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紅 漆欣
【摘要】目的 分析自我護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盲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和自我護理模式,評估干預前與干預3周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結果 護理干預后的兩組血糖指標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自我護理模式對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積極效果,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自我護理模式;糖尿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1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對其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其家庭治療的依從性下降,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因此為探尋有效的方法以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治療效果,本文選取60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對其積極開展自我護理模式,分析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盲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0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6~77歲,平均(48.1±5.2)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5~78歲,平均(48.0±5.3)歲。運用統計學軟件對比兩組的基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內科常規護理,包括經宣教、飲食指導等。觀察組給予為期4周的系統化自我護理模式,包括:①加強自我護理能力培訓,向其介紹定期自我監測及記錄血糖的重要性,并讓患者掌握自我血糖監測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同時向其講述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囑患者堅持長期、規律服藥。②加強心理調試能力培訓,多數患者由于疾病特點及治療周期較長,易產生焦慮、擔憂、悲觀等消極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采用發放宣傳手冊、開展疾病講座等方式,讓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同時評估其心理特點并給予關懷、安慰等疏導干預,以提高治療的信心。③飲食配合治療指導,讓患者掌握食物換算法,告知其定時、定量監測的目的,詳細計算每日應攝入的總能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則。
1.3 觀察指標
評估干預前與干預3周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x±s表示,作t檢驗;P<0.05表明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干預后的兩組血糖指標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水平升高為主要表現為慢性代謝紊亂綜合征。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分泌不足引起血糖過高,進而引起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所致。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方案主要包括飲食控制與運動指導。通過給予患者口服胰島素類藥物可有效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減少胰島素抵抗,達到維持血糖水平穩定的目的。而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積極開展包括自我預防、自我監測、自我用藥等內容在內的自我護理模式對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2]。本組研究資料顯示實施自我護理干預模式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水平指標均明顯改善,表明自我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的依從性,對控制其血糖水平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自我護理模式應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有利于控制血糖穩定,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鹿丙榮.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6):130-133.
[2] 黎惠英,黎存弟.自我護理模式配合穴位按摩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6,8(1):16-1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