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然
?
管理層過度自信與企業費用粘性
劉浩然
(貴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管理層過度自信使得管理者會樂觀估計企業的發展形勢,可能導致其在發展中做出錯誤的決策,使得企業收入下降,但是費用不成比例下降或者反而上升,使得企業出現費用粘性。在多大程度正向影響企業的費用粘性,外部的不同機制會導致怎樣的影響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費用粘性;過度自信;外部機制
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企業業務的關系影響企業的業績,傳統的成本理論認為,企業的成本與企業的業務成線性關系,即當企業業務量上升或下降時,企業的成本也應該隨之成比例的上升或下降。而Andersonetal.研究發現,有些成本在企業業務量上升時增加的幅度大于企業業務量下降時隨之而減少的幅度,呈現不對稱的現象,針對此情況,他們首次提出了費用粘性的概念,即業務量的變化與成本的變化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本文選取2011 ~2016滬深A股上市企業數據為樣本,實證檢驗了管理層過度自信對企業費用粘性的影響,并檢驗了兩者不同產權性質之間的差異。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假設;第三部分介紹研究設計;第四部分報告了回歸結果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結論。
成本粘性理論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資源調整成本、管理層樂觀主義和管理層代理問題。“調整成本觀”認為成本粘性是企業調整資源時會發生成本,企業管理層在調整資源時不會只考慮當前業務量的變化,還會多方面考慮企業當前的成本以及對于未來情況的預期之后,避免盲目調整資源導致未來成本上升所做的綜合決策。“管理成樂觀主義”認為企業管理層對于未來業務量的變化持有樂觀態度,因此當企業業務量出現下降情況時,管理成仍會認為當前業務量的下降只是暫時的,在未來不久就會恢復,并且業務量會保持持續上升,因此企業管理層為了避免連續調整資源產生的交易成本,就會在業務量下降時調整的資源成本低于業務量上升是調整的資源成本,從而產生了成本粘性。“管理層代理觀”認為,管理層會為了自身利益,做出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公司的決策。上市公司管理層控制的權利就是公司所提供擁有的經濟資源,因此管理層為了避免在企業業務量下降時自身的地位、權利和掌控資源的損失更傾向于增加資源投入而不愿意減少資源投入;同時管理層可能面臨業績壓力,例如當企業業務量下降時,企業有可能會出現虧損,而管理層的薪酬通常與公司業績掛鉤,因此管理層可能會通過調整成本來避免企業出現虧損,導致企業成本的下降不隨著收入一起成比例下降,從而產生了費用粘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
H:過度自信的管理層會增強企業的費用粘性
模型參考Andersonetal.(2003 ) 的方法
Lnfeer(Lncost) = β0+ β1Lnincome+ β2D*Lnincome+ β3D*Lnincome *Overcon+ β4Overcon+ β5D*Lnincome *Aintensity+ β6Aintensity + β7D*Lnincome*Shrhdf3 + β8Shrhdf3+ β9D*Lnincome*Ei +β10Ei+β11D*Lnincome*Ins+β12Ins+β13Lev+ β14Size+ β15Dua+ β16Dup+ β17Roa+ β18Soe+ε
解釋變量為Lnfeer和Lncost,其中Lnfeer為當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與上一年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之和的比值的自然對數,Lncost為當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與上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的比值的自然對數。解釋變量Lnincome為當年營業收入比值與上年營業收入比值的自然對數,D衡量企業營業收入的變化,如果企業相比較上年營業收入下降,D為1,否則為0;D*Lnincome為企業的成本粘性;Overcon衡量過度自信的管理層,企業每年發布的業績預告分為9種,分別為不確定、轉虧、續虧、略降、大降、轉盈、續盈、略盈、大贏,參照(馬春愛等2017 )本文選取后4種企業發布的預測,選取該企業第三季度發布的數據,如果該季度存在預測兩次及以上次數,選擇較大值,將該值與企業當年凈利潤比較,大于取1,否則取0;D*Lnincome *Overcon是本文主要關注的解釋變量,為企業管理層激進對企業成本粘性的影響;我們還控制了Aintensity,為企業資產總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Shrhdf3,等于企業前三大股東持股的赫芬達爾指數;Ei為企業的產品市場競爭,采用反應市場集中度的綜合指標熵指數來度量公司所在行業的產品競爭強度,為了更準確的反應行業的產品競爭強度,在計算該指標時,所使用的樣本包括所有上市公司,剔除樣本缺失的數據,為14368 個年度觀測值,Ins為外部機構在企業所持有的股份之和,同時考慮到企業管理層的激進與股權集中度、產品競爭強度和機構持股有關,還控制了Shrhdf3、Ei、Ins與D*Lnincome的交互項;我們還控制了其他常用的控制變量總資產負債率(Lev)、公司規模(Size)、兩職合一(Dua)、獨董比例(Dup)、總資產凈利率(Roa)以及行業、年度效應。
本文數據選取2011 ~ 2016期間,企業第三季度季報中發布的盈利預測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先用Excel對樣本數據進行篩選和整理,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1%和99 %分位縮尾,再用STATA軟件進行實證檢驗。
樣本處理時剔除了金融行業上市公司,ST公司,數據缺失的公司,預告類型屬于不確定和預降類公司以及盈余預告的發布時間在報表截止日之后的公司。
在變量的描述性統計中,D的均值為0.8434 ,說明樣本中發布盈余預測的企業中大約83.34 %的公司年營業收入出現了下降,Overcon的均值為0.0919,說明樣本中大約9.2 %的管理者相比起來較為激進,標準差為0.3635,說明不同公司的管理者存在較大差異。
表1為主回歸結果,可以看出(1)欄中的 Lnincome為正在1%水平顯著,而D*Lnincome在1%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企業在收入增加1%時,費用增加(β1)0.767 %,而企業的收入下降1%時,費用只下降(β1 + β2)0.364 %,說明企業存在費用粘性;D*Lnincome*Overcon在第(1)欄中在1%水平顯著為負,說明管理層過度自信增加了企業的費用粘性。

表1 管理層激進對企業費用粘性的影響
* p<0.1, ** p<0.05 , *** p<0.01
產品的市場競爭會增加企業發生損失、甚至破產的可能性,迫使管理層更好的控制企業的成本費用從而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率,避免因為業績不佳而受到薪酬損失和解聘等處罰。基于此,使用熵指數(Ei)衡量企業的產品市場競爭以Ei平均值將樣本分組,分別進行回歸,得到如下結果。在第(1)欄中,D*Lnincome和D* Lnincome*Overcon在1%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在競爭強度較低的情況下,管理層過度自信會增強企業的費用粘性,而D* Lnincome *Ei為正但不顯著,說明競爭強度較低時,競爭強度能夠減弱企業的費用粘性但不明顯。在第(2)欄中,D* Lnincome*Overcon為負但不顯著,而D* Lnincome *Ei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在競爭強度較大的情況下,過度自信的管理層不會增強企業的費用粘性,競爭強度會減輕企業的費用粘性。這可能是因為在競爭強度較小時,外部壓力較小,企業的生存壓力較小,導致對于費用的控制效率更低,同時過度自信的管理層可能出于企業擴大生產、銷售等原因,因此在競爭強度較小時管理層過度自信會增強企業的費用粘性。在競爭強度較大時,企業面臨更高的風險,管理層有動力尋找更優的方式控制的費用,因此系數不顯著。

表2 競爭強度對于企業費用粘性的影響
* p<0.1, ** p<0.05, *** p<0.01
本文以2011 ~ 2016年滬深上市A股公司數據為樣本,研究管理層過度自信對企業費用粘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過度自信的管理層會增強企業的費用粘性,同時市場競爭強度可以抑制企業的費用粘性。
[1]謝志華,董昊明,王慧美,張耀元.并購市場時機、管理層過度自信與并購績效[J].財會月刊,2017(9):3-8.
[2]劉猛,葉陳剛,武劍鋒.產權性質、管理層過度自信與審計收費[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2):100-111.
[3]黃蓮琴,屈耀輝,傅元略.大股東控制、管理層過度自信與現金股利[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0):105-113.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21
F224
C
2095-1205(2019)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