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鵬
(廣西藝術學院影視與傳媒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語言類節目作為春晚的必備品而備受關注,其中喜劇小品更是語言類節目的“重頭戲”。縱觀三十多年春晚發展,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喜劇小品,其中趙本山、陳佩斯、宋丹丹、潘長江、蔡明等喜劇小品演員更是家喻戶曉。談及近幾年的春晚小品,一個相對陌生的舞臺劇團隊——開心麻花,憑借其緊跟社會熱點的題材、詼諧幽默的語言、夸張的肢體動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春晚的“新寵”。下面從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四個層面來探析開心麻花喜劇小品的語言幽默策略。
漢語不同于英語,漢語具有四種聲調,再加上漢語中同音或近音詞數量巨大,如果刻意利用同音或近音詞進行替換,往往可以引發歧義制造誤會,從而達到言語幽默的效果。還可以借鑒中國古詩詞中常用的漢語語音的押韻,增強小品語言韻律美,比如故意將上下句中的尾字設置成同韻字,讓觀眾在感受到幽默的同時又覺得朗朗上口。
例如,2014年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
大媽:哎呀,車圈都瓢成那樣了,鬧了半天,我是從那邊飛過來的啊,那我還能搶救得過來嗎?
郝建:哎呀媽呀,這確實太像事故現場了,但大媽,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啊,我那車是追尾追的。
大媽:哎呀我的尾椎啊。
郝建:我說的是追尾追的,不是追尾椎了,我說的是保險杠,你說的是尾巴根兒啊。
大媽:完了,大過年的,尾巴根兒還撞碎了,行吧,碎碎平安吧。
這段對話中的“追尾追”等同于“追尾椎”,“碎碎平安”相當于“歲歲平安”,兩者都是利用了語言的諧音手段,使觀眾在聯想中領悟到幽默所在。再比如,在2013年央視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中,郝建推開女老板家門,問給誰留門呢,馬麗飾演的女老板聽不清說自己在洗棗,讓觀眾引起誤會以為是在洗澡,其實是洗能吃的大紅棗,這里“洗棗”與“洗澡”諧音。
例如,2012年央視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罚?/p>
鄧小亮:不是,你走!我現在就給你媳婦打電話,說你天天往洗浴中心跑,完了還不洗澡。
郝建:我那不是又找了個給人搓澡的工作嗎。
在上例中,“天天往洗浴中心跑,完了還不洗澡”運用句末字押韻的手段,將“跑”和“澡”都押在了“ao”韻上,不僅將句子流暢地串聯起來,同時也給予了觀眾十足的幽默感。
詞匯作為語言的組成部分,也是喜劇小品語言的重要幽默策略。中國地緣遼闊,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形成了獨特的方言體系,開心麻花小品中就大量運用地語方言。此外,通過有意對某些詞語意義作歪曲的解釋,或者造新詞出新意也會達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2014年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
郝建:大媽呀,您沒事吧。
大媽:七十九了,咣當一下拍地上了,你說呢?
郝建:哎呀,那看看摔壞了沒有,疼不疼???
大媽:哎呀我的胳膊肘兒啊,哎呀我的波棱蓋兒啊,哎呀我的腰間椎盤啊,哎呀都不疼啊。
郝建:大媽,都這會兒了,就別用排除法了。
胳膊肘兒、波棱蓋兒都屬于典型的東北方言,方言的運用增加了喜劇小品的鄉土化氣息,同時也提高了方言區觀眾的興趣與參與度。
例如,2013年央視春晚小品《大城小事》:
美男子:你們平時拍過廣告嗎?
弟弟:拍啊,我們就是拍廣告的,我一天能拍五百多張,我哥厲害,一天能拍一千多張。
美男子:那拍的不少啊。
弟弟:能拍多少,完全取決于這個墻面平不平。
哥哥:我們拍的是平面廣告。
“平面廣告”泛指現有的以長、寬二維形態傳達視覺信息的各種廣告媒體的廣告。①而在這個小品中,哥哥所說的“平面廣告”,指的是在平的墻面上拍上小廣告,從而產生詞語別解,并且突出了人物性格。
語言有著特定的組織規律,那就是語法規則。開心麻花的喜劇小品主要在兩方面利用語法規則進行創作。一方面是語句移接,將前人使用過的詞語或句子進行挪用;另一方面是成分換序,調換詞語或句子組成單位的固有順序,形成幽默。
這種手法最為常見的就是耳熟能詳的歌詞、熟語等。例如,2014年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
郝建:你呀,現在就是當局者迷糊了,我陪你一起等個明白事理的人給咱評評理。
大媽:咳、咳(咳嗽聲)
郝建:來吧,大媽,別凍壞了,把大衣給你披上,暖和不?劉德華同款的,還能不能感覺到冷冷的冰雨在胡亂地拍了?
大媽:良心發現了吧
這段對話中,郝建將軍大衣披在大媽身上說了一句“還能不能感覺到冷冷的冰雨在胡亂地拍了?”其中“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的拍”出自劉德華的經典歌曲《冰雨》中的歌詞,用在這里,調動了觀眾的認知,理解了小品的內涵,在表現郝建熱心腸性格的同時又不失幽默。
改變句子中不同成分的先后次序,能夠創作出讓人拍案叫絕的“包袱”。例如,2014年央視元宵晚會小品《同學會》:
常遠:真想你們啊
王寧:我更想你啊遠,你都不知道,我想你想的,把你照片就掛我家墻上,想你的時候我就抬頭看一眼,一邊兒看一邊兒哭。
艾倫:我比他想你,我晚上一睡不著覺我就站在路口念叨你名兒。
王寧:我比他想你,每次吃飯的時候都給你盛出一碗來擺旁邊兒。
艾倫:我比他想你,我那會兒天天給你寫信,不知道往哪兒寄啊,后來就全燒給你了。
王寧:我比他想你,你不知道,我都想死你了。
常遠:你倆這不是想死我了,你倆這是想我死啊。
上例中,王寧和艾倫為了拍??崎L的馬屁,爭相表達想念,甚至言過其實,竟與給去世的人的祭祀聯系起來。將“想死我”和“想我死”中的兩個字調換排列順序后,使語法關系和意義發生了變化,意義截然不同,令人啼笑皆非。
實際上,可以將小品的劇本理解為一個大的篇章。喜劇小品由于篇幅短小,不可能長篇大論,就需要節奏緊湊,突出情節焦點。通過設置新穎巧妙的“突轉”和“誤會”可以制造戲劇沖突,推進情節發展,成為喜劇小品制造幽默的一種語篇手段。
例如,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占位子》:
郝建:那你說,你家孩子啥問題?
馬麗:我家孩子呀最大的問題,就是長得太漂亮了!你說我姑娘長這么漂亮,你讓她坐后邊,那上課的時候全班男同學都齊刷刷回頭看她了,誰還看老師啊,那不耽誤人家前程嘛,耽誤前程不說,總這么回頭,頸椎也受不了?。?/p>
郝建:來來來,給我看看,孩子到底多漂亮。
馬麗:你看!
郝建:坐后邊去!
馬麗:啥意思???
郝建:這都長成啥樣了!
馬麗:呀!這是我小時候照片。
這個小品講述孩子家長們為孩子坐最好的座位發生了爭執。馬麗在闡述自己家孩子坐班級做好的位置時的理由是女兒很漂亮,并向郝建展示自己女兒的照片,觀眾會以為郝建肯定她并贊賞其女兒的美貌,但郝建痛批了一頓,原來是馬麗給她看了自己的照片,造成情節上的“突轉”,形成笑點。
喜劇小品中不能缺少誤會,而其中的誤會往往是通過夸張的情節來實現的。例如,2013年春晚小品《大城小事》中,哥倆買了北京到哈爾濱的車票,想在發完小廣告之后啟程回家,為了報復舉報他們的業主“美男子”,決定將剩下的小廣告全部丟進他家,卻不小心將火車票丟了進去,而“美男子”卻將進來取票的二人當作他要找的模特,由此引起誤會展開情節。
縱觀開心麻花歷年眾多的喜劇小品,不難發現,為了構造喜劇沖突而大量設置誤會是開心麻花常用的幽默策略,在博得觀眾一笑的同時還蘊涵著更為深刻的批判和諷刺。
小品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通過語言的語用策略設置“包袱”從而引人發笑。本文歸納了開心麻花小品的語言幽默策略與眾多藝術表現手法,實現了語言的審美意義。希望對今后喜劇小品的創作以及小品語言的研究提供幫助與建議。
注釋:
①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平面廣告/10575956?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