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俠
在增速換擋、結構調整的經濟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增長、就業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以新舊動能轉換的澎湃力量推動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路徑。近年來,青島市市北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模式,充分挖掘企業潛力、創新思維,通過盤活廢舊廠房,把落后產能的包袱就地轉化為創新創業資源,促進了企業由“二產”向“三產”的轉變,充分激發了創業熱情,創造了促進創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成功提高了創業率,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一、聚焦創業群體,剖析創業“痛點”
市北區作為我市的“主城區”和“老城區”,轄區內很多居民都是原本“二產”企業的職工,產能過剩企業待業人員較為集中;又因轄區內有青島理工大學等高校及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因素,大中專畢業生也是市北區主要的創業群體。
經了解,創業者現今主要面臨以下創業難點及問題:
(一)創業方向不明
對大中專畢業生來說,活動空間主要在家庭和學校,社會閱歷較少;對產能過剩企業待業人員來說,絕大部分是年齡集中在40到50歲的就業困難人員,手中無一技之長。他們在創業項目、創業方向的選擇上大多比較迷茫,創業很容易停滯于創業初期,僅有其中少部分創業者能順利突破創業初級,順利過渡到創業成長期。
(二)能力難以發揮
目前來看,大部分創業者創業初衷與現實無法對接,專業、行業不對口現象非常普遍。有近90%的創業者選擇餐飲、銷售、咨詢等行業,其原因在于這些行業入行門檻低、試錯成本相對較小,即使與創業者所學專業或原從事的行業完全無關,也會使創業者趨之若鶩。
(三)抗壓能力薄弱
無論是大中專畢業生還是產能過剩企業待業人員,創業成功經驗缺乏和企業運營能力缺失都是他們創業的最大軟肋。當創業實體遇到經營上的突發事件,亦或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他們無法及時或妥善處理、應對,導致創業實體難度瓶頸,因而創業失敗。
二、轉換“二產”舊動能,搭建創業新載體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形勢下,鼓勵傳統二產企業調整優化自身產業結構,探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自2016年起,市北區不斷改革創新,將青島國棉五廠、手表廠的廢舊廠房改造、升級,分別打造成紡織谷創業孵化基地、智立方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傳統汽車維修企業開拓新思路、發展新業態,創立為汽車行業提供專業服務的“青島鑫順汽車創業孵化基地”。
(一)百年老廠房變身創業新沃土
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國棉五廠始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2005年傳統的紡織廠隨著改革調整實現了傳統行業的時尚嬗變,2016年市北區將“在紡織谷建立創業孵化園區”列為區辦實事之一。紡織谷摒棄了過去簡單的訂單依托和低端的加工制造,向設計研發、科技創意等產業鏈前端和服務貿易等價值鏈高端延伸,將城市戰略同企業發展規劃相結合,充分放大自身優勢,從紡織專業領域角度切入,面向大學生就業、社會創業團隊打造紡織主題創業孵化園區,同時對入孵企業給予房租、水電減免、創業指導、聚合發展等多項優惠和服務,老廠房重新煥發新生。
(二)傳統汽車行業轉型服務新業態
我區市級創業孵化平臺“青島鑫順汽車創業孵化基地”的前身是一家傳統的汽車維修企業,目前國內乘用車保有量是2.15億輛,每天進廠維保需求約為206萬臺次,而國內市場僅4S店的維修服務產能就是260萬臺次/天,行業產能過剩嚴重。2016年,該企業在市北區人社局的引導下,創新理念和發展思路,依托自身平臺和行業資源的優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有效擺脫了落后產能的舊模式,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躍升為行業新的領航人。有效帶動了汽車產業及特別是其延伸產業鏈的發展,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平臺,注入了新活力。
(三)鼓勵孵化基地“走出去”、“請進來”
市北區鼓勵轄區內既有基地積極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國內新舊動能轉換標桿城市進行考察、學習,對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在穩定就業創業功能中的促進作用進行有機借鑒;同時,引導孵化載體吸引國內外優秀創業孵化人才或項目扎根落戶,2018年市北區開展了“中韓青年創客大PK”等活動加強國際間交流和學習,拓寬創業孵化的思路和眼界,為進一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聯動創業帶動就業在我區常態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市北區借鑒經驗,推動孵化平臺與金融創新相結合,不斷加大對創業人員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出臺文件為創業企業增加企業房租補貼,設立多種獎項獎勵創業孵化平臺;還設立了專門的創業引導基金,建立銀企對接機制,使金融資源與創業資源有效對接,破解了創業者啟動資金的難題。
三、新舊動能轉換,聯動實現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一)盤活舊產能,帶動新就業
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聯動創業帶動就業,就需要結合產業特點、行業需求充分挖掘轄區內廢舊廠房、樓宇等資源潛力,通過政府獎補、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勵“變廢為寶”發揮老企業區域影響力和資源優勢,搭建產業聚集、特色凸顯的創業孵化載體,成為大眾創業的新沃土。目前,由“二產”舊廠房改造而成的 “紡織谷創業孵化基地”和“智立方創業孵化基地”共帶動就業近2000人,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著。其入孵的創業者90后的鄧平由原先的“一人企業”已發展到如今的服裝設計師團隊,帶動就業人數達30人以上,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明顯。
(二)打造創業生態圈,推動創業新浪潮
新舊動能轉換不僅帶動了轄區內創業者入駐孵化基地的熱情和入孵企業穩定就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還有效調動了創業載體周邊及整個市北區的創業積極性。截至目前,市北區已實現扶持創業4057人,扶持人數位居全市首位,較去年增長18%;已實現創業擔保貸款規模22994萬元,貸款規模位居全市第一,市北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營造了轄區內促創業、穩就業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