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滄州市委黨校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公共管理等產生諸多影響,如果網絡輿情管理不當,會引發各種公共危機。公共危機往往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十分不利。強化公共危機控制,能夠有效預防公共危機進一步擴大,從而降低可能引發的公共事件。我國網民數量眾多,網絡在民眾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一種特殊反映,增加了公共危機管理的難度?;诖耍芯抗参C中網絡輿情管理應對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管理內容上來看,網絡輿情管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突發事件和一般事件。根據網絡輿情管理的流程、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差異,在網絡輿情管理方面又可以重新劃分。隨著公共危機事件的發展,網絡輿情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管理的主體、技術和手段不夠明確,同時管理對象模糊,這對于公共危機網絡輿情管理產生不利影響。
一方面,政府在進行輿情管理時存在較強的官本位思想,在開展輿情管理時主要體現在內部信息的流轉,政府自身與外界方面的信息交流有所欠缺。很多政府部門在思想觀念上認識不到位,覺得出現公共危機時應采取主動打擊和控制的方式,在信息傳播方面相對被動。另一方面,出現公共危機后,公眾想盡快了解事件的真相,如果信息引導不當,很容易引發網絡輿情,嚴重時可能引起民眾恐慌,對社會穩定不利。
學者弗里曼認為:“利益相關者是受一個目標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比绻c社會公眾在某事件中有共同的目標,在網絡輿論的處理上有利益相關性,那么輿論導致的影響和后果就很容易解決了。由于一些網絡水軍和敵對勢力的推波助瀾,故意通過網絡輿論引發危機,不利公共危機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的開展。
傳統主流媒體在新聞報道時,具有全面性、客觀性、深入性等特點,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這是新媒體平臺所不具備的。新媒體平臺雖然壓縮了傳統主流媒體的傳播空間,但是傳統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仍毋容置疑。在當前形勢下,大多數人更習慣于通過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信息,在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人們更愿意向傳統主流媒體核實信息的真偽性。在面對社會輿論熱點問題時,傳統主流媒體應快速作出反應,對新聞表象進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在語言和傳播方式上符合大眾特點,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受眾的思想和行為,提升傳統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和滲透力。
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意見領袖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明顯,他們可以深度解讀相關信息,能夠為受眾提供價值較高的意見,對受眾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要充分認識到意見領袖在工作開展中的效果。在信息多樣化傳播的時代,傳統主流媒體要高度重視意見領袖的作用,通過開展深入的交流互動,在媒體傳播中贏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尤其在社會熱點和敏感話題上,意見領袖可以影響和左右多數人的思想。新媒體時代公共輿情危機的疏導離不開意見領袖的大力支持,在社會輿論生成階段,意見領域與受眾在廣泛的溝通上達成一致,增加主流輿論的認同感。
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公眾不再單純地被動接收信息,他們通過微博、微信、論壇、貼吧、新聞網站等方式參與到信息傳播的全過程。在新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后,原本分散的觀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凝聚,對社會輿論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還會形成輿論壓力,加快事件解決效率。新媒體時代下的公眾不再是單純的“受眾”,他們具有更多的利益訴求和問政能力。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環境,了解信息傳播中公眾的需求,關注社會輿論,輿論話題的設置要符合受眾的興趣點,體現主流媒體對社會輿論引導影響,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達到疏導公共輿情危機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公共危機網絡輿情管理過程中,要體現強調輿情管理的多元性及不同主體間的互動。政府不僅是輿情討論的主體,同時也起到引導和管理輿情的作用,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而且起到政府與公共連接的作用。我國在公共危機輿情管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方面有所欠缺,網絡輿情事件屢見不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強化政府、公共和網媒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網絡輿情管理效果,降低負面影響,從而有效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