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廣播電視臺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過硬的職業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是從業的基本素質和要求,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及網絡信息的廣泛傳播,新聞記者所面臨的誘惑以及困惑同樣增加,如何在新環境下通過提升自身的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增強對新聞的敏感性以及解讀能力,是每一位新時代新聞記者需要嚴肅思考的關鍵問題。
政治立場實際上表明的是公民的政治歸屬,在面對社會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時,新聞記者要能夠具備符合政治歸屬的處理態度以及視角,新聞記者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主體,其視角對于整個社會的輿論能夠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在新時代職業素養標準的首條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在擁有正確、不輕易動搖的政治立場基礎上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大量國外信息涌入到國人的視野中,這些信息中所包含的外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國人的傳統文化思想造成了一定沖擊,新聞記者要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背后的本質,依托事實進行客觀準確的報道,并站在自己的政治歸屬視角,以愛國主義情懷、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將信息以正能量的形式傳播出去,避免大眾受到誤導。除此之外,在對于國家新聞以及政策方針黨的指導思想相關內容的報道時,也要能夠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幫助大眾提取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有效信息,讓新聞信息能夠幫助大眾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武裝思想。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推出好的新聞作品需要立足于扎實的專業素養基礎上,以高質量完成采訪和播報任務,這也要求新聞工作者能夠對新聞事件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針對社會中的各類復雜現象,新聞記者要能夠給予時刻的關注,并且判斷這些信息中哪些具有新聞價值,這些事件體現的又是什么樣的價值觀,站在為人民服務的角度為大眾的生活提供來自新聞層面的指導[1]。除此之外,新聞記者在寫作風格的呈現上也要能夠了解受眾的需求以及心理,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和傳播,引起受眾的共鳴。新聞記者要具備扎實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技巧,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凸顯新聞事件的價值以及內在情感,這也是新聞記者在新時代需要堅守的職業素養標準。
道德能夠從側面體現新聞記者本身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夠了解事物背后的本質以及反映社會的總體需求,這也正是新聞記者需要履行的重要社會責任。新時期,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層出不窮,內容既來源于群眾,也要最終服務于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記者的傳播和表達,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時刻,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要己任。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當下,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已經無法和現代社會的步伐相適應,這對于新聞記者來說也需要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對新的媒體類型的掌握能力[2]。首先,對于新聞記者來說,要有足夠的新聞敏感性,了解當下的新媒體具有什么樣的新聞屬性,在傳播方面的媒體優勢又是什么,以此作為著力點,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無論是在新聞寫作的角度,還是傳播形式的轉變上,只有新聞記者作出積極的適應,才能更好的符合新時代新聞媒體發展傳播的需求。
為了能夠更有效的將當下社會所發生的新鮮事物傳遞到受眾面前,新聞記者要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將真實的新聞及時的反饋給受眾,這也要求新聞記者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度以及解讀新聞的能力,除了要快速的抓取第一手的新聞素材之外,也要能夠深度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對新聞的內容進行深刻解讀,為了獲得該方面的能力,新聞記者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基本功,對各類社會問題做到廣泛涉獵和研究,并提升自己的實地調研能力,這樣才能夠將新聞的價值展現到受眾面前。
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如何排除信息的干擾、挖掘出新聞的價值性是每一個新聞記者需要著重提升的專業能力,這也要求新聞記者要能夠有扎實的知識基礎結構,了解如何正確地分析新聞表象看清事實,新聞記者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素養,無論是法律、社會學,還是經濟學,扎實的知識素養能夠幫助新聞記者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中法律意識至關重要,只有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才能夠對自身的行為作出約束,避免出現違反法律法規有損職業形象的行為出現。
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新聞記者首先需要秉承的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完成新聞報道任務,從新聞報導的特點上可以了解到,新聞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新聞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方針的體現,新聞報道也要履行這一職責,以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為報道的重要出發點,這樣才能夠利于和諧健康社會秩序的形成,發揮出新聞記者的價值所在。其次,新聞記者也要秉承著一定的奉獻精神,認識到自己本身作為事實以及真相的重要傳播者,有責任將新聞事件以客觀真實的視角展現給所有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悉心服務,將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新聞工作開展的有效核心,只有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下,才能夠形成更適合新聞傳播的良好氛圍,幫助維護社會秩序,確保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害。
作為新聞一線的工作者,新聞記者要了解到身上所肩負的重大責任,當前新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由原本的單一化趨勢轉向為多元化發展,這也使得相應的社會輿論開始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在大量的信息沖擊下一些報道模糊了價值取向,新聞記者要敏銳地認識到自身引導大眾輿論的重要責任,由于人們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缺乏信息辨別能力,思想認知也會出現偏差,新聞記者要對新聞進行深層次內涵的分析,認識到錯誤的輿論導向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對社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新時代在進行大眾輿論導向,新聞記者要能夠從自身的職業素養出發,擔負起重要的社會責任,按照基本的輿論規則,對人們進行正確引導[3]。例如,當新聞記者在面臨2011年所出現的“名牌手表”這一問題時,由于某位局長帶了一塊價值數萬元的名牌手表,整個社會對于老區科技干部收入水平產生了質疑,社會中也引起了“這是灰色收入,還是別人賄賂?”的討論,經過新聞調查了解,實際上是這為局長出國期間在免稅店所購買的,并非灰色收入。作為這一新聞事實的傳播新聞記者,要能夠以多元化的傳播方法,將正確的事件結果帶到受眾面前,把握大眾的心理,此時也要遵循基本的新聞規律,這樣才能夠對輿論的引導起到良好的糾正作用。
新聞記者在從事新聞工作的過程中也要了解到自身工作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責任,在很多事件中,新聞記者都是第一個了解事件真相的人,對于整個事件的報道以及真實性呈現,都需要記者能夠以過硬的基本功,將事實的真相還原出來。記者同時也要具備全局的觀念和意識,將穩定社會的責任以筆端展現出來,新聞記者要考慮到報道出現之后是否會對受眾的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對新聞的社會影響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以及預判斷。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夠實現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并將這種認識和新聞報道進行結合。
綜上所述,新時代新聞記者要在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上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強化社會責任感意識,多關注生活、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為我國社會的進步貢獻來自新聞記者的重要力量,推動我國新聞事業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