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各種移動數字信息客戶端、互聯網媒體平臺等新媒體也應運而生,具有著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豐富性、多樣性、便捷性和時效性,使得當代新媒體形式對信息的傳播更加的靈活和生動,賦予了信息傳播更大的功能性和展現力,極大的推動和塑造了藝術文化的傳播形態,給予了社會大眾更加新穎、多變、豐富的藝術觀感體驗。拿近年來備受關注和歡迎的各種音樂選秀、競技等類型的電視節目來看,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以及音樂教育類型節目《音樂大師課》等,盡管這些電視節目在類型和內容上或許存在一定的相似和模仿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對于音樂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內容與傳統媒體相比,確實正在不斷的進行著創新式的發展,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當代音樂藝術教育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媒體與其說是一種信息傳播行業,不如說是精神文化產業中的一環,而對于文化產業來講,最為核心的發展動力就是“創新”,通過創新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媒體在文化傳播內容豐富性與形式多樣性上的發展,因此,對于媒體文化傳播行業來講,只有不斷進行創新式的發展,才能夠為社會大眾營造創設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從媒體發展至今的歷史軌跡來看,也不斷的印證著創新對于媒體發展的重要價值,從書籍、報刊、電視等傳統的媒體,到當今以手機為主的各種移動設備、數字網絡等新媒體的形式,科學技術在媒體形式的革新與變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性作用,使得媒體傳播的速度、失效、范圍等都得以大幅度提升,為贏得更多的信息傳播受眾創造了客觀條件,與此同時各類的藝術文化節目的質量、水平和品位也在不斷的提高,為社會大眾帶來了更加豐富、具有新鮮感的文化享受[1]。如近年來極為火爆的各種真人秀及選秀節目,媒體就在節目創意中融入了更多動畫、字幕效果、特效等新鮮的文化元素,使其更具幽默性和生動性;此外,還有很多電視節目與受眾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如很多節目中會讓受眾通過網絡投票的形式來支持自己的偶像或者明星,加強了受眾的文化參與感。
藝術是隨著時代環境所不斷進行革新與創造的,這也是藝術的核心價值所在,因此,對于媒體文化傳播者來講“藝術文化的創新”也是其根本性的追求。藝術文化是否能夠被不斷的繼承與發展下去,最主要的因素取決于其藝術形式、藝術精神、藝術內涵、藝術內容等是否是跟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進行創新的,并在不斷的創新與創造過程中被廣大的社會大眾所廣泛接受,這也是目前我國文化藝術節目的制作和傳播宗旨。拿音樂藝術來講,當代電子科技及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很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美妙的樂聲被創造了出來,從而給人們呈現出了音樂的藝術盛宴,推動著音樂藝術文化的不斷發展,使人們在音樂的藝術海洋中得以找到享受感與共鳴感。
將傳統的優秀藝術文化在當代全新的社會發展背景下進行傳承與發揚,并使其被當代廣大的受眾群體所接受,最為關鍵性的一點就是遵循藝創新的發展規律進行不斷的創新,建立在傳統藝術文化本身的靈魂與內涵基礎之上,融入時代化的新鮮元素,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尺度和規則的把握,切記過猶不及、畫蛇添足。比如近年來很多藝術節目開始對“京劇”進行創新,可是京劇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藝術,要對其進行創新與改革是需要極為謹慎的規則性把控的,但是由于很多藝術節目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對京劇進行肆意的改革,進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和反感,嚴重違反了中國受眾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尊重感。這種有違藝術發展規律的創新必然是無法被社會受眾所接受的,沒有社會群眾和民眾支持的藝術文化形式是無法長期發展下去的。因此,藝術文化在創造與創新的過程中其內容與形式的革新勢必要嚴格遵循藝術審美的認知發展規律,充分考慮其被社會受眾所接受和認可的可能性。
以各類電視節目為主體的現代媒體藝術形式作為當今最為普遍化和通俗化的傳播內容,極大的推動了各類音樂節目的創作和產生,并且對大眾的音樂藝術審美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領性作用,很多歌手因為在電視節目中的一首歌而迅速躥紅,也有很多歌曲被廣泛傳唱,對此,我們不得不承認音樂傳媒對當代音樂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性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很多電視節目相似性和模仿性過高,則會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和審美飽和,對音樂藝術產生抵觸心理。可以從近年來的音樂電視節目中看出,通俗類的音樂形式較受歡迎,而很多傳統類型的音樂形式則不斷的被忽視和淡化,節目側重于外在的形式包裝,而忽略了音樂作品本身的內容質量[2]。
從我國目前的電視傳媒情況來看,音樂類型的節目在各種綜藝、影視劇的資源擠壓之下,受到了極大的發展制約,各節目電臺中能夠制作和播出的兼具創新性、價值性、教育性和品質性的音樂節目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下面,我們就以《音樂大師課》這一少兒音樂成長教育節目為例,對音樂傳媒對藝術文化教育事業的創新推動進行詳細的論述。
以往各類的音樂選秀節目通常是以競技和淘汰等形式來引發受眾關注點的,但是《音樂大師課》這一檔節目則并沒有這么做,其節目拿掉了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包裝,凸顯和建立出了一個和諧、溫暖、積極向上的兒童音樂殿堂,使天賦兒童、天籟童聲自然的呈現在受眾的視野中,因此,《音樂大師課》可以說是一檔極為純粹的兒童音樂成長教育類節目,無論是兒童對音樂歌曲的演唱,還是導師對兒童的指導,都是真情流露和自然而然的,使電視前的觀眾能夠真切的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感動。《音樂大師課》這一檔節目之中沒有競技、沒有淘汰,更沒有包裝作秀,可以說完全是逆勢而為,對于音樂本身的藝術傳播和教育價值做到了優化及完善[3]。
“為經典發聲”是《音樂大師課》電視節目的首要宗旨,參加節目的少年兒童會在節目導視的指導和監督下,與經典歌曲的原唱者以及音樂大師等進行密切的接觸,進而學習和完成諸如《我愛你中國》《愛我中華》《龍的傳人》等眾多經典音樂作品的演唱。這些經典的時代歌曲中,不僅蘊含著優美的音樂旋律,更加蘊含著一個時代的文化精髓與精神風貌,可以使少年兒童接受到更好的愛國、愛黨主題教育,使這些年輕一代在日常接觸通俗流行音樂的同時,也可以多多接觸一些民族經典,深入學習和傳承民族文化。而《音樂大師課》這一節目則恰好為“經典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傳媒平臺,使人們通過這檔節目重新回憶和聆聽到更多曾經陪伴我們多年的經典音樂,并使其不斷繼承與發揚下去。
當代藝術文化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都需要依靠于有效的傳播渠道進行,而各大類型的媒體正是重要的文化傳播渠道和發揚途徑,對此,媒體要不斷的根據時代的文化傳播需求,進行自身的革新與創造,為當代藝術文化傳播事業貢獻出更大的力量。在藝術傳播媒體的革新與改革之中,要充分尊文化藝術的發展規則和內涵規律,更多的關注于音樂作品本身對受眾人群的教化價值,對我國經典的民族音樂形式進行有效的傳播和發揚,不斷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