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祥
?
南通市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
祁金祥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江蘇南通226000)
師德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系和影響到學校教育事業的質量。首先分析近20年來的高校形勢變化,其次分析南通市高職院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南通市高職院校師德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成因,最后提出南通市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對策。
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建設
自1999年開始,為了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教育部開始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到了2008年,教育部提1999年開始的擴招過于急躁了并開始控制高校的擴招比例。2012年4月,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闡明,高校招生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意味著持續長達13年的本、專科擴招要叫停了。因為擴招政策的出臺,很多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其出現的形式主要有:中職升格為高職、高職升格為本科、新設和高校與民間資本合作成立獨立學院。
截止2017年末,南通的高職院校有6所,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南通市高職院校情況
備注:數據來自于“大學生必備網”,后經整理;升格時間來自于各學校的官網。
作為一名在高職院校工作16年的專業教師,深深體會到學校只有重視教師的師德建設,高校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每位教師嚴格按照學校師德建設的要求注重自己的師風師貌,高校的辦學水平、科研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近十多年來,南通的高職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在6所院校中,有1所是“國家示范”院校、1所是“國家骨干院校”、2所“省級示范”院校、1所院校列入了南通市十三五規劃的升本行列。南通高職教育的教育投入明顯增加,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學校的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越來越好。相比學校的面貌和硬件設施條件等方面的投入,師德建設方面的投入則相對偏少,這里提及的投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費方面的投入,二是精力和重視程度方面的投入。
經費方面的投入偏少,導致師德建設、師德研究明顯小于教科研等其他方面,從而導致學校的師德建設與管理方法簡單、觀念陳舊、成效不大。精力和重視程度方面的投入偏少,對師德建設的主體、內容和方法不夠明確,對師德建設的理解出現偏差,認為師德建設是教師個人的業務素質、道德修養的提高,應由教師本人自我提高。
師德建設中學校的主體地位不明顯,使得教師對學校師德建設的認同感不高,具體情況如表2。

表2 教師對學校師德建設的評價
從上表可見,高職院校的師德建設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師德建設。
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對象應該是學校的全體教師、員工,而很多高職院校一般都比較重視新入職教師、年輕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低職稱教師的師德培訓,忽略了中老年教師、高職稱教師、行政人員和“雙肩挑”教師的師德培訓,具體情況如表3。

表3 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統計表
很多院校,對師德培訓與考核僅針對任課教師,要求相對比較嚴格,但“領導”崗位的教師無硬性規定,很多時候這些“領導”教師會被有意無意地排除在了師德培訓和考核的范圍之外。
高職院校應有兩個特點:特點一是“高”,即層次比較高。然而,有些高職院校仍然采用中職升格前的師德建設方法和內容,沒有能體現“高”層次的特點;特點二是“職”,即具有職業性。有些高職院校卻照搬采用了普通本科院校師德建設的方法和內容,完全沒有體現出高職的“職”的特點。由于師德建設采用的方法和內容不貼合高職的特點,因而其師德建設的效果就不夠明顯。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師德建設內容調研統計表
通過調研發現,高職院校的師德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教師的職業定位準確性不夠、職業意識不強、職業能力不強,由此可能會引起教師的奉獻精神不夠、團隊合作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夠和敬業精神薄弱。具體情況見表5。

表5 師德建設薄弱環節調研統計表
通過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忽視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缺乏具體的制度約束或有制度執法不嚴問題、教師自身問題和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等,具體見表6。

表6 師德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調研統計表
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教師〔2014〕10號]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蘇教師﹝2015﹞23號]指出要完善師德教育機制、構建師德宣傳機制、強化師德監督機制、規范師德考核機制和嚴格師德懲處機制。
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和加大經費投入是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首要任務。高職院校要要多開展師德培訓,不斷提升和改良教師的師德現狀。然而,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需要有經費投入。南通市的六所高職院校,主管部門不同且主管部門也不盡相同,其財政生均撥款也不一樣,總體來說,市屬院校的生均撥款低于省屬院校。
學校的責任是培養人才和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和教育育人涉及到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因而,需要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師德師風培訓。特別是在師德培訓中,要做到不得有例外或特殊,哪怕是領導或者教授等。
雖說學校是一個整體,需要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師德培訓,但在這個整體中確實存在差異性,因而在師德教育中,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層次分明的師德培訓。
高職院校一定要準確定位其辦學模式,要與本科和中專有所區別。對其教職員工進行師德培訓時,要體現高職模式——高職的“高”和高職的“職”。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能力水平等,做到因材施教,培養目標是理論夠用、動手能力強。動手能力強體現了高職的“高”,要求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迅速適應崗位要求,能迅速成長為該行業或該崗位的行家里手。理論夠用體現了高職的“職”,要求學生畢業后就能順利、迅速入職,能上崗、能就業,而不需要太多的理論知識。
學校的每一個崗位之所以存在,說明它都有一定的服務對象。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如服務對象對服務者的匿名打分制,實現服務者服務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師德水平的提高。
教師是學校中至關重要的群體,會經常與學生接觸,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后備人材的神圣職責,教師的教學水平、師德師風,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時刻在遷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而要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力度,可以通過聽課、學生評價、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要努力通過各種制度進行約束,使其能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關愛學生和廉潔從教等。
[1]李麗平,薛玉倩.保定市高校師德建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8):22+35.
[2]祁金祥.高職院校的“專接本”教育及學生管理工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15):229-230.
[3]李昌.邢臺市高職高專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課題: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師德建設的實證研究(2015JYDJ-YB0064);江蘇省2016年高校“青藍工程”培養對象資助項目[蘇教師﹝2016﹞15號];2018年江蘇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資助項目(2018QYSJ073)。
祁金祥(1979- ),男,江蘇淮安人,副教授、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會計教育和民間金融。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1.74
G41
C
2095-1205(2019)01-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