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洪亮吉對清中葉詩學理論的修正與調和

2019-03-21 18:33:00李剛剛馬予靜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9年2期

李剛剛,馬予靜

(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又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進士第二名及第,授編修,充國史館纂修官。《清史稿》為其單獨列傳,亦被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第四卷收錄。洪氏晚年所著《北江詩話》共六卷,前四卷由其親手所定,后兩卷由其子整理而成。創作《北江詩話》時,活躍于清中葉詩壇的沈德潛、厲鶚、袁枚等詩壇巨擘已相繼謝世。置身于詩派紛呈的時代,洪氏對各家詩派的詩學流弊了然于胸。作為一代學宗,他自覺擔負起捍衛詩道的歷史使命,故對清代諸子頗多苛責之辭,表現出勇于批判的可貴精神。洪氏創作《北江詩話》帶有鮮明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那就是修正各派詩學之流弊,調和各家學說之抵牾。

一、清中葉各流派詩學概況及洪亮吉所具有的特質

(一)清中葉詩學概況

清朝雖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代文學卻并沒有呈現出末世的衰颯之風,詩詞、古文、小說、戲曲等各種文體依然活躍,使中國古代文學在謝幕之前仍揮灑出耀眼的余暉。尤其是清代中葉詩壇,大家云集,各領風騷,流派迭出,呈現出多元發展的局面。沈德潛、厲鶚、翁方綱、袁枚等設壇立坫,分庭抗禮。

沈德潛倡導“格調說”,他立足于明七子注重辨體、師法高格的立場,尊唐抑宋,使詩歌“去淫濫以歸于雅正”[1]2。翁方綱論詩提倡“肌理說”,他主張“為學必以考據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2]1040。翁氏的“肌理說”改造了王士禎的“神韻說”,以考據彌補“神韻”之空疏,這與當時以樸學為主的時代精神相契合。厲鶚繼朱彝尊、查慎行成為浙派盟主,將浙派門戶進一步擴大,主張作詩參以書卷,重學問,主空靈,推崇宋人,喜用宋代典故,著有《宋詩紀事》100卷。乾嘉詩人,聲名最著者首推袁枚。他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翁方綱的“格調說”和“肌理說”相抗衡,影響甚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性靈派。其論詩宗尚性靈。所謂“性靈”,其含義包括性情、個性和詩才。性情為詩歌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無詩”[3]658,即是說詩生于性情,性情是詩的本原和靈魂,詩人要“自把新詩寫性情”[3]323。但袁枚所標舉的“性靈說”與明代公安三袁的“性靈說”有所不同,相比較而言,袁氏更重師古與讀書。清代中葉,眾多詩人及評論家以深厚的學養為論詩根柢,以師古創新為理論追求,把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推向了最后一個高峰。

群英競秀的乾嘉詩壇,眾多詩派各主一辭,相互詰難,莫衷一是。同時,鑒于各家詩派詩學理論所暴露出的流弊,詩壇急需一位巨擘,補救各派詩學之流弊,調和各家學說之抵牾。顯然,洪亮吉承擔了這一歷史使命。

(二)洪亮吉所具有的特質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清代之所以能夠完美收官,原因在于,當時的文壇出現了一大批學養深厚的學問大家。清代中葉,朱筠、戴震、章學誠、王昶、紀昀、錢大昕等學人活躍于文壇,他們中的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為何修正詩學流弊,調和各家學說這一歷史任務由洪亮吉承擔?這主要是因為洪亮吉身上具備如下特質:

1.具有深厚學養與廣博見聞

清代中期,受統治者“稽古右文”政策及訓詁考訂的樸學的影響,社會上的讀書風氣高漲。清代文人孜矻于考據學,“一字不知,以為深恥”,正是基于這樣的學格,清代文人才有能力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畫上圓滿的句號。洪亮吉生活的時代正是樸學發展的頂峰期,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中,洪氏自然受到染濡。洪亮吉少而開敏,聰穎好學,4歲開始識字,6歲上私塾,受《論語》,7歲受《孟子》。他在《洪兒歌為徐同年書受賦》中謂:“我年始十三,六經都過目。”[4]12江藩在《國朝漢學師承記》中記載,洪氏“生平好學,嘗舉荀子語‘為人戒有暇日’,所以窮日著書,老而不倦”[5]73。王國均在《北江詩話》序文中對洪氏的評價為:“鄉先達洪稚存先生,忠讜偉節,詳載國史,生平著作等身,以詁經輿地之學為本朝巨擘。”[6]110這些稱贊,皆中肯綮,洵非過譽。洪氏著作行于世者有:《左傳詁》20卷、《公羊穀梁古義》2卷、《漢魏音》4卷、《比雅》12卷、《六書轉注錄》8卷、《弟子職箋釋》1卷、《補三國晉書地理志》、《十六國疆域記》、《乾隆府廳州縣志》及《詩文集》若干卷,此外,在畢沅幕中時,還預修《宋元資治通鑒》,修陜西、河南各州縣志等。光緒三年(1877年)、四年(1878年)洪亮吉曾孫洪用懃以授經堂名義所刻的《洪北江全集》,共220卷,尚不包括佚失的部分。由此可見,洪亮吉不僅精于訓詁、音韻,深于文史學,而且尤精于地理沿革。試想,如果沒有深厚的學問功底,洪亮吉又怎能創作出一部又一部皇皇巨著呢?

除了深厚的學養,洪亮吉還有廣博的見聞。洪亮吉的人生以1800年歸隱田園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在歸隱前50余載的歲月中,其足跡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賀濤在《北江舊廬記》一文中說:“國朝陽湖洪北江先生,殆所稱樂游者也。東至海,西至伊利,南至黔,北至京師,行萬余里。”[7]109洪氏實現了古代文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想。此外洪氏還善于交際,杭世駿、畢沅、戴震、朱筠、章學誠、顧九苞、王昶、汪中、袁枚、蔣士銓、黃景仁、孫星衍、錢大昕、張問陶、紀昀等當世一流的學者和文學家都是其結交的對象,與這些人的交往不僅使其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見聞,增長了學問,而且也提升了他從事學術研究和進行詩文創作的境界,從而使洪亮吉躋身于當時一流的學者和文學家之列。從18歲成為塾師,到后來的幕府游歷、居官十年、被貶伊犁、歸園田居等人生經歷,洪亮吉接觸到了各方面、各層次的人物,這些都豐富和拓深了他的閱歷與見聞。

2.熟諳清代中葉的詩壇概況

作為一代學宗,洪亮吉對清代中期的詩壇概況了然于胸。在《北江詩話》首卷,他對當世詩人作了共時研究,通過對比,辨析不同詩人詩歌書寫的異同,彰顯他們各自的藝術特征。他對當世詩人所作的評論可謂見解獨到,識力精卓,且多有精到之語。茲節錄如下:

錢宗伯載詩,如樂廣清言,自然入理。紀尚書昀詩,如泛舟苕霅,風日清華。王方伯太岳詩,如白頭宮監,時說開、天。陳方伯奉茲詩,如壓雪老梅,愈形倔強。張上舍鳳翔詩,如倀鬼哭虎,酸風助哀,精采溢目。王典籍芑孫詩,如中朝大官,老于世事。秦方伯瀛詩,如久旱名山,尚流空翠。錢大令維喬詩,如逸客飧霞,惜難輕舉。……徐刺史崧詩,如神女散發,時時弄珠。吳司訓照詩,如風入竹中,自饒清韻。姚文學樁詩,如洛陽少年,頗通治術。孫恭人王采薇詩,如斷綠零紅,凄艷欲絕。吳安人謝淑英詩,如出林勁草,先受驚風。張宜人鮑茝香詩,如栽花隙地,補種桑麻。余所知近時詩人如此。內惟黎明經簡未及識面。或問:君詩何如?曰:仆詩如激湍峻嶺,殊少回旋。[6]4-6

在這段文字中,洪亮吉使用意象批評法對當世包括自己在內的105位詩人進行了評論。關于意象批評法,張伯偉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一書中指出:“意象批評就形式而言,是面對所評的對象,透過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構造成一個或一組意象……就性質言,是用具體可感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概念。并具有審美完整性的特點,可以避免理論的抽象與支離的缺陷。”[8]198-200洪亮吉對105位詩人的評論,語言之典雅,品鑒之精到,不得不讓人為之擊節贊賞。仔細研究內容可知,洪亮吉這種新穎獨到的評價,并非源自他個人的偏愛,而是在他揆諸清中葉詩壇與具體分析后所作出的較為科學的學術總結。例如,他對當時詩壇巨擘翁方綱和袁枚所作的評論為:“翁閣學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袁大令枚詩,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6]4此種評論迥異于當時世人重袁、翁二人的潮流。洪亮吉一語道出了翁方綱作詩以堆垛學問為尚及袁枚作詩“失之艷淫”“重男女狎褻之情”的流弊。洪亮吉的這些評論在某種程度上厘定了他們在清代詩歌發展史上的文學地位,極大地拓寬與豐富了學界對清代中期詩壇的認識。單單要作這些精彩評論就需要對清代中葉詩壇的創作情況了如指掌,更何況要高屋建瓴,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修正詩學之流弊,調和各家學說之抵牾。如若不是對清代中期詩壇概況極為熟諳,是不可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

3.耿介伉直,具有勇于批判的精神

深厚的學養、廣博的見聞以及對清代中葉詩壇概況的熟諳,僅具備這兩項要素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特立獨行、耿介正直、不茍于時、勇于批判的精神。因為洪亮吉身上具備這種精神,所以歷史的使命最終落到了他的肩上。江藩在《國朝漢學師承記》評價洪亮吉曰:“君性伉直,嫉惡如仇,自謂不能容物。”[2]73嘉慶五年(1799年),洪亮吉上書,羅列中外官罔上負國者40余人,進呈御覽,觸怒嘉慶皇帝,被謫戍守新疆伊犁。這件事也印證了洪亮吉伉直敢言,具有批判精神。在《北江詩話》中,洪亮吉對前代及當世詩人詩歌創作中存在的弊病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對此,王國均在《北江詩話》序文中解釋道:“盛唐李杜,已視為詩派之支流;歷宋元明,旁及各家,吞云夢者八九,目中安有余子哉!”[6]110

關于《北江詩話》的創作年代,據蔣寅先生在《清詩話考》一書中的考證,大約作于嘉慶十年(1805年),此時洪亮吉已是耳順之年。當時詩壇,厲鶚、沈德潛、袁枚等詩壇巨擘雖已相繼謝世,但翁方綱依舊活躍于詩壇。而洪亮吉完全不顧蓋棺定論之俗,對逝者存者皆予以批判。洪亮吉在詩歌批評的過程中,竭力摒棄師友之情、同鄉之誼等個人情感,努力追求批評之公正客觀。如袁枚在洪亮吉青年時代,對其多有延譽和接濟之情,洪亮吉對此多有感激,但為了真理,他對袁枚詩歌之流弊亦嚴厲批評:“詩固忌拙,然亦不可太巧。近日袁大令枚《隨園詩集》,頗犯此病。”[6]9對于自己的同鄉,他亦不留情面:“余頗不喜吾鄉邵山人長蘅詩,以其作意矜情,描頭畫角,而又無真性情與氣也。”[6]43

耿介伉直,勇于批判是一種重要的也是極其可貴的品質。這種品質在洪亮吉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正因具備了這個品質,洪亮吉才能不茍同于時風,不作人云亦云之語。面對詩壇流弊,大膽批判。三項特質齊備,洪亮吉才能擔當歷史賦予他的使命。

二、修正詩學流弊,調和各家學說

清代中葉,士大夫之詩,世人共推袁、沈、翁、厲為代表的四家詩派,四家詩學思想雖各有所長,亦各有流弊。洪亮吉清醒地意識到,如果不加以修正,詩歌創作勢必會誤入歧途。因此,洪亮吉試憑一己之力廓清乾嘉詩壇各派詩學之流弊,實現調和各家學說抵牾的目的。

(一)對沈氏“格調說”之修正

沈德潛(1673—1769),字碻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其論詩力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的詩教,遙推漢魏盛唐。因此,沈德潛對明代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前后七子甚為推崇,《明詩別材集》之撰即是有力證明。“永樂以還,崇臺閣體,諸大老倡之,眾人應之,相習成風,靡然不覺。李賓之力挽頹瀾,李、何繼之,詩道復歸于正。”[9]309沈德潛論詩,遙推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諸人,然于其對方各家,一律呵斥。顯然,這種評論有失公允。“格調說”本源于明前后七子之擬古派,沈德潛認為七子之作乃為“正聲”,因此,學步邯鄲,刻意模仿,最終陷入蹈襲模擬的歧途。

為修正因襲泥古之流弊,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旗幟鮮明地表示作詩應反剽竊,忌雷同,惡模襲。強調作詩要有新意,要敢于突破前人藩籬,道前人未道之語。洪亮吉對剽竊模襲之行為深惡痛絕,凡有此行為者,他都毫不姑息,大加批判。如:

“宋初楊、劉、錢諸人學‘西昆’,而究不及‘西昆’;歐陽永叔自言學昌黎,而究不及昌黎;王荊公亦言學子美,而究不及子美;蘇端明自言學劉夢得,而究亦不能過夢得。所謂棋輸先著也。”[6]27

“明李空同、李于鱗輩,一字一句,必規仿漢魏、三唐,甚至有竄易古人詩文一二十字,即名為己作者,此與蘇綽等亦何以異?本朝邵子湘、方望溪之文,王文簡之詩,亦不免有此病,則拘拘于格律之失也。”[6]22

“王文簡之學古人也,略得其神,而不能遺貌。沈文愨之學古人也,全師其貌,而先已遺神。”[6]78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洪亮吉列舉宋初諸子、歐陽修、王安石、蘇端明等人學習模仿前人詩作,而結果皆不及前人。更何況是“師古人貌,而先已遺神”的沈德潛,自然更是無法企及古人。對于“竄易古人詩文一二十字,即名為己作者”的丑陋行為,洪亮吉更是不能容忍,因為這已不關創作,而是上升到人品道德問題。洪亮吉反對學古,只是反對全盤皆古、泥古不化的機械模仿。他也強調要學習借鑒古人優秀的創作技巧,認為學古貴在學其神,要以求新求變為目的,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風貌,而不能優孟衣冠,寄人籬下。他認為學古的最高境界是像王維、裴迪那樣“無意學陶,亦無一類陶,而轉似陶”[6]94,“無意學古人而自然入古”[6]4。洪亮吉求新求變,崇尚戛戛獨造的詩歌批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格調說”因襲泥古之流弊。

(二)對“浙派”詩學流弊之修正

厲鶚(1692—1752),字太鴻,號樊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中葉“浙派”的中堅人物。其詩歌創作以杭州的山水為主,遍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部《樊榭山房集》,幾乎可以說“十詩九山水”。就其詩歌總體成就而言,洪亮吉對其評價頗高:“近來浙派入人深,樊榭家家欲鑄金。”[10]1245但對于其詩歌弊病,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批評道:“近來浙中詩人,皆瓣香厲鶚《樊榭山房集》。然樊榭氣局本小,又意取尖新,恐不克為詩壇初祖。”[6]21此批評頗切中肯綮,準確指出其詩中存在的兩種弊病,一為“氣局本小”,批評其詩歌境界狹小,題材狹隘;一為“意取尖新”,指責厲詩刻意求新,喜用僻典及零碎故事,最終流于瑣屑。

對此,洪亮吉強調“天地間景物,無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寫不盡耳。”[6]33他認為天地之大,無所不包。只要詩人能“體物之妙”“體物之工”,仔細體味世事百態,自然而然會產生無限的藝術創造力,而不必把視野囿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間。洪亮吉論詩同樣主張求新尚奇,道前人未道之語。但不能為了求新而刻意求新,奇而太過,就會流于險怪。“詩奇而入理,乃謂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盧玉川、李昌谷之詩,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詩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1]86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批評盧仝、李賀二人,認為二人詩歌創作一味求新求奇,雖令人耳目一新,但卻不合乎情理。洪亮吉倡導的“新奇合理”的理論準確地揭示了詩歌意象構成的基本特征,既超出常規又合乎情理。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對浙派之流弊也起了修正作用。

(三)對翁方綱“肌理說”之修正

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號覃溪,又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翁方綱是清代樸學大家,其論詩提倡“肌理說”,“肌理”包括義理和文理兩個方面。義理即內容,須言之有物;文理即形式,須言之有序。強調詩歌須以義理為本,通變于法,以考據、訓詁增強詩歌內容,融辭章、義理、考據為一。這是清代樸學滲透詩壇的必然結果。“肌理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清初王士禎“神韻說”空疏之弊,但卻走向了“作詩以堆砌學問為尚”的歧途。翁方綱刻意在詩中表露學問,特別是喜以考據入詩。“所為詩,自諸經注疏以及史傳之考訂,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貫徹洋溢其中。”[11]13394此種流弊遭到了洪亮吉及袁枚的批評。“翁閣學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6]4“錯把抄書當作詩”[12]283,洪亮吉和袁枚的批評,準確地切中了翁方綱詩之要害。

為修正翁方剛“肌理說”之流弊,洪亮吉提出“不以學問掩性情”“詩人、學人并擅其美”的詩歌批評主張。在《北江詩話》第二卷,他開宗明義地指出:“詩之可傳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氣、四曰趣、五曰格。”[6]33洪亮吉把“性”“情”放在第一、二位,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性情之看重。而性情恰是翁方剛詩中缺少的。“最喜客談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詩。”[6]15洪亮吉反對作詩以堆砌學問為尚的不良習氣,但并不是意味著他不看重學問,相反,他極看重識字讀書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性,“詩人之工,未有不自識字讀書始者。即以唐初四子論,年僅弱冠,而所作《孔子廟碑》,近日淹雅之士,有半不知其所出者”[6]47。洪亮吉認為作詩不僅要憑才氣,而且還需要以堅實的學問功底為基礎。當世諸子作詩不及前人,與學問不及前人有一定關系。洪亮吉分析李白作詩并不是完全因其恃天才卓越,“他若《行路難》《上云樂》等樂府,皆非讀破萬卷者,不能為也”[6]84。此外,在各種詩歌體裁中,長句最難,“非有十分力量十分學問者,不能作也”[6]17。在乾嘉詩壇,眾多詩人都以學問見長,例如同以學問見長的任大椿就備受洪亮吉推崇。“侍御于三《禮》最深,所著《深衣考》等,禮家皆奉為矩度。故其詩亦長于考證,集中金石及題畫諸長篇是也。然終不以學問掩其性情,故詩人、學人,可以并擅其美。”[6]85洪亮吉堅信詩人、學人可兼善其美。這種批評理念不僅修正了“肌理說”之流弊,還于“性靈說”與“肌理說”兩者之間作了一個調和。他認為一個優秀的詩人應性情、學識、品格三者兼善。

(四)對袁氏“性靈說”之修正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辭官后定居江寧小倉山隨園,因此世稱隨園老人。袁枚生活通脫放達,個性獨立不羈,頗具離經叛道的反傳統色彩。嘗自詡“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12]1242。其論詩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格調說”,翁方綱“肌理說”相抗衡,影響甚大。袁、洪二人相交頗深,對于“性靈說”中的大多數觀點,洪亮吉是贊同的。比如袁枚強調的詩人要有個性和詩才、作詩天分和學識結合并重、“夫創天下之所無者,未有不為天下之所尊者也”[3]1606等觀點與洪亮吉不謀而合。但洪亮吉對袁枚“重男女狎褻之情”尤為反對,且對袁枚任性騁情、放浪形骸的為人也頗有微辭。在《北江詩話》中,洪亮吉對袁枚多有批評:

“袁大令枚詩,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6]4

“商太守盤詩似勝于袁大令枚,以新警而不佻也。”[6]43

“袁大令枚詩,有失之淫艷者。[6]60

“詩固忌拙,然亦不可太巧。近日袁大令枚《隨園詩集》,頗犯此病。”[6]9

這些批評,尤其是第一句最為新奇形象,不僅概括出了袁枚其人其詩的風貌,而且也指出了其詩過于淫巧的弊病。對此,洪亮吉特別注重詩人的人品問題,“誰謂詩不可以見人品耶?”[6]7洪亮吉認為通過一個人的詩歌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例如唐代李昌符作《綠珠詠》:“誰遣當年墜樓死,無人巧笑破孫家。”[6]3該詩沒有成人之美,有辱綠珠名節,因此洪亮吉認為:“昌符為此語,吾卜其非端人也。”[6]3在《北江詩話》中,洪亮吉以人品優劣高低作為詩歌批評的一個標準。

“詩人不可無品,至大節所在,更不可虧。杜工部、韓吏部、白少傅、司空工部、韓兵部,上矣。李太白之于永王璘,已難為諱。又次則王摩詰,再次則柳子厚、劉夢得,又次則元微之,最下則鄭廣文。若宋之問、沈佺期,尚不在此數。至王、楊、盧、駱及崔國輔、溫飛卿等,不過輕薄之尤,喪檢則有之,失節則未也。”[6]65

洪亮吉特別看重品格和氣節。在安史之亂中,李白和王維曾有失節行為,所以他認為此二人之人品低于杜甫、韓愈、白居易等一截。洪亮吉重品節,一方面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傳統的儒家士子,從小對儒家倫理道德觀念膺服于心,所以對品節問題尤為敏感。另一方面,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派”在乾嘉詩壇影響巨大,如果對此任性騁情、離經叛道行為不加以修正,世人紛紛效仿,勢必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洪亮吉用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去觀照“性靈派”詩歌,難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修正詩壇流弊,需予以理解。

對于袁枚詩歌過于“淫艷”之弊病,洪亮吉則提倡“雅正”來予以修正。“北宋人之詞,類可入詩,以清新雅正故也。南宋人之詩,類可入詞,以流艷巧惻故也。”[6]49洪亮吉認為詩和詞之間雖有著嚴格的界限,但以娛賓遣興為目的的詞只要寫得足夠雅正,那么其地位和功用不亞于詩歌。相反,如果詩歌寫得過于“流艷巧惻”,就會流于詞類。中唐詩人王建和張籍以樂府詩歌著稱,然在《北江詩話》中,洪亮吉推崇的卻是二人的七言律詩,主要是因為二人所作七律“皆莊雅可誦”[6]100。為了修正袁枚詩歌過于淫艷的弊病,洪亮吉其良苦用心若此。

三、結語

總體而言,洪亮吉的詩歌批評理論是在對各家學說去疵存瑜的基礎上,對一些理論或引申前修余緒,或自創一家新說。他的詩歌批評理論具有極強的社會現實性,是針對清代中葉詩壇各家學說流弊橫生、相互抵牾這一社會現實而提出的。這不僅豐富了清代中葉的詩歌批評理論,而且對指導當時的詩歌創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遺憾的是,洪亮吉的詩歌理論還沒有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因此,筆者不揣淺陋,特以此文獻芹,以企引起學界的重視,對洪亮吉在中國古代詩歌批評理論發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合理的定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91视频区| 亚洲精品va| 色综合天天综合| 午夜啪啪福利|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97se亚洲|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护士|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国产白浆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小视频|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有专无码视频|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 成人国产| 久久亚洲天堂| 亚洲视频二|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1一级片|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自拍| 另类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视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国产95在线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夜夜操国产|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a级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91导航|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