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目前,在我國影視業中,新媒體是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媒介,隨著其應用不斷深入,媒體行業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影視制作和傳播方法逐漸被淘汰,同時新媒體憑借著其顯著的技術性、藝術性、互動性優勢,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有機融合。因此,本文對新媒體背景下的影視制作和傳播提升方法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當前,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我國影視劇作品的制作和傳播,最為顯著的問題是商業化氣息濃厚。影視劇制作方在制作和傳播作品期間,更多地關注到的是作品票房、好評率和傳播率,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和作品的口碑。這種問題若不能得到解決,則會嚴重地影響我國影視劇作品可持續化發展。以韓國為例,韓國新媒體影視劇作品數量較少,但是其整體質量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并且已經代表亞洲影視業在世界舞臺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此,我國要積極吸收和借鑒韓國影視劇作品制作和傳播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方式,結合我國國情分析作品制作傳播中存在的問題,改善當前商業化突出的現狀[1]。
影視劇作品制作和傳播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當前國內影視劇作品制作傳播方面還缺乏完善是監管體系。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發展,影視劇作品制作的成本降低,國內一些影視劇存在著過度模仿國外作品的情況。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劇作品的制作中,存在大量“翻拍”的內容。另一方面,當前國內針對新媒體影視劇作品原創管理和行業監管的法律法規還不全面,高質量的作品較少且不能得到徹底性保護。
新媒體技術能夠為影視劇的制作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因為在影視劇作品的制作中,越來越多新媒體技術應用到其中,實現了文本、圖像、圖形、聲音和影像的集成與綜合性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視劇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性。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不斷優化升級,其中的數據同步技術、數據壓縮和解壓技術等,為影視劇作品表現力和渲染力提供了技術支持,進而滿足用戶在不同設備上進行影視劇作品的觀賞[2]。
新媒體時代為影視劇傳播的途徑提供了多樣選擇,具體包括了:
(1)以電腦、手機為平臺的微博和微信平臺,讓人們在觀影中可以參與到影視劇的互動當中,并且為影視劇的宣傳和推廣造勢。
(2)同樣是在電腦和移動終端中觀影,觀眾們可以通過發布彈幕的方式,與同時觀影的伙伴們進行交流互動,彈幕增強了移動終端觀看影視劇的樂趣。
(3)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影視劇的制作者和傳播者。例如,時下流行的VLOG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產物,人們利用自己的手機和相機等設備,拍攝記錄自己的生活,上傳到視頻平臺上與他人分享,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影視業的發展與繁榮。
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影視劇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因此得到了極大提升。在我國影視劇制作和傳播的工作中,廣泛地應用新媒體技術,能增強受眾群體在觀看影視劇作品的審美體驗,擴大受眾范圍,從根本上推動影視業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還能對影視作制作中的素材進行再加工,為觀眾們帶去更加真實的觀影體驗。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紀錄片的制當中,增強作品的真實性和紀實感。而且,在3D技術、4D技術和AR技術不斷發展下,人們到電影院觀看電影已經不單單是視覺上的體驗,更是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體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影視業的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新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若想更進一步地推動影視劇作品制作與傳播的良好發展,需要注意到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并且吸納更多專業技術人才。當參與影視劇制作的工作人員掌握了先進的技術之后,才能在影視劇作品制作方面表現出突出創新能力和鑒賞能力,制作出更為優秀的影視劇作品,帶給觀眾們全新的視聽體驗。對此,影視劇制作方要采用定期人才培訓的方式,從各個方面健全人才的培養,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制作出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影視劇作品并推動影視劇傳播發展[3]。
1.創作。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媒體影視劇制作方面的創新。例如,使用計算機合成技術,可將影視劇當中的景物進行獨立拾取和影像處理。在創作團隊豐富想象力的引領下,能夠拓展影視劇作品的世界觀,進而構建出更加獨特的影視劇作品。而且,在創作中,還可以借助錄像和攝像技術獲取靜態和動態的視頻素材,使用攝像設備獲取基本的素材,并將其輸入到計算機系統中進行加工編輯,最終按照統一的格式進行存儲,就可以完成視頻捕獲,為編輯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4]。
2.存儲。新媒體時代中,數字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影視劇作品創作中的音頻和視頻處理方式變得更為多樣化,相關的影視劇作品制作中,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存儲。例如,以往電影電視劇制作中,主要是將圖像和音頻存儲在膠片上,進入到新媒體時代,音頻和視頻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存儲,且數字錄像設備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膠片式刻錄設備,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支持下,影視劇制作素材的存儲空間得到擴大,安全性也大大增強。
3.合成。在影視劇作品的制作中,影響資料的合成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通常情況下,素材的除了會采用摳圖、疊加或者色彩通道等混合處理方法,這些手法是影視劇制作中較為常見的方式。進入到新媒體時代,視頻合成技術得到了極大發展。例如,在AI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一些網站視頻博主使用AI智能技術對劇中人物進行了“換臉”,這一技術若能合理應用,則可以對以往影視劇作品進行修復,并且也為當前影視劇作品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新媒體時代,若想真正實現影視作品的高效制作與快速傳播,就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發揮出技術優勢,以此實現影視劇作品和觀眾們的互動。例如,英國著名系列劇《九號秘事》在2018年萬圣節特輯中,創新了影視劇的播出方式。特輯播出并沒有選擇以往作品事前制作編輯之后播出的形式,而是選擇了在電視臺直播。直播演出能夠增強觀眾們的觀看體驗,且因為《九號秘事》系列劇為懸疑恐怖題材,所以選擇直播播出萬圣節特輯,能帶給觀眾們一種更為真實的體驗。在演出期間,主創還利用推特等社交軟件和觀眾們進行互動交流,讓觀眾們也能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參與到了影視劇作品之中。這種方式是新媒體時代中,影視劇作品制作和傳播方式的創新,制作方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對觀眾們運用社交軟件、觀看影視劇作品的習慣進行觀察,從而采取了這種獨特的形式,與觀眾展開了良好的交流。
傳統媒體時代,影視作品的傳播途徑以電視和電影院為主,傳播途徑有限,造成了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受限。進入到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終端和移動網絡平臺等,為影視作品的傳播推廣提供了多種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若能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對產品的內容、類型和受眾群體進行調查,則能實現產品的精準定位和有效推廣。
1.全樣本調查
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可以從網絡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在網絡中搜索的行為會形成對應的數據,進而為使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分析提供了基礎。在新的發展時期,各類信息迅速膨脹,而且影視劇的播放環境也不僅僅局限在家中的客廳和電影院,而是逐漸與新媒體進行融合,逐漸適應了新的發展形式。對此,國內的影視制作公司紛紛拓展了發展渠道。以互聯網為例,在新媒體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式開始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建立熱點話題和影視劇官方微博,通過與觀眾們進行互動的方式,獲取最新鮮、最直接的態度,以便對影視劇制作和推廣的模式進行調整。這種方式實現了影視劇受眾群體的全樣本調查,與原本的抽樣調查方式相比,借助大數據不僅提高了信息數據獲取的效率,而且還豐富了樣本容量,數據分析得到的結果更具有研究價值。
2.重視數據價值
在影視作品的制作中,行業的數據信息包括了受眾群體、內容和渠道等多種不同的數據類型。通過對受眾群體的調查,能夠獲取觀眾們在影視作品內容選擇、話題參與度和消費偏好等方面的特征。借助大數據和新媒體的力量,可以找到觀眾們對于影視劇作品的選擇取向,進而實現劇本創作的優化。例如,2018年至2019年,網絡影視媒體平臺愛奇藝在以往的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自制劇的發展。先后出品了《新白娘子傳奇》、《租界少年熱血檔案》、《霍元甲》、《爵跡臨界天下》、《萬古仙穹》等影視劇作品,平臺通過創新題材類型,起用新演員參與拍攝等決策,符合當前影視劇作品受眾群體的觀看需求,引領了時代發展。
3.產品精準定位
通過對受眾群體影視劇觀看的喜好等信息進行調查和研究,能判斷出影視劇作品在某些方面是否受到廣泛歡迎。在新媒體背景下,數據信息具有海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在產品定位中,不能采取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進行操作,而是需要采用大數據信息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對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處理,并且對以往無法處理的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信息,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存儲和調用。
例如,在我國影視劇產業中,《小時代》系列運用大數據對產品進行了精準定位。《小時代》發行方樂視影視集團,積極地采用大數據技術,在貼吧、論壇和微博等平臺中,收集有關“郭敬明”的相關信息,深度挖掘了粉絲的喜好。之后,對主創團隊粉絲群體進行了調查,得出影片受眾群體中高中生、大學生和白領所占的比重分別為40%、30%和30%,觀影人群核心群眾年齡在18歲至28歲之間,因此,對全國各地的推廣活動進行了調整,具體在時間、地點以及路演團隊的選擇方面都有一定差別,提高推廣活動的針對性。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我國影視媒體領域的制作和傳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在新媒體背景下,影視制作和傳播方式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和優化。從事影視作品創作和傳播營銷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要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藝術融合的優勢,發揮出其技術性、互動性和融合性的優勢,最終推動我國影視藝術的繁榮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