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芬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理解也是其他學科學好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存在的問題以及措施,對于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閱讀教學中亦如是。鼓勵學生涉獵群書,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閱讀體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語文閱讀理解在考試中占據一定的比例,而在教學中,教師對于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視,旨在呼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這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尤其是對于相關的閱讀并沒有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解題技巧,造成了學生在碰到陌生的題目不能快速找到解題思路,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學生對于閱讀沒有積極性的原因,也緣于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注重對字、詞、句的背誦,而忽視了在整篇閱讀過程中的興趣,不能夠將閱讀過程中作者想表達的思想,以內容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從而造成了教學與閱讀關系之間的連接缺失。
第二,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還可以促進學生對于生活的思考,因此在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教師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在闡述事實的背景以及作者經歷方面,并不能夠與生活的實際情況相聯系,使得學生在教師上課時,只是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反而忽視了對于生活的把握,將閱讀僅僅局限于課堂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思考。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教師在課堂中的任務較難,往往集中于課堂基本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課外內容的擴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興趣的激發具有正相關關系。不同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同,不同學生的想法不同,與自主閱讀能力有很大的關系。
第三,數理化在初中教學過程當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而語文閱讀的尷尬境界使得學生對于自主的閱讀和賞析成了一體苦差事,從而對于初中語文閱讀逐漸變得不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應試的學習閱讀只是為了應對考試,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大其訓練的程度,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也給學生造成了很多枯燥無味的閱讀習慣,而真正細細品讀初中語文的教材卻成了一種奢望,語文教學需要由學生自主閱讀變成一種感興趣的學習興趣,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扭曲了教學的發展。因此,在課內與課外的閱讀過程中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或者落后的思想觀念。
二、提高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閱讀措施
(一)教師重視初中閱讀教學的培養
初中學生的心理因素、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屬于初級階段,這有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理解程度進行問題的設置,并且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根據相關的閱讀題目的不同促進學生了解閱讀背后的真正意義,并且將閱讀與生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課堂教學當作相互溝通的一個能力表達,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一個興趣。“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葉圣陶先生在談語文教學時如是說。我們的語文課程要想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在誦讀、學習大量經典的教材范文后,能夠拓寬視野,提升寫作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堂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的設置來探究合理的方法,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不同閱讀內容的類型要不定地提出問題,并且挖掘文章的內涵,激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度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要補充一些相關人物的介紹以及時代背景的推薦,找到許多相關類似的文章讓學生分析其基本內涵,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從而擴展自己的視野。比如教師在進行教材處理時,應該將讀寫結合的訓練點落實到每一節語文課中,如將《背影》定位為“主題型文本”,教學時更多的是在閱讀中感受“父子情深”、重點分析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動作描寫,體會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學生心中能形成優美的意境,賞識語言的風格,或豪放,或現實平淡。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能感悟柳子的凄苦心境。在李白的詩句中領悟奔流與豪放。在杜甫、白居易的詩句中知曉現實的殘酷與滄桑。“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神妙之處。從閱讀材料的載體中搜集、處理信息,也是閱讀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
多媒體的運用,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吸引力,而且也能夠分散學生對于閱讀的關注程度。其根本的內容,是需要教師在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生動的優勢的同時,應根據不同的重點以及難點,適當在多媒體運用過程中把握好需要展示的內容,適當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的筆記,了解和明確閱讀的重點和難點。語文學習重在興趣。老師教學不斷翻新,學生活動不斷出新,這樣才會激發興趣,獲得靈感。每個人對于閱讀的熱愛肯定是因為在某一時段觸動了思想靈魂,才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有效的閱讀中能夠聆聽學生對于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并不斷根據相關內容進行一些總結評價和引導,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加強自己的積累,并且加深記憶,善于運用詞語和語句之間的關系,以靈活的形式加以運用。只有在閱讀過程中分清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語
學生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知識的掌握以及在語文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教學改革,并且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教學的合理安排進行系統研究和分析,才能夠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每個老師都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切實開發屬于自己的特色課程。語文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學習其他學科具有積極的影響,并且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閱讀體驗活動,能夠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語文閱讀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的能力,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內容,新課改的提出以及新理念的完善,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根據自己不同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情況之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同的語言風格,對于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不同的效果。只有注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綜合能力的培養,才能夠在語文閱讀中經過長久的鍛煉,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來進行有效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從是什么、為什么到怎么樣是最終的目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光輝.初中閱讀教學如何構建有生命力的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0).
[2]柏永斌.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實施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9).
[3]鄭培敏.利用個性化解讀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J].中華少年,2018(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