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曦
摘 要: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世界合作格局發生了巨大變革。本文將從三個問題入手,回答“一帶一路”如何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延續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如何發揮公共外交的作用?
關鍵詞: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 全球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公共外交
一、“絲綢之路”全球化——“一帶一路”的誕生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訪問中亞地區國家時提出的一項具有全球視野的發展規劃。“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總稱?!敖z綢之路”作為一個符號,使人們產生了廣泛的時空聯想,跨越亞、歐、非,也連接了古代與現代。[1]
如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全世界各國均處在共同發展、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中。因此,全球化的背景喚起打造21世紀“絲綢之路”的迫切需要.由此,中國提出的打造“一帶一路”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偉大倡議。
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的使命
21世紀全球化成為時代的屬性。正如麥克盧漢提出的“地球村”理念,科技、經濟的發展超越時空界限,人與人的交流消除了地域的界限,文化的差異,人人參與的新型的地球村即將產生。的確,在當今的世界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發展、獨立生存,每一個個體都不可回避地融入全球共同的經濟、政治及環境治理體系,全球治理由此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和研究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全球治理問題,曾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新的理念,跟緊密地契合了“地球村”的時代特色?!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正是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尋求中國與沿線國家互利共贏,構建無準入條件的多邊合作框架,提供無條件的國際援助,共享人類的智慧,共創可持續性發展的地球村。中國充分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理念,尊重各國的政治體制、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耙粠б宦贰备采w率七十多個國家,包括六大經濟走廊——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亞歐互聯互通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耙粠б宦贰敝铝τ诖蛟?,一個廣泛的基礎設施網絡,包括鐵路、公路、管道和公用事業網絡,助力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互聯互通。預計到2049年時,“一帶一路”項目初步建成,惠及范圍將從東亞一直延伸到非洲東部和歐洲中部,,覆蓋全球人口的62%以及經濟出口的40%[2]。
三、履行公共外交職能——“一帶一路”的挑戰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3],國家間的交往與合作離不開各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自從本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民眾成為國家外交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參與到國家事務、國際議程設定中。由此,公共外交出現在國際交往中,其根本目的為“塑造本國在他國公眾中的良好形象、影響和改變他國公眾對本國的認知和理解”[4]?!耙粠б宦贰背h作為中國提出的新時代合作框架,其自身也被賦予展示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的使命,同樣是具有履行公共外交職能的重任。
然而,“一帶一路”目前面臨的挑戰正是如何履行公共外交職能?
第一,“一帶一路”需要加強自身健全的機制建設。推進“一帶一路”的機制建設,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常態化奠定公共外交層面的良好基礎。2017年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2018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均是近年來協同“一帶一路”倡議而生的國際性盛事。習總書記曾提出中國需要設立“一帶一路”的相關經濟、政治體制建設,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民間組織、媒體、教育合作機制,多維協同完善“一帶一路”公共外交機制的構建,助力“一帶一路”履行其公共外交的職能。
第二,加強“一帶一路”的認知度。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基于向沿線國家和全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的長期合作框架,“不是中方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5].因此,中國將始終堅持“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致力于打造和平、包容、開放的合作機制。但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與實施,“中國威脅論”、“經濟擴張主義”、“后馬歇爾計劃”等誤解逐漸顯形,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與推進帶來了挑戰與阻礙。因此,增強“一帶一路”的認知度是推進其公共外交職能的必要前提。加強認知度需要通過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實現。目前,“一帶一路”沿線有65+1個國家(“+1”是指中國)。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一帶一路”沿線已有134個孔子學院,其中亞洲77個,歐洲55個,非洲2個[6],這些沿線國家的孔子學院在傳播漢語言、漢文化上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傳播真實的國家文化,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從而助力“一帶一路”的認知度的提升。
第三、重視“一帶一路”有關企業公共外交。跨國共建基礎設施項目、開展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中國企業“走出去”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環,跨國企業更是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也是公共外交的行為體。我國企業“走出去”需要中國企業重視公共外交的整體設計與統籌規劃。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中方企業需突出自身優勢,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與指導,緊密結合當地的實際需求,開展本土化經營,原材料、技術設備、管理模式都需因地制宜。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突出企業公共外交的公益性、實用性和靈活性,謀求多邊合作的發展模式,主動加入、融入當地的管理經營模式,將人類智慧共享,幫助沿線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步伐,謀求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建華.絲路密碼[M].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P2
[2] Callaghan M. & Hubbard P. (2016).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Multilateralism on the Silk Road. EABER Working Paper no. 116, East Asia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EABER)
[3] 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 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7/0514/c24-407.html.
[4] 李德芳.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外交[D].濟南:山東大學,2009.
[5] 王毅.“一帶一路”不是中方“獨奏曲” 而是各國“交響樂”/ 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8/c394292-26656164.html.
[6] 國家漢辦/ http://www.hanb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