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佳 長春日報社
2014年,中央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拉開了媒體融合的序幕,要成為媒體融合的指導性文件和綱要。傳統媒體在新興媒體的沖擊下,必須要轉變發展思維,基于媒體融合的時代環境以全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實現傳統媒體的困境突圍,以獲取更好的生存空間。
媒體融合下,傳統媒體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競爭壓力更大,推動傳統媒體思維轉變勢在必行。
媒體融合環境下,媒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這就使得傳統媒體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并形成了全新的媒體環境,媒體話語方式等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傳統媒體思維已經難以順應融媒體環境發展需要,需要傳統媒體基于媒體融合新的環境,積極轉變思維方式,從而謀求更好的發展,不至于被時代淘汰。
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的傳播環境下,其思維方式明顯表現出不相適應性,傳統媒體的傳播力遭到嚴重的削弱。這就需要傳統媒體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基于傳統媒體傳播劣勢,積極吸納其他媒體傳播的優勢,從而取長補短,做到與時俱進,從而不斷提高傳統媒體的傳播力,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媒體融合時代下,受眾的信息需求方式產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受眾已經習慣于運用微媒體,尤其是智能手機平臺獲取信息,信息獲取的方式更加便捷化,受眾信息獲取的體驗性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個性化訴求不斷提高。傳統媒體只有不斷創新思維方式,才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從而謀求自身更好的發展。
鑒于媒體融合的新環境,傳統媒體要積極轉變思維,從而根據媒體融合環境建立起與時代相一致的思維模式,促進傳統媒體的時代轉變,以實現傳統媒體可持續發展。
無論出于怎樣的媒體環境,傳統媒體必須要堅守媒體定位,將媒體定位在信息供體層面,任何時期媒體必須要堅持內容為王。這是由媒體的本質屬性所決定。因此,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環境下,不能迷失自我,而是要基于媒體融合環境,進一步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不斷擴大傳統媒體的內容效應。內容層面,要進一步強化深耕意識,深入挖掘具有影響力、能夠體現時代主旋律的內容,并進行專題、系列化的挖掘,從而豐富傳統媒體的信息內涵,提高媒體信息內容的影響力。
互聯網環境下,各種媒體以快速的姿態融合。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傳統媒體不能拒絕互聯網,而是要轉變思維方式,基于媒體融合的時代環境,確立互聯網思維,從而以開放的姿態主動融入新的媒體環境。確立互聯網思維需要傳統媒體能夠深入解讀互聯網思維的內核,堅持自由、開放、平等等,并將互聯網思維有機滲透進采編的各個環節,改變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從單向傳播轉向多向傳播,并不斷轉變、豐富媒體傳播方式,基于互聯網+思維特點,促進傳統傳播方式和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聯姻,從而基于媒體融合形成立體化的傳播模態。
媒體融合時代下,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更加的豐富,用戶信息需求表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體驗感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需要傳統媒體能夠基于媒體融合的背景,關注用戶體驗,將用戶體驗作為一個重要著力點,充分利用互聯網互動性強的優勢,將互動性作為采編的重要元素,積極轉變用戶觀念,從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為用戶提供平等、開放的交互平臺,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資料搜集,整合用戶的需求。在渠道方面,要打破單一化渠道采集方式,拓展渠道采集路徑。此外,為提高用戶體驗感,還需要注重信息資源的原創性,通過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信息產品,提高用戶的體驗感。
媒體融合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下的產物,這就需要傳統媒體基于融媒體時代的特點,注重提高媒體技術含量。當前制約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是技術含量較低。傳統媒體要根據媒體融合背景下傳播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媒體技術含量,建立起相對統一的技術標準,從而形成媒體界的大融合,實現真正意義的媒體融合,從而為傳統媒體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總之,媒體融合為傳統媒體創造了發展機遇,但是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任重而道遠。傳統媒體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危機感,深刻認識到媒體融合時代自身思維轉變的緊迫性,從而根據媒體融合新的媒體環境,積極、主動地融入,形成具有傳統媒體特色的互聯網+思維,從而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