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清
中國的明式家具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明珠”,是家具史上的巔峰之作?!疤K作”紅木家具是中國三大傳統家具流派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積淀,是一代代工匠對制作技藝傳承的結果。今天的“蘇作”工藝是站在無數歷史巨人肩膀上的。接力棒到了我們之手,我們這代人該如何讓“蘇作”家具這朵奇葩,綻放出時代的光芒,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蘇作家具呢?對于蘇作家具人來說,既是責任,也是使命。
明式家具是我國家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特色為:造型簡練,結構合理,線條流暢,工藝精巧。經過歷史的檢驗,明式家具可以堪稱完美。
明式家具線條美。它通過框架結構,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打造出各種個性鮮明的家具。明式家具還習慣運用曲線與直線的對比,體現出柔中帶剛的效果。
明式家具結構美。它以圓渾柔潤的架構,給人以自然的美意,達到“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境界。明式家具制作者還考慮視覺效果,比如明式家具箱柜類中有一款“圓角柜”,上窄下寬,乍看,感覺設計上有些怪異,但稍微走近幾步看,就會發現,當視線平行時,具有“穩重大方,堅固耐用”之美。
明式家具榫卯美。它不用膠水粘連,就靠榫卯結構,使家具外觀美觀,內在堅固,盡顯樸實之美,也體現工匠智慧。榫卯是明式家具之靈魂,明代就有幾十種之多,每個名稱的榫頭卯眼,在制作中會根據外觀的不同造型,派生出多種榫卯,頗具匠心,變化萬千,耐人尋味。
明式家具是中國硬木家具之典范,其眾多的高明之處,值得今人傳承。但用今天的科學思維與時代眼光看,明式家具也還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比如,今天人們對人體骨骼、結構的理解與認知已遠超越明代。家具,說到底是實用品,要追求實用性、舒適度。今天的現代生活對家具的功能性也提出諸多新的呼喚,比如電腦的使用、空間的變化,家具如何滿足。今天人們對家具舒適度的追求,也是明代家具無法完全滿足的。因此,假如我們一味地還原古款,那么這些家具就會陷入“泥古”的窠臼。家具也是應該在傳承經典靈魂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改進、與時俱進,符合時代審美需求。
蘇州明代的工藝是輝煌的。但今天的蘇州工匠不能躺在明代蘇州功勞簿上吃老本,更不能固步自封。
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在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旁建造蘇州博物館,他沒有拘泥于蘇州傳統建筑,而是建造了“中而新,蘇而新”的新蘇博。這幾個字其實很好地詮釋了傳統與創新的關系,也理應成為家具傳承、創新的指導。
蘇作家具只有創新才能走入新的人群??v觀當下家具市場,很多傳統家具盲目照搬照套古人的家具經典款式,一味模仿,缺乏創新,設計上的慣性思維,很難得到年輕人的和認可喜愛。長此以往,傳統“蘇作”家具,很可能成為博物館展品,成為僵化的非遺品。優秀的文化作品應當充滿活力,為更多的年輕人喜愛。創新是唯一出路。
蘇作家具只有創新才能融入新生活。我們已步入新的時代。新時代、新生活,對日用家具提出了許多的新要求。比如現在所處的是一個電腦時代、手機時代,各種新的電器產品進入家庭,對家具的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們進入的是一個科技時代,新科技、新工藝層出不窮,電腦為人類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蘇作家具的設計與生產完全可以借助這些翅膀飛得更高,走得更好。
蘇作家具只有創新才能重回“世界家具藝術之巔”。對于蘇作明式家具,我們有一份文化自信。歷史上,“蘇作”明式家具被稱作“文人家具”,歸類為藝術。如今,“蘇作”明式家具生產技藝已錄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這畢竟已是“過去式”了,明式的工藝輝煌畢竟需要續寫。今天,世界已成了一個“地球村”,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各種民族文化同時登臺、同時呈現,藝術的多樣化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提高了大家的品位。誰如果還是坐井觀天、墨守成規,誰就將被社會淘退。作為“蘇作”家具設計者、生產者,同樣要站到寬闊的、高筑的平臺上,學習更多的先進文化,借助別人的智慧,吸取多方的營養,不斷提升審美觀,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起來,讓“蘇作”明式家具成為“蘇作”明意家具,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蘇作明式家具是家具藝術的制高點,確實,明代的蘇作家具到了一個很高的平臺。然而,對美的認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制高點后的路要走下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作為,傳承與創新必須同在。蘇作家具,必須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走創新之路,藝術之樹才可能長青。
家具器型上的創新。蘇作明式家具有許多優秀的工藝,比如“千拼”。千拼工藝,是拼接優質癭木的邊角料,上千塊“豆腐干”都做了鍥口,用鍥釘、榫卯結構相連接,形成大塊板材,打磨得如嬰兒肌膚,用做家具的面。千拼工藝,既展示癭木之美,又體現了榫卯之美,更體現了工匠“尊重天物,惜木如金”的精神,實在是一絕。蘇州西園寺就珍藏一件明代千拼條案,每年都吸引大批研究者前往觀摩、攝影攝像。今天,我們接過千拼工藝,但作了改進,沒有采用一色的癭木,而是選用了不同樹種、不同色彩的癭木,鑲嵌攢接,色澤靚麗而沉穩。我們也沒有學做明代的條案,完全的器型創新,做成了一張寶座,構建素雅、淳樸,不起任何凹凸線腳,憑借材料的寬窄與厚薄比例的不同,體現明式家具的線條美。座面正面與扶手、后背均采用了“千拼”工藝板。這一張“冰竹紋圍屏千拼寶座”以傳統工藝、現代色調、創新器型成為蘇作“明意”家具的代表之作。2013年,獲江蘇省“藝博杯”金獎,2016年,送北京雙年展出好評如潮。
家具種類上的創新。明代家具坐具以椅子為代表,在客廳與偏廳一般均置放兩椅一幾,明代也有以羅漢床接親待客的做派,但羅漢床與現代沙發畢竟相距甚遠?,F代家庭客廳都以沙發為主,需要看到現代人普遍喜愛的舶來品——沙發的原因。真皮沙發的舒適感、布藝沙發的溫馨感,都是遠遠勝過明式硬木家具的。民國以后,蘇作家具中出現了硬木沙發新品類。今天,我們傳承明式的靈魂和民國之創新的品類,在材料,綜合工藝的融入等方面大膽創新。其一,是在紅木家具中融入了其它工藝門類,比如在沙發的靠背,扶手部位融入了蘇州刺繡、景德鎮瓷版畫等元素。不同藝術門類在同一件作品上綜合體現,使得一張紅木沙發發出更加絢麗的文化光芒。其二,是在紅木家具和布藝軟墊的結合上動腦筋,硬與軟、冷色和暖色,紅木與布藝的交叉迭現,使一張明意紅木沙發深受用戶歡迎。
家具工藝上的創新。必須承認,當電腦進入紅木家具的設計與制作環節后,其精準度和精細度,能使明代工匠瞠目結舌。以雕花為例,我們用電腦打胚與初步制作,運用在某些回紋線條、花板的打底等方面其精準度,遠超手工工藝,也是手工雕刻無法比擬的,當然,我們仍強調手工加工與制作,花板的雕花主要還是以手工雕刻為主,體現了每一件作品的個性化。明式家具的傳統的雕刻技藝有淺雕、透雕、立體雕等等,電腦的加盟,技法創新出現了“絲翎檀雕”,它的工藝細到千分之一,隨著光影的變化,仿佛能看到鳥兒羽毛的光澤變化與自由流變。將寫意雕刻進入紅木家具的雕花,在深色靠背板上,雕刻寫意山水、寫意花鳥,乍看又如手繪畫稿,自然生動,色彩和諧,所有這些,都讓蘇作家具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從明式家具到明意家具,創新無止境。創新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