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茶英
教學是一項創造性極強的工作,自古以來,教無定法,學無定理,尤其是語文教學。實踐證明:知識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的教是幫助學生學,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應互教互學,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磨礪自己,體驗成功的愉悅,樹立自信,確定自我。據我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要教好學好語文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知識淵博,讓學生才信服。
俗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語文教學天文地理五花八門,所以說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語文教師必須博覽群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這樣就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讓他們體會到知識淵博是何等的偉大,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其次,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你就得教法新穎。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深鉆教材,善于濃縮語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學,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學生就信服你。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情景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情景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一般都采用圖文結合,借助圖畫再現情景,可以更具體、更形象,真正做到了——“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容易接受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堂感情豐富,讓學生興趣濃厚。
語文課要感情豐富,起碼學生能把課文有感情的讀出來,也就是說通過聽學生讀課文達到一個身臨其境的效果。為達到這一目的,我讓學生借助《納米盒》反復聽課文朗讀,在課堂上我采用讓學生齊讀、分組讀、單個讀等不同的方法讀文,表揚讀得好的學生,指出不足之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課文讀得好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就濃了。
還有課堂上學生的興趣濃不濃,跟老師的教態有很大的關系。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課堂上學生是在享受,還是在“受盡煎熬”,就要靠老師的這雙手來翻閱。語文課堂空間老師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場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老師本人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激情離不開老師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歡,對夢想的追求!
四、激疑促思,讓學生輕松作答
設置疑難問題,是教師激發學生情感和求知欲望的方式。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所以在閱讀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或在閱讀中提出好的問題,都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于所提問題,學生若不能完整作答,教師就要靈活引導,可采用讀、演、畫、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回答了問題或提出了好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表揚,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成功感;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的氣氛,給學生以輕松感。這樣能大大促進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輕松作答。
五、互換角色,讓和諧氣氛永駐課堂。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是以學生有無進步和發展作為唯一的標準。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每一堂課充滿了期待,這樣學生就能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師生互教互學的方法,教師講授課文的一部分,讓學生當小老師講授課文的另一部分,如教學《瀑布》這課共有3小節,分別講了瀑布的聲音、顏色、樣子。教師講完第一小節后,指名上臺分別講授課文的第二、三小節。(學生上臺前教師應適當指導)教師做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聽小老師講課,積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在臺上講的時候,教師要寬容平等,寬容平等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這樣就可創建民主、和諧、熱烈的課堂氣氛。互教互學,能培養學生的自信:我也當了一回“老師”,真了不起!
六、精心組織,讓教學目標得到合理分解
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師就是導師,學生就是研究員。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通過合作學習能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共同探索知識奧秘,實現學習目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因此,合作是構建成功的有力保障。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精心組織,讓每個小組都能在互相幫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規定的任務,每一個學生都以能為集體的成功盡一份力而自豪。感受到合作討論的趣味,妙思妙問的感慨。
七、學生出題,讓題目遵循教學規律。
學生出題時需反復研讀課文,無形中就掌握了課文內容。其次,學生出題能避免量多、乏味、枯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還能體現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都不同,所以他們出的題目就不同,形式多樣,有層次、有梯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這樣,遵循了教學規律,作業具有針對性,學習較好的學生“吃得飽”,自動消化;一般學生“吃得下”,逐漸消化;學習差一點的學生“吃得消”,慢慢消化
八、作業面批,讓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好壞,可體現出教與學的效率,因此學生作業一定要當場完成并及時面批。我先讓學生交換改作業(優、差生搭配)互幫互學。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就當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自己動手修改。這樣可促使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端正學習態度,有效地杜絕了交作業時“拖”或“漏”的現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辦事認真、細心、負責的好習慣,加強了學生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效果好,效率高。
總之,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成才,而人成才的關鍵是自己打磨。只有讓學生不停地磨礪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淬火,不停地鍛打錘煉,才華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并最終放射出奪目的光芒,從而超越自我,超越平庸。這樣我們的教與學才更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