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淼 劉勝男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鄉社會經濟向一體化方向融合發展,物流業作用凸顯。城鄉物流作為連接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紐帶,是支撐城市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依托物流通道建立起來的城鄉物流網絡是城鄉物流產業發展和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基礎保障。本論文主張以大數據分析為技術手段,通過協同共享經濟發展模式取代現有的城鄉二元結構,重構城鄉物流網絡體系,使之滿足城鄉一體化建設及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實現形態上的城鄉空間一體化。
【關鍵詞】城鎮化 城鄉二元結構 城鄉物流一體化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之后,城鎮化建設成為我國發展戰略的重點。物流通道是城鄉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是城鄉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依托物流通道建立起來的城鄉物流網絡是新經濟的重要載體,是城鄉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城鄉經濟聯系的紐帶,是構成供應鏈、價值鏈的載體和基礎。因此,注重協調整合農村物流渠道資源,全局統籌重構城鄉物流網絡體系,實現城鄉物流一體化顯得尤為重要。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企業開始布局農村,構建自己的城鄉物流體系,實現城鄉物流的雙向流通。目前主要渠道主體有三個,即中國郵政、萬村千鄉、以及第三方物流。如中國郵政的農村“e郵”建設、馬云的菜鳥物流網等。萬村千鄉則是由國家商務部推動,核心思想是靠連鎖經營企業下鄉,通過電子商務、門店等銷售渠道,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節點。最終形成以城區節點為龍頭、鄉鎮節點為骨干、村級節點為基礎,輻射全市乃至全省的城鄉物流一體化網絡體系。
二、湖北省城鄉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物流能力跟不上消費需求
1、農村本地消費“不方便,不安全,不實惠”。農村到城市物流對象多為農產品,城市到農村物流對象則多為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很多農民購買生產資料、消費資料須要到縣以上的市場去尋找,同時農村本地商品假冒偽劣泛濫現象嚴重。所以,伴隨著短缺經濟的基本結束,困擾農村經濟的難點已從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轉向流通與消費的矛盾。而物流則是流通中的實體。
2、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滯后。伴隨國家“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民收入大幅增長,農村巨大的消費潛力亟待釋放,然而當前農村工業品的供給難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需求迅猛增加不相適應的是,農村快遞、郵政等第三方物流企業會因其自身農村物流的規模與成本問題而限制其網點數量,以至于不少地處偏遠的村落,物流服務難以覆蓋,導致農村物流發展滯后、服務水平不高。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物流落后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以電子商務為依托的工業品與農產品的雙向流通。
(二)城鄉二元結構嚴重阻礙了城鄉物流一體化的進程
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核心問題是戶口制帶來的不公平。涉及戶籍所帶來社會福利、保險、基本教育、公共資源分配等。城鄉差別和收入差別的擴大、公共資源分配的不均衡、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不完善,導致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發展水平并不一致,最后城鄉物流網絡未能形成有效融合對接。
三、城鎮化時期湖北省城鄉物流網絡重構的思路
(一)加強物流渠道的橫向協調與資源共享,重構與優化城鄉物流網絡
1、企業間物流渠道加強橫向協調與資源共享,進行聯合發展。企業通常以自身渠道為出發點,忽視或缺失企業間物流渠道的橫向協調與共享的聯合發展理念,造成物流資源分布不均衡,形成過渡競爭或競爭不足,使得整體城鄉物流網絡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比如供應商管理庫存(VMI)或聯合庫存管理(JMI),則能科學的利用物流資源,構建合理的物流節點數量,形成配送規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2、積極推進交通、郵政與下鄉企業間的合作。資源農村物流資源數量少,布局分散,而且不同的物流資源由不同的組織管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導致農村物流資源無法發揮整體優勢。整合湖北省內交通、郵政、供銷社,再結合“萬村千鄉”和“新網工程”等網絡,擯棄部門分割和組織間的界線,最大限度地實現農村物流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利用率。
3、積極構建“縣—鎮—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重點加強鄉村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場地、農產品儲存中心、加工中心建設。通過一、二、三級物流節點,構建覆蓋市縣、鎮及各村的城鄉物流網絡體系。同時需要特別重視冷鏈物流網絡布局,在農產品生產地建立預冷庫,使農產品物流從田間開始就處于科學合理的管控之中。
(二)積極培育農村物流核心企業
供應鏈的穩定,很大程度依靠核心企業。政府可因地制宜,出臺長期或短期有針對性的政策,積極引導和幫扶,給予相關企業一定的財政和稅收優惠,大力孵化和培育當地的農產品物流市場主體。對于已經初具規模的企業,要引導其不斷提升專業化程度和物流服務水平,同時進行品牌經營。力爭培育一到兩個具有示范效應的農村物流市場主體,打出品牌、扎根農村,成為農村物流市場主體的典型代表,帶動地方農村物流的健康發展。
(三)完善城鄉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打破城鄉物流的割裂現狀,完善城鄉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通過構建基于大數據的電子商務等信息平臺,可促使供應鏈中的多方參與主體實現跨區域、跨空間的無障礙溝通,并進行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經濟交易。應用大數據技術,可有效整合電商平臺信息系統與城鄉物流網絡系統,使兩者數據實現共享,有利于減少物流供需的雙重不確定性,提高運作效率。用低昂的信息資源成本去置換高昂的物流資源成本。
參考文獻:
[1]陶君成.大數據時代城鄉物流網絡重構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11).
[2]潘林.基于復雜網絡的城鄉物流網絡重構研究——以湖北省嘉魚縣為例[J].物流技術,2016,35(9).
[3]周程.新常態下湖北省城鄉物流一體化整合與創新途徑[J].物流技術,2015,34(8上).
基金項目:2018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B2018346)。
作者簡介:涂淼(1978-),男,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劉勝男(1985-),女,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