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琎 鄭磊 張少陽
摘 要:降低金融風險,減緩信貸擴張速度,加強監管層統一口徑的監管,實現我國金融市場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闡述資管新規的基本內容,分析資管新規對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影響,說明資管新規對于金融機構的影響,提出金融機構的可行應對決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資管新規? 金融機構? 影響
一、資管新規出臺的背景及原因
根據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資金總量已經達到100萬億元,規模接近同一時期全國貸款余額,占據了金融市場的半壁江山。
二、資管新規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一)重新確定合格投資者的影響
1、對于機構
門檻提高后,理論上合格投資者的數量會銳減,能提供給機構的基礎資金減小,資管規模減小,機構挑戰增加。
2、對于投資者
合格投資者標準的提高,雖然會把少數投資者排除在外,但有利于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不同投資者風險偏好與風險控制能力不同,與專業投資者相比,普通百姓的知識儲存、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弱,面對投資收益的誘惑時存在僥幸心理,違背了收益與風險的對等性,潛藏了巨大的危害。
(二)規范資金池業務、加強期限錯配監管的影響
資管新規的出臺,資金池業務被統一口徑監管,這樣的資金池對于機構和投資者有益處。
1、對于機構
符合資管新規要求和積極配合資管新規的要求改革的正規金融機構,對業務創新提供很大便利;不符合資管新規相關條例或不配合資管新規的改革的不正規的金融機構,利用資金池覆蓋壞賬、覆蓋逾期、解決流動性,分崩離析是早晚的結果。
2、對于投資者
違規進行資金池業務違反了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易形成投資者剛性兌付預期,滑向“龐氏騙局”,金融風險隱藏期長,若發生風險,會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
(三)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與通道的影響
1、對于機構
能避免擠兌引起的系統性風險,也能相對阻斷風險在不同機構間“傳染”。杜絕機構以高收益或剛兌的許諾吸引資金,削減資金鏈斷裂事務,制止系統性風險,保持市場穩定。
2、對于投資者
解決剛兌,資管公司將不許諾保本,投資者回歸“自負盈虧”,對專業能力要求更高。在此,將刺激投資者深化知識,提升專業水平,從而出現更多合格投資者。
三、對金融機構的建議和對策
(一)建議
一、客戶。加強教育,包括銷售渠道培訓與接受度教育,讓客戶理解和接受凈值化產品,以后預期收益產品要逐步退出,這需要給消費者時間來適應與準備。
二、系統。原來的系統是基于預期收益型產品,現在要改成凈值型,需要對銷售和估值系統的邏輯作深入改造,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和成本
三、調整產品線。若改成凈值型產品,跟預期型產品相比,單個產品的管理成本要成倍增加,現有人手不夠,所以短期要減少產品數量。
四、解決“新老劃斷”問題。資管新規對實施后的新老劃斷問題沒有明確說明,存在不確定性,這對平穩市場不利。如何處置存量不符合規定的產品?怎么樣在最小化風險與成本的前提下過渡?這都是市場關注的問題,也需要管理層領導們的思考。
(二)對策
適應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注重轉型發展,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注重從投資研究、客戶管理、綜合服務、產品創新、研發定價等方面實現提升,助推財富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
第一,嚴格把控,提高競爭力。以調研的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漢口分公司為例,該公司嚴格梳理有限合伙人是否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若符合,進一步考察其資管產品是否符合資管新規要求;若不符合,及時提醒有限合伙人可能的合規風險。
第二,準確定位客戶,深化區域開發。以調研的廣州證券武漢分公司為例,該公司在現有“大零售”客戶分層服務體系基礎上,通過多個維度的客戶屬性細分客戶。以中高凈值客戶、中小創業型企業及中小金融機構為出發點,成立客戶全籠蓋的金融服務體系。同時通過戰略布局建立區域優勢,深化區域開發,通過區域經營建立當地目標客戶群粘性,推動全國戰略和國際化業務布局。
參考文獻:
[1]朱寧.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解讀與建議.財富管理周報,2018(01)22.
(指導老師:徐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