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縣融媒體中心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有利于整合縣級分散的媒體資源,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進行一體化運作,構建出一個特點各異、優勢互補的新媒體平臺,有效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這意味著,縣融媒體中心這個新型架構,更有利于凝聚宣傳輿論引導合力,更大的提高媒體影響力,可謂是縣級媒體一次顛覆性的變革,意義深遠。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必然會推動媒體業朝著多樣化和豐富的方向發展,這讓縣級報社、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遇到新問題、新挑戰,影響力和受關注度不斷衰減,所傳播的信息僅能滿足報紙和電視的日常發行和播出,報道稿件和電視質量難以保證。其次,縣級媒體的文字報道、新聞節目領導新聞比較多,部分根本沒有傳播價值的領導、會議的日常活動占據報紙版面、電視畫面,讓群眾十分反感。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報紙、雜志、廣播、移動電視、網絡、手機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它有以下幾個特點:表現形式多樣,可以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呈現給受眾“圖文音視”四位一體的立體信息,所承載的內容更豐富,體驗更加深層次;能存儲大容量的信息,隨時可以“搜索”查找內容,便捷迅速;信息發布及時,隨時可以采編發布,無時間限制;受眾與信息傳播者可以互動,既能提升受眾的興趣,也能幫助傳播者不斷完善傳播信息。
縣級媒體的融合步伐正不斷加快,這是政策引導的結果,也是媒體發展大勢所趨。做好縣級媒體融合,不斷創新融合路徑,打造兼具新聞宣傳和綜合服務功能的新型主流媒體,有助于穩固基層主流輿論場,打通自上而下的輿論通道,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h級媒體融合沒有標準答案,更多的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因地制宜地搭建符合自身實際、展現自身特色的新媒體平臺。任何層次的融媒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以待解決,這是一個冗雜的過程。因此,與之相比更重要的是積極作為,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牢牢占據思想引領、輿論引導、文化傳承、服務群眾的傳播制高點,逐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推動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
隨著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不斷的掛牌成立,縣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部分地區的縣級媒體已經進入“相融”階段,但也有部分融媒體中心雖然掛牌了,還是因政策、經濟發展、硬件設施、領導觀念的差異,沒有實現真正的融合,工作中仍然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在實踐中存在制作內容不精、傳播能力弱、表現手法單一、群眾關注度低等問題,反而是一些縣域商業自媒體公眾號辦得既生動又貼近百姓生活實際,受眾群體的粘合度很高。
為此,縣融媒體中心在推進融合的過程中要不斷自我革新,在體制機制建立、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培養、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在提高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方面下功夫,增強媒體的深度“融合”,釋放縣級融媒體的最大能量,持續擴大主流媒體的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一)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融合發展腳步。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報刊、廣播、電視臺、客戶端、微信、網站、微博等多種媒體資源整合,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從理論上來說無疑是很好的做法。但多數縣級媒體規模小、實力弱,體制內人才缺乏、設備落后,管理生硬。因此,各地在推進融媒體中心發展的過程中,不妨試著延伸內容的產業鏈,采取與商家、公司合作等方式,取得有效創收,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同時,采取借助外力,通過與互聯網巨頭、媒體技術公司、各級傳統媒體、新媒體、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為縣級媒體融合提供技術、渠道、策略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合作促進融合轉型,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的步伐。
(二)聚焦媒體核心發力,加快融合發展腳步。對于媒體的發展來說,無論是廣播電視、報刊網站,還是現在的融媒體中心,不管新技術如何演變,媒體形態如何變化,真實客觀的新聞準繩沒有變,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沒有變,權威、迅速、本土的內容,永遠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因此,縣級融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抓住媒體的本質,緊緊抓住當前最受關注的新聞點和最貼近當地群眾生活、最體現本地人文風情的內容這一核心,注重新聞內容創作,通過時政動態、關注民生、公益性報道、輿論監督等欄目設置,推出更多有價值、有品質、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結合信息傳播新技術,努力打造新型融媒體產品,真正讓融媒體貼近群眾、走進民心,切實增強基層群眾對縣級媒體的認可度、信任度、喜愛度,真正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宣傳文化和輿論引導中的主導性、關鍵性作用。
(三)重視融媒人才培養,加強隊伍建設。融媒體是內容與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要實現融媒體“深度”融合,關鍵還是在于人。縣級媒體規模小、人員少、設備落后,新媒體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在縣級媒體融合進程中,獲取信息的發現力和傳播信息能力的提升,根據各個平臺需要編輯內容,以及整合新媒體傳播形式的編輯要求等綜合能力的要求,給新聞采編人員造成一定程度的本領恐慌,新聞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養的提升迫在眉睫。為了更好地適應媒體融合,在推進融合的過程中,應把培養全媒體人才作為重點,即要培養既能敏銳捕捉到新聞點,清楚什么內容最受百姓歡迎,又能掌握最新的信息傳播技術,并把二者相融合,能夠方便自如地對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進行靈活編輯制作,用最合適的技術呈現最有吸引力的內容,以此來吸引受眾的媒體人。具體來說,要加強新媒體人才培養,通過參訪、培訓等多種方式,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緊跟新媒體發展的步伐;要加強與省、市新媒體平臺的交流合作,建立縣級新媒體平臺運營管理人員到省、市平臺鍛煉學習的長效機制,讓縣級新媒體人才有到上一級平臺學習的機會;要請上級優秀新媒體人才到縣級平臺開展“傳幫帶”,提升縣級新媒體人才隊伍的專業素養。最終,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整合新媒體傳播形式,實現傳播對象廣泛化、傳播渠道精準化和傳播影響力的最大化。
(四)創新服務方式,增強受眾粘性??h級媒體受地域限制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所傳播的信息必然有限。對受眾來說,有央級、省級、市級媒體和各商業媒體等眾多可供選擇的信息傳播平臺,這給縣級媒體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不思改變,還是僅僅依靠有限的信息傳播來吸引受眾,是很難受到群眾關注的。因此,縣級融媒體要在做好“信息傳播”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公共服務”功能,著力搭建“新聞+服務”或“政務+民生”平臺,通過提供縣域公共服務增強受眾對于縣級融媒體的關注度。同時,加強傳播手段創新,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的互相融合,有效提升縣域媒體信息傳播力、輿論引導力。
(五)突出功能的多樣性,增強媒體效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平臺,不僅是新聞的發布者、消息的傳播者,還將成為服務的提供者、關系的構建者。縣級融媒體肩負著準確傳達黨委政府信息的作用,它具備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的特點,讓群眾能及時了解政務,并形成監督效能。除此而外,媒體能成為連接群眾的通道,提供社區服務、社會救助、青年就業、社區養老、貧困幫扶、糾紛調解等服務,解決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問題。它還通過傳播法制信息,不斷提升公民法律素養,促進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建設。這樣,讓縣融媒體中心不但能成為做好服務型政府的好幫手,還能成為基層百姓的“貼心人”,真正實現媒體作為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作用,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