活躍學生思維過程,我們知道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教學中我們要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所以教學時,我們應注意由直觀到抽象,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