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緯文
摘 要:拖延癥在我們日常學習生活中已日益普遍,不同程度的拖延癥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煩惱。本篇筆者將通過對拖延癥的特點,引起拖延癥的原因,拖延癥的危害,克服拖延癥的方法等進行分析,以便于指導中學生克服拖延癥。
關鍵詞:拖延癥 中學生 成因 克服
引 言
拖延癥作為阻礙中學生發展自我的絆腳石,對于中學生有著不可逆轉的不良影響,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學會了解并克服拖延癥。
一.拖延癥概述
1.何為拖延癥
拖延癥(Procrastination),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癥會表現在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上,每一次問題都看似不大,但日積月累就會特別影響個人發展。如果只是單純的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則只能定義為“拖延”,就僅僅是一種壞習慣,只要想要改正并為此努力,則改正它并不難。但如果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強烈自責、愧疚、自卑,不斷自我否定,伴生出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時,這時就變成了“拖延癥”,成為一種疾病,影響個人的健康成長和日常生活,需要找醫生進行醫治。
2.拖延癥的具體表現
拖延癥患者往往會有如下表現,如果覺得自己做事拖拉的同學可以對照著進行自我檢查:
1)沒有自信。因為每次工作時都會不斷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會完成,所以工作的完成質量很低,很多地方不能使自己滿意,因此會對自己的成果感到失望,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會越來越低,久而久之就會自信心缺失,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2)總是為推脫找借口。人總是會找些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拖延癥的患者總是會為自己找出許多不去完成任務的理由,已尋求內心的平和,其實只要找就會找到很多看似不錯的借口,例如:最近壓力很大需要放松、今天已經做了很多事需要休息、這個事情又不急,明天做也沒事,等等。
3)頑固。拖延癥是一種很強大的惰性,其患者往往會很頑固,內心的心理活動就是:你催我也沒有用,我準備好了自然會開始做,沒準備好你再催我我也做不來。
4)抱有受害者心態。就像上文說的,拖延癥患者會自己意識到自己有一些問題,面對任務會有些不自信,這些負面情緒在心中累加就會產生一種受害者心理,就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會這樣,我也不清楚為什么別人能做的自己做不來,這些不是我能改變的,我也是一個受害者。
二.拖延癥的成因
變成拖延癥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身原因如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問題,也會有外部原因的影響。
1.心理原因
1)害怕失敗,又極度渴望成功。拖延癥的本質是在面對威脅性事件的一種本能反應。它是基于一種害怕,害怕自己的能力真的不夠,以為如果做一件事情很拖延,那么就算任務失敗了,也不是因為自己無能所導致的,而是因為時間不夠,只要給我充足的時間我一定可以把事情完成的十全十美,所以通過這種心理活動來保護自己的自尊不受傷害。
2)完美主義。還有一些拖延癥的患者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做事情總是想要盡善盡美,所以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前不愿意匆忙開始。他們給自己提出的要求特別高,希望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沒有瑕疵。因此,如果沒有把準備工作做充足,覺得草率開始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完美主義者就會往后推遲,一直等到合適的時機在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完美主義者把自己的很多精力放在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了,有些吹毛求疵,因此做事情會很緩慢,遇到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停下來,所以也就變成了拖延癥。
2.生理原因
除了上面的心理原因外,有時候身體狀態不好、負面情緒、睡眠不足或者生病受傷等這些身體上的不舒適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做事效率和積極性。相信每個人體驗過生病的煩惱,哪怕只是一個小感冒就會使整個人無精打采,渾渾噩噩,只想著在床上躺著,一點都沒有做事的動力,尤其是一些事本來就不想做,現在身體又不舒適,有了正當的理由,兩者一拍即合,事情就會一拖再拖。
3.外界因素
除了上面兩個自身原因外,外部因素也會使我們拖延癥發作。外部因素有很多,比如面對的任務過于艱難,就像我們在做作業時總喜歡把最不擅長的功課放到最后去做,能拖一會就拖一會,任務挑戰本身有難度,自己不擅長,沒有接觸過,為了逃避麻煩,更容易選擇拖延,在舒適區不肯邁出一步。
三.拖延癥造成的危害
一旦患了拖延癥,就可能會出現愧疚、內疚、自責、自卑等影響心理狀態的伴發癥狀。較嚴重的會激發抑郁、焦慮等消極觀念,有時甚至會產生自殺的可怕想法。如果任由拖延癥癥狀加重升級卻不進行調節醫治,會對身心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如果覺得自己的負面情緒加大,一定要及時進行疏導。
四.如何克服拖延癥
像上文所說,拖延癥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以及心理狀態,這里介紹一些克服拖延癥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主次有序。當遇到一堆事物時,很容易生出無從下手的迷茫,然后遲遲邁不出第一步,面對這種情況時,可以把這一堆事物按照急迫程度進行分類,然后按順序在紙上列出來,之后就按照本子上的安排,一步一步按計劃完成,克服拖延癥。
2. 消除干擾。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外部影響因素,面對任務時可以將手機、電視等誘惑隔離掉,摒棄一切誘惑然后調整心情,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盡快完成任務。
3. 互相監督。如果前兩種方法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大家可以找一個自律性比較強的同學進行互相督促、互相監督,把計劃列出來然后請他監管,定時提醒,這樣可以克服拖延癥,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五.總結
中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自控力和思想素質還在培養狀態,而且每天要面對繁重的作業和考試壓力,難免會出現拖延、焦慮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中學生應當理性對待拖延癥,積極暗示自我,鼓勵自我,或者找個人互相監督,相信通過合適的辦法可以盡早改掉拖延的毛病。
參考文獻
[1] 顧琳珺,拖延及其應對方式,知識經濟,2012:53
[2] 孫萌,對付拖延,企業管理,2012(11):86~87
[3] 陳洪巖,拖延行為的心理學分析,中國民康醫學,20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