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融媒體中心
在信息時代,伴隨著媒體的融合發展,形成了眾聲喧嘩、復雜多變的輿論場,造成信息傳播秩序發生了紊亂。為加強中國聲音傳播,還應立足媒體深度融合視角,探索媒體新動能的發揮途徑,以便完成主流輿論陣地的打造,確保中國聲音、中國故事能夠得到較好傳播,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針對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需要通過輿論引導保證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處置。在社會轉型發展關鍵時期,能否堅守主流輿論陣地,關系到輿論引導是否及時、有力,進而對社會穩定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在融媒體語境下,人人獲得了麥克風,受眾主體意識得到了強化,觀念也取得了多元化發展,使得輿論場上出現了持續噪音,容易導致次生輿情發酵,給問題應急處理帶來威脅。面對這種趨勢,想要加強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需要做到科學發聲,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順勢而為,通過發揮媒體融合新動能把握輿論戰場的主動權,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在為群眾提供良好服務的基礎上,實現對群眾的有效引導[1]。因此在主流輿論陣地建設中,需要重視融媒體傳播手段創新,促使媒體對輿論的影響力、傳播力、引導力等得到提高。
在主流輿論陣地建設過程中,為提高媒體傳播力,還要加速媒體融合。在實踐工作中,需要加強廣播、電視、新媒體、網絡等資源的整合,實現媒體布局優化,而并非是簡單對各種媒介進行相加。結合規范管理、科學導向等要求,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可以形成全新傳播形態。采用數據手段,能夠加速各媒介間的信息溝通,形成全媒體矩陣,實現優勢互補,在豐富傳播手段的同時,遵循傳播規律實現傳播渠道拓展[2]。在完成各類信息資源整合的基礎上,保持傳統媒體審慎運行態度,利用各媒介平臺信息相互佐證,實現多方核實,產生全面和深度報道,有效杜絕虛假信息的傳播。在確保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實現廣播、網站、微信、APP等平臺的統籌運營,實現文字、音頻、圖片、視頻等信息傳播方式的融合運用,可以將各類信息資源第一時間聚合推送。打造可融、可控、可轉的媒體傳播矩陣,做到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和多元發布,能夠憑借媒體融合提升傳播力獲得輿論引導主動權。
在新聞報道中,融媒體不僅是信息傳播工具,同時也是服務人民和社會的載體。把握跨界融合的著力點,聚焦民生,為民眾服務引導群眾,促使媒體黏合力得到提高,為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奠定扎實基礎。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還應借助各種媒體資源開展媒體、政務、公共、增值等服務,在維持傳統業務開展的同時,實現服務創新,通過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服務充分發揮媒體融合新動能。提供政務服務,將融媒體平臺與政務網對接在一起,能夠開展政務公開、政務辦理、群眾建言等服務。開展公共服務,可以使媒體聚焦于群眾醫療、教育、文化等服務的聚合,為群眾生活方方面面提供便利,促使群眾始終關注平臺動向。按照這一思路完成融媒體中心打造,可以與其他層級媒體單位區別開來,加強與基層群眾的聯系,使融媒體平臺憑借較高黏合力在輿論引導方面獲得天然優勢。而在服務開發的過程中,媒體與各行各業實現跨界融合,可以使媒體態度與群眾態度保持高度一致,貼近群眾加強主流文化宣傳,促使新聞輿論陣地得以筑牢。
媒體需要服務大局,堅持團結穩定和正面宣傳,以便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在主流輿論陣地建設中,為幫助民眾分清是非、黑白,提高媒體引導力,還要抓住融媒體發展趨勢做到團結受眾,展現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在民眾心中構筑社會發展美麗畫卷,引導民眾積極生活。結合這一目標,媒體融合發展需要面向受眾,使受眾成為媒體工作檢驗者,從滿足群眾需求角度出發提出媒體融合目標,主動實現優質傳播內容生產,利用多種途徑實現內容傳播,保證受眾期望得到及時響應。考慮到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愿望,在媒體融合過程中應提供平臺和接口,引導受眾參與優質內容生產,主動傳播社會正能量。憑借龐大受眾群體,融媒體可以獲得強大“造血”功能,聚焦民眾關心話題和社會熱點及時完成正面新聞資訊和便民信息發布,融入受眾實現時代主旋律的大力弘揚。通過廣大受眾完成真實新聞素材收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媒體內容精準發布,并通過各種平臺加強與民眾的互動,能夠搶占輿論制高點,完成新型主流媒體打造。
依靠媒體融合動能建設主流輿論陣地,需要將先進技術當成是支撐,確保各種媒介得到順利融合的同時,能夠使新型媒體保持高效運作。為此,需要督促各級媒體提高技術水平,完成全媒體采編平臺建設,引入VR、AI、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動媒介生態環境的發展,促使受眾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完成融媒體平臺打造,才能使各種資源得到匯聚,為各種業務開發提供支持。在實踐工作中,還要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并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盡快實現5G發展。針對技術引進、運用和運維管理等各方面,都要提出明確要求,保證技術能夠得到及時更新,確保媒體各項服務能夠得到擴展。通過對各種技術平臺提供的服務進行充分運用,能夠使媒體融合與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對新技術的需求得到滿足。
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將實現采、編、發等各環節的重構,促使主流媒體運營模式發生變革。想要有序開展傳媒活動,確保主流輿論陣地能夠穩固建設,還要加強相關制度的建設。在媒體報道陣地中,需要建立完善責任制度,保證崗位分工明確,各部門人員可以得到統一指揮和調配,保證各類媒介信息能夠在融媒體稿庫中匯集,并根據手機、PC等各種平臺信息傳播需要實現信息抽取,促使不同平臺能夠在新聞生產中實現優勢互補。針對輿情、輿論,需要建立剛性制度,將輿論引導工作當成是重要任務,制定嚴格工作規范,確保微信、報刊等平臺能夠每天安排人員進行輿情及時報道,保證相關部門負責人能夠及時接收報道口徑指令,實現各地緊急輿情的及時、科學處理[3]。加強制度保障,能夠使各平臺得到嚴格把控,合理掌握報道方式和節奏,為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輿論引導奠定扎實基礎。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制播等工作的開展面臨復雜局面,需要完成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媒體人才隊伍建設,確保新聞報道能夠做透做亮,新聞傳播能夠做大做強,繼而取得良好輿論引導效果。在媒體融合過程中,要求媒體人打破工作習見,樹立融合創新思維和服務意識,能夠主動學習融合技術,借助各種渠道和平臺完成信息收集,從服務受眾和主流輿論引導角度完成多元化內容制播,保持理性判斷力和新聞大局意識。媒體人主動作為,不斷學習新一代信息技術,掌握新媒體表達方式,并從受眾角度進行思考,完成輿情歷史和現狀的研究,能夠進行有深度和廣度的新聞報道,在成功堅守主流輿論陣地的同時,成長為融媒體時代的職業媒體人。
在融媒體語境下,還應加強主流輿論陣地建設,以便實現信息傳播新秩序的重構。同時,在實踐工作中,想要確立媒體的主流輿論引領權,還要通過媒體融合、服務聚合、團結受眾促使媒體融合新動能得到充分發揮,使媒體的傳播力、黏合力和引導力得到提高。而在輿論格局變革中,需要加快技術、制度和人力的發展,才能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