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要:民間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的精神動力之源。學校音樂教育在為音樂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弘揚和保護民間傳統音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以民間傳統音樂作為教學的重要觀念,通過對音樂教學的不斷改革,才能讓民間音樂煥發出更好的生命力。本文通過從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概述入手,闡述了民間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學校音樂教育的作用,從而提出了完善學校音樂教育制度,促進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措施,旨在為創建新的傳承模式讓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保護? ?學校音樂教育? ?傳承? ?傳統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104-02
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在之前的時間內,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主要憑借“口傳心授”的方式,這樣的傳承途徑具有非常大的優勢,然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傳統音樂文化正在遭受著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在對其傳承和保護的過程中,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挑戰。把民間傳統音樂融入到學校音樂教學當中,不僅可以讓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而且還能將民間傳統音樂很好的融入到人們的心里。
一、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概述
民間傳統音樂文化主要是指依據地區進行劃分,在本地區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生活習慣、社會民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區特征的音樂文化,形象的展現了人們對于音樂的熱愛之情。在這些民間傳統文化中,不僅蘊含著人們對音樂方面的喜愛,而且又受到本地區的影響而表現出了鮮明的特征,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音樂審美變化的歷程。在對學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增強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不僅可以對本地區人民對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而且還能為以后音樂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民間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學校音樂教育的作用
目前學校開展音樂教學工作,不僅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技巧和審美能力,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能夠從音樂文化出發,感受和欣賞到音樂美,并激發自身創造音樂的能力。將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積極融入到學校音樂教學活動中,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主要是表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切實有效推進音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升教學水平。音樂教學一般都是按照歐洲古典音樂進行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總體的培養目標,相應的無法和中國音樂文化進行充分結合。從中國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基礎入手,把民族音樂作為根本,推進相應的音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更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給學校教學提供豐富的前提資源,充分結合其優勢,將能促進學校音樂教學活動取得良好的實施成果,促進多元化音樂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充分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展現出多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地理風情,將其和學校音樂教學進行良好的融合,能夠增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更為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文化土壤,創作出更多的音樂作品。
三、完善學校音樂教育制度,促進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措施
(一)對學校音樂教育進行改革,積極的融入民間音樂元素
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搖籃,應該積極的傳承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創音樂文化。在很久之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音樂教育都是以西方音樂作為重要的教學模式,然而,對民間傳統音樂的教學基本很少開展。對于那些音樂學校畢業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西方音樂為主,從讓他們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有依據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西方音樂文化知識的教學,嚴重忽視了對我國民間傳統音樂的教學,這樣也無法對我國民間音樂進行更好的保護和傳承。為了能夠解決這種弊端,應該從學校音樂教學的規章制度作為改革的突破口,不斷的完善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問題,讓更多的學生掌握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讓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
(二)設置更多的民間傳統音樂教材
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其音樂文化也是非常的厚重。正是因為有了各個各樣的音樂文化,從而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民間音樂教材。當前,各個學校在教授傳統音樂的過程中,由于所使用的音樂教材一般都是老師進行編寫的或者老師推薦的音樂的教材,這樣 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音樂教材的不規范現象。所以,學校應該設置更多的有關傳統音樂的教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規范、更加科學的學習傳統音樂,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對傳統民間音樂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在對傳統民間音樂教材進行編寫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傳統民間音樂教材具有的優美、濃郁的民族風格以及地區性色彩,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四、創建新的傳承模式讓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可持續發展
(一)讓民間傳承人進入校園,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
學校音樂教育在保護和傳承民間音樂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校音樂教育在傳承民間傳統音樂的特點,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在傳承民間傳統音樂文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民間傳統音樂的可持續發展。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在傳承民間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口傳心授”的方式,這樣也方便對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然而,學校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音樂的傳承方式和“口傳心授”的方式相比也相差無幾。但是,學校音樂教育在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更加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統一性,可以更好的促進傳統音樂的發展。在學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校應該邀請一些傳統音樂的傳承人進入學校課堂給學生進行教學,通過給學生講解原汁原味的傳統音樂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加對傳統民間音樂產生極大地興趣,更加有助于對傳統民間音樂的傳承和保護。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民間傳統音樂文化,而且也增強了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
(二)讓學生積極的參加民間音樂文化實踐
在傳承和保護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把民間音樂傳承人邀請到學校進行教學,而且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加民間音樂文化實踐活動,通過學生放入親身體驗可以讓學生更加的了解和掌握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以泉州為例,泉州大學為了響應泉州市政府建設文化古城的號召,通過讓學生深入的了解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可以更好的建設泉州文化古城。其中有很多同學,通過利用寒假假期去拜訪的潮州打鼓的民間音樂家,并且積極性向民間音樂家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通過把學習到的民間傳統音樂知識傳授給同學,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潮州打鼓的理解和傳承。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的讓學生參加民間音樂實踐活動,只有讓學生滲入到民間音樂當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民間音樂的魅力所在。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文化的相互融合變得更加的迅速,一方面在促進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發展的同時,也讓我國的民間傳統文化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因此,只有在保護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在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民間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重新的定位,制定嶄新的發展目標,才能讓民間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也應該完善學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創建科學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方式,不斷的對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譯文.學校音樂教育和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S1):171-172.
[2]段鳳琴.高師音樂教育和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及保護研究[J].亞太教育,2015,(36):98.
[3]王宇晨.學校音樂教育對于黑龍江地區傳統音樂的保護與傳承[J].藝術教育,2016,(04):70-71.
[4]韓興.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評鑒,2017,(04):177-179.
[5]毛奕丹.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8,38(06):199.
[6]楊瑜.學校音樂教育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優勢與方式[J].中國音樂教育,2015,(0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