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琪
【摘要】識字,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主要部分。隨著時間的流動、教材版本的變化,我們的識字教學也要跟上變化的節奏,跟著節奏來調整識字教學的步伐,使得識字教學的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識字學習,是學習一切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和起點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生,他們是剛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即將轉換身份成為一名小學生,正處在一個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時,他們對未知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對所有學習的新鮮事物都產生興趣。我們要抓住他們現階段的好奇心,抓住他們對新鮮事物學習的興趣。所以,剛剛步入學校的小學生是學習識字的最佳階段,這階段的識字教學不僅對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為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乃至以后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
【關鍵詞】部編版;識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部編版教材的編寫概況
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制教材。其實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有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小學語文部編版的教材,并在2017年7月4日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統籌指導管理教材工作,要求對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通用,進一步健全了國家教材的制度。2017年9月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小學一、二年級教材在全國各小學中投入使用,其他年級教科書將陸續投入使用。
二、部編版教材的識字方式
部編版教材與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中在識字這一板塊體現得較為明顯。在部編版教材中,語文園地加設了“識字加油站”和“我發現”板塊,它們都屬于識字。
“識字加油站”屬于集中識字,低年級在閱讀課文中需要很大的漢字量,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集中識字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大量的漢字,這樣有利于學生盡早進入閱讀狀態。“識字加油站”多安排成規律的漢字,如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的“識字加油站”,有屬于身體部位的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腳尖等詞語。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中的“識字加油站”,有屬于野外運動的手套、帽子、登山鞋、運動褲、地圖、水壺、帳篷、指南針等詞語。教材中這樣安排集中識字,有助于學生更好學習。
“我發現”也是屬于識字,只是“我發現”這一板塊的安排是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提高識字效率,并且以學生自主發現的方式呈現。如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的“我發現”:吃、叫、吹、咬,提、拔、捉、拍,跑、跳、踢、踩。這一部分就是讓學生找出這些漢字的規律,讓學生能夠發現“口”字旁的字大多與嘴有關,“提手”旁的字大多與手有關,而“足”字旁的字大多與腳有關。通過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這樣也有利于教師的識字教學。
除此之外,部編版教材還特別體現識字方式,其中包括韻語識字、看圖識字、象形字識字和漢語拼音識字等。以下列舉識字方式在部編版教材中的體現。
(一)部編版教材中的韻語識字
《金木水火土》這一課屬于韻語識字。韻語,指合轍押韻的文辭。朗朗上口,節奏鮮明,語言精練,容易引起興趣和注意,便于記憶。學生階段還沒有學習漢語拼音,不能自主識字閱讀,能靠跟讀很快記憶住韻語,記住韻語就可以對應漢字識字。要想韻語識字的效果好,就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聯系生活實際進行集中識字,邊閱讀邊識字,邊識字邊閱讀,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二)部編版教材中的看圖識字
《口耳目》這一課屬于看圖識字。看圖識字就是通過觀察圖片,把圖片與漢字聯系起來識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圖畫幫助識字的目的。因此,本課的識字教學應該從圖入手,發現漢字字形與身體各部位的關系,了解字義,記憶字形。
(三)部編版教材中的象形識字
《日月水火》這一課則屬于象形字識字。象形字源于事物,源于大自然。第一步觀察圖畫,發現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系,凸顯字理,體會漢字的意象美。第二步則由教師按順序分步驟來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并且讓學生在學習和比較中掌握象形字的識字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字。
(四)部編版教材中的會意識字
《日月明》這一課則屬于會意字識字。會意字識字的特點是字義為各個構件義之和。因此,這種會意字的識字教學,教師應該先將字分解成幾個構件,讓學生了解各個構件意義,再將這些意義連綴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最后因義識形,讓學生從構件和字的意義關系這個方面掌握該字的形體。
(五)部編版教材中的歸類識字
《大小多少》這一課則屬于歸類識字,量詞歸類識字,要圖文結合,發現文字與圖畫的對應關系,把認字建立在感知圖文、認識事物的基礎上,把認字與學習量詞緊密結合起來,感知大小不同、數量不同的事物要用適當的量詞來表示。事物歸類識字是將識字、學詞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這也是對第一學段的學生進行初步的思維訓練。
(六)部編版教材中的拼音識字
漢語拼音識字屬于在其他版本教材中識字教學里經常用到的。它是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在朗讀詞語或課文中固定字的音、形,感知字義。
其實,識字的方式還有很多種,如字理識字、反義詞識字、傳統蒙學識字、兒歌識字等。教師根據教材中的生字運用較為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部編版教材的與眾不同
(一)“部編版”與“人教版”比較
筆者將部編版與人教版的教材進行比較分析,兩個版本教材有以下幾種變化:
1.入學教育有了變化
人教版的入學教育只是簡單地歡迎新同學、教師上課和學生看書的圖片展示。而部編版的教材上則安排了《我上學了》入學教育,這一部分包含“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和“我愛學語文”三個板塊。
“我是中國人”這一板塊主要呈現的是以畫面的形式展現了56個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團結友愛非常開心的場面,背景是我們國家的象征天安門。這一板塊屬于國家認同,明白我是中國人和我們國家的符號,我們多樣的民族團結友愛地生活在一起。
“我是小學生”這一板塊,主要是用學生耳熟能詳的一首兒童歌曲《上學歌》作為主要的材料,配上小學生歡樂上學的場面。這一環節主要是希望滲透上學本身是快樂的,但是也要有紀律,如上學要準時不要遲到、見到老師要問好。主要是幫助學生從學前的小朋友到小學生角色的轉換。
“我愛學語文”這一板塊主要呈現了學生聽說讀寫的各種各樣的場景,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我們在語文課堂上主要有哪些教學內容,知道學了語文就可以寫字、就能讀書,而且還能通過讀故事講出來給其他同學聽,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總的來說,這一部分是希望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興趣,能夠知道語文這門學科主要做些什么事情。配的插圖也在有意識地提示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各種活動里面有哪些特別注意的習慣,如在讀書的時候要保持什么樣的坐姿、寫字要保持什么樣的執筆姿勢,等等。
2.拼音識字先后變化
人教版語文教材和以往其他語文教材的版本都是拼音教學在前、識字教學在后,而部編版語文教材則是識字在前、拼音在后。在語文學里面漢字的重要性是大于拼音的,尤其是在低年級識字,這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中之重,把更重要的識字放在開篇的第一單元。在實際教學里,學生學習拼音有一定的難度,而先學習識字是利用學前的基礎,放緩小學生剛入學的學習難度。這樣在第一單元安排了識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事實上,傳統中國語文教育的源頭就是識字,學生在沒有借助拼音的情況下識字。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并且進行記憶,這便是古代蒙學的識字方法。“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先識字教學后拼音教學”這一改變,實則為回歸傳統識字。孩子先識字,這已說明開始認識語文了。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讓孩子體會漢字的奇妙之處,這樣孩子們將會對識字充滿興趣,獲得一個較理想的結果。
3.寫字識字有了變化
寫字要求降低,識字要求增加。部編版教材特別關注識字,引導孩子多元化記憶漢字。部編版教材中一類生字減少了很多,每一節基本只有四五個需要書寫。“一類生字是需要會書寫的字,雖然減少了,但需要教師帶著學生練得更加精細。”與一類生字減少對應的是二類生字大大增加。筆者以二年級下冊的教材為例,發現“部編版”教材的識字量增加了,而寫字量減少了,對寫字的要求降低,對識字的要求提高。這樣需要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更加多元化地帶著孩子們掌握漢字的記憶方法。
4.傳統文化有了變化
對于部編版教材,筆者認為比人教版的變化較大,尤其是部編版教材中古詩文的增加。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占原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個左右,這就更說明了部編版教材對承載傳統文化的重視。
四、基于識字教學給出策略
識字的學習是很枯燥的。因此,教師應該想辦法讓學生主動學習,如果學生只是被動識字,識字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這就是為什么教師在初始階段要創造出良好的識字教學氛圍。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生活。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給孩子創造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通過靈巧的小手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讓孩子通過教具一眼識別抽象的漢字,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一)游戲調動學生識字興趣
小孩子是非常喜歡游戲的,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設計更多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知道如何使用游戲來調動兒童對識字的興趣,并繼續使用兒童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例如猜謎題、尋找朋友、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課堂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么他們就會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幫助孩子培養識字的能力
在學習中,除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外,老師們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課堂是學生認字識字的主要渠道,教師們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幫助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在眾多的方法中,學生可以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教學生如何主動識字,讓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去學習,教師只在一旁做指導。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自然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打破了以往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學起來輕松,教師教起來也輕松,課堂呈現一種融洽的氛圍。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識字是所有科目的基礎,無論學習語文還是數學,都離不開識字,如果孩子失去對識字的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一落千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數量,我們的語言交流和學習才能正常進行,一旦所掌握的字詞不達標,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教師要根據每個人掌握漢字的情況,因材施教,以便在自己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當然,教師不僅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早發現問題,并予以指導。
識字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用于寫作以及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生在剛入學之際,面臨一項巨大的學習任務就是語文學科的識字。盡管現行的部編版教材對識字教學有了創新的編寫,但就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識字學習不僅是小學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語文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母語,只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識字,學生將會對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因此,興趣應在最開始的時候激發,這就要求教師抓住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第一學段。不僅學生有興趣,教師也要在識字教學中有策略,這樣師生完美結合,才是更有效的學習。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