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
信息化網絡時代在我們生活中無孔不入,在多種傳播渠道中,網絡勢頭較猛,發展迅速,影響著新聞傳媒的發展。在這一大環境下,新聞媒體格局受到巨大影響。面對新的環境,新聞傳媒應當正視網絡對其的影響,積極應對,有效處理。在網絡傳播的大環境之下,信息傳播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移動設備的發展更是將網絡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獲取各種新聞信息。因此,作為新聞媒體,為了保持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在新聞信息的制作應當對接網絡傳播模式,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發布,改變了以往排版、印刷等制作方式,節省了信息傳播的環節,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不同地區的人們,在同一時間,可以獲取自己需要的新聞信息。這種方式和之前的傳播方式相比,優勢明顯,以往的新聞傳播中,由于傳播媒介的限定,渠道單一,人們接受時間也比較有限?;ヂ摼W的發展,打破時空的限制,通過互聯網直接獲取新聞信息,實現了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可以通過現場直播形式實現新聞的傳播。例如,借助互聯網開通新聞傳媒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在上面發布新聞信息,還可以在上面有效互動,查看人們對于新聞的反應情況。但是另一方面,新聞內容和以往相比呈現倍增增長,很多新聞信息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如何面對這一環境,更好的開展新聞傳媒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之下,我們應當應對這一變革,在內容上不斷的創新,滿足人們對于多種新聞的需求。傳統媒體應當發揮自身較強的公信力,不斷轉型優化升級新聞內容,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例如,當前網絡時代之下,人們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碎片化的時間的利用成為閱讀的一大趨勢,因此閱讀的深度就會出現不足,淺閱讀也就成為了閱讀趨勢。對于傳統的紙媒而言,由于閱讀時間較多,閱讀也就更加深刻。對于此種情況,我們將二者優勢加以結合,在新媒體的新聞內容制作中,增強閱讀深度,整合新聞內容,更好的將自身的優勢有效發揮,同時還可以保證傳播時效下,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
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播,有著較強的交互性,這也是互聯網的一大特色。因此,針對此特征,我們應當結合這一優勢,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和受眾有效互動。
例如,可以通過設置網絡電臺的方式,借助網絡進行新聞的傳播,在網絡電臺中,及時的和受眾互動,得知受眾接受新聞的反應,更好的完善新聞的傳播。這種方式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果,受眾積極的反饋也就相應的提升了節目的關注度,有助于節目品牌的樹立。例如,節目進行過程中,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的形式,受眾輕松和節目進行溝通,融合網絡優勢,創設一個全新的傳播途徑。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新聞傳播在進行新聞內容的發布前,也要了解受眾的需求,做好市場調研工作,依據受眾需求做好自身的業務發展,這樣制作的新聞節目也就更加的有水平,受眾也才會真正的喜歡。例如,對于法制類新聞節目,受眾普遍關注于社會熱點新聞,因此我們將社會熱點作為切入點,通過社會熱點進行問題的分析和了解,將這一內容通過網絡形式,結合法律的要點對社會中的一些困惑及時的分析,在節目中有效的講解。這種真正結合受眾的需要的節目,使得節目需要包含的內容進行了傳播,同時這種接地氣的傳播形式受眾是比較受歡迎的。同時,節目通過網絡傳播,也迎合了當前受眾的閱讀方式,經過這種加工之后的新聞節目,傳播效果也就更為有效。
新聞傳播工作要想更為長久的發展下去,不但的創新適應當前人們的習慣才是最關鍵的。因此,結構創新是其中需要改變的一項關鍵要點。在新聞節目的制作中,基于網絡環境的角度,保持較高的社會洞察力,深度思考節目,創新節目結構,創設豐富多彩的節目。作為節目的制作人員,節目的制作就是要滿足觀眾的需求,在結構調整的基礎上,還要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如果節目的個性化不足,受眾的就沒有足夠的興趣去觀看、去閱讀,節目也就沒有關注度。因此,實際內容調整之后,還有對結構進行調整,提升節目靈活度,節目也就更具活力。因此,作為新聞人,應當具有一雙洞察的明眸,有深刻的思維能力,更好的把握新聞傳播的方向,調整結構,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傳媒。
總體而言,網絡環境之下,新聞媒體傳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個新聞人,對于傳媒工作要不斷的改善以及優化,以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從容的面對網絡環境下的挑戰,借助網絡的優勢,更好的提升自我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