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推進,素質教育已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情感教育也日益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初中語文教育是中學教育的重要課程,語文內容豐富,綜合性較強,對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表達以及感悟有著重要作用。情感教育與教學合二為一,既是教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出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交流方式來妥善處理學生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幫助學生體驗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識的欲望,并且?guī)椭麄兘⒔∪毩⒌膫€性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F(xiàn)如今情感教育已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之中,作為當前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情感教育對于初中生人格、品質的培養(yǎng)和健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能夠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富感染力
語文富含語言藝術,內容形式豐富多彩,蘊藏的情感非常濃厚深邃。情感是學生學習與理解事物的原動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可以將課堂打造出情景交融的氛圍,詩化語文內容,陶冶學生性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講與祖國河山有關的課文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教育使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切實地體會自然美景的震撼和魅力,讓學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二)情感教育能夠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以及身心狀況,在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時要多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體現(xiàn)教學的人文性,通過雙向互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此外,教師自身也要飽含情感。語文是一門充滿情感元素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情感教育與語文知識兩相結合,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感情素材,借助這些素材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陶冶學生的性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一門工具,語文教材既包含了理性的文化知識,又包含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人文知識,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責任。情感教育通過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和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全方位地定位自己,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不僅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更是幫助學生健康發(fā)展情感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一)首先遵守情感教育“三原則”
情感教育“三原則”主要是哪三個原則呢?
第一,尊重性原則。新課標要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兼顧學生知識、思維以及情感,全方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結合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中學生處于極易叛逆的年齡時段,情緒容易波動,自尊感非常強烈,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情感正向發(fā)展就必須要遵守尊重性原則。人生而平等,教師和學生雖本職不同,但就文明層面而言,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老師才能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化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懂得感受自我和表達自我,這樣才能使情感教育發(fā)揮作用,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二,啟發(fā)性原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主要體現(xiàn)在語文教材、教師、學生這三個方面,教師應圍繞這三個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實施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師通過口頭表達和文字來敘述,這也決定了語文教學實質上也是對教師的情感表達和個人魅力的一種考驗,學生以教師為模范,教師以學生為知識輸出載體,二者之間既有著必然聯(lián)系,又有著實質的區(qū)別。故此,教師必須要堅持啟發(fā)性原則,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進行開發(fā)和指導,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處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第三,體驗性原則。在情感教育中,體驗可以與實踐掛鉤,通過切身實踐,學生能夠從語文教學中得到新的知識、新的想法。這樣有利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習和自我產生共鳴,教師也能提高語文情感教育的水平和高度,幫助引導學生積極發(fā)展情感,提升個人素養(yǎng)。
(二)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個人或者組織對某一事物探索研究的主要動力,是學生的一種求知狀態(tài)。學生對語文學習提起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初中語文教學含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眼球,盡可能調動學生所有器官,對某種主題或事物產生直觀的認知,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微課等,這些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實施提供了便利快捷的平臺,也使得教學更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更易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利用這些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富含情感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強化情感教育,使課堂更具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圖片、聲頻、視頻等進行篩選來再現(xiàn)課文內容,從而進行具體的情境設置,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體驗到更為真實的情感。比如,在上與生活中的“愛”有關的作文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投放和“愛”有關的圖畫,播放以“愛”為主題的視頻文件。它可以是朱自清《背影》中目送父親蹣跚過月臺的一個身影,也可以是街邊為陌生人指路的一個動作,甚至可以是老師給學生的一個笑容。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細節(jié)如果通過多媒體被放大化、新鮮化、情感化,學生將更能感受到這些細枝末節(jié)所帶來的感動,也就更能產生共鳴,從而自主學習感悟。
(三)將課堂與生活完美銜接,滲透情感
傳統(tǒng)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只關注到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心理、情感的教育,在這個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中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方向以及發(fā)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視。語文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及人文意識,為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打下文化基礎。初中語文教學主要由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組成,在培養(yǎng)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時,教師不能只限于課堂上的“照本宣科”,還要聯(lián)系課外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平臺,給學生更多表達情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明白情感來源于生活,且與語文知識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感悟世界,能夠使學生的成長過程更富有意義和價值,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自我發(fā)展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為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教學途徑。
參考文獻
[1]立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小說的審美教學探微[J].淄博師專學報,2009(2).
[2]魏孔旺.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10).
作者簡介:寧和彥,女,1978年生,甘肅舟曲人,大學本科畢業(yè),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等。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