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燕
【摘要】近年來職業倦怠已發展成為各種行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它亦成為困擾中職語文教師的一大心理現象。本文擬聚焦于課堂與學生,師生關系落差來探尋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以及尋得緩解中職語文教師的職業倦怠方法。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職業倦怠這一概念在1974年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首次提出,至今已有44年。隨著社會對人們心理健康的日趨關注與重視,中外研究人員亦試圖找出普遍存在于各種行業的職業倦怠成因以及緩解職業倦怠的各種有效方法。本文擬聚焦于課堂與學生,師生關系落差來探尋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以及尋得緩解中職語文教師的職業倦怠方法。
一、什么是職業倦???
中外研究人員都有各自獨立的理解與界定。綜合來闡述,職業倦怠其實就是“在助人行業中,個體因不能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或妥善地應付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所經歷的身心疲憊的狀態”。這是一種亞健康狀態下的心理現象。若無法緩解,持續的負能量終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于社會、于個體家庭及自身都極其不利。
二、職業倦怠的具體表現有哪幾個方面?
在1981年,由心理學家馬斯洛等人確定為三個方面,即情緒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低個人成就感。這三個表現同樣適用于判斷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
情緒衰竭,即工作熱情的消減甚至完全消失。語文教師,因為專業與個人氣質類型的特殊性,本人認為是眾多專業中情感最豐富、細膩而熱情高漲的教育者。課堂上始終扮演著一個“煽情”的角色,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各種愛憎分明的感受?!案腥玖Α笔钦Z文教師絕不可缺的魅力,從語言到情緒無一不是影響著學生。但當語文教師出現情緒衰竭現象時,課堂則只剩下照本宣科的呆板與枯燥知識的灌輸。
非人性化,即職業倦怠者以一種消極冷漠,甚至憎惡的態度和情感去對待所接觸的人。具有職業倦怠特征的語文教師會有一定的逃避心理,消極心理的作用導致語文教師抗拒走近學生,因學生成長中的身心問題只會增加教師的煩惱感。一旦教師職業倦怠程度較嚴重時,教師的情緒則會失控,對學生的課堂不良表現會顯示出極大的不耐煩,甚至會導致在課堂上以拍桌子大聲呵斥學生的方式進行宣泄。師生關系進入惡性循環。
低個人成就感,即職業倦怠者不再認同自己的工作意義和價值。中職語文教師更為強烈的低個人成就感則是因為看不到學生的進步,語文課堂不受學生重視,教師的自尊感很低。由于長期做著“無用功”,語文教師的自身價值便會遭到貶損。
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復雜多面的。近年來學者們都紛紛從外部因素,如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內部因素,如教師職業特點、教師個人素質、人際關系、經濟地位等方面來進行深度廣度的剖析。作為中職學校一線的語文教師,本人擬從課堂本身、師生關系來分析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中職語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關系,本人在校內文理科專業隨機抽取了部分班級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單多項選擇題),共有143名學生參與其中。問卷內容共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性別與專業特點的學生群體;
2.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向,學習自主性及學習能力;
3.學生對語文教師及語文課堂的期待與落差;
4.學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如下:
1.有58%的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追求方向。
2.有20%的學生認為自己上課能專注聽課持續45分鐘。
3.有30%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4.有36%的學生愿意看理論學習類型的書。
5.有76%的學生喜歡風趣幽默型的語文教師,分別有60%和51%的學生喜歡友善型和朋友型的語文教師。只有5%的學生喜歡嚴厲型的語文教師。
6.有76%的學生喜歡師生互動型的語文課堂,只有11%的學生喜歡傳統授課型和自主學習型的語文課堂。
7.有41%的學生喜歡語文課玩文字游戲。34%的學生喜歡口語交際課,只有18%的學生喜歡文本閱讀課,6%的學生喜歡寫作課。
8.有76%的學生喜歡安靜地聽講,35%的學生愿意積極回答問題,還有34%的學生是游離于課堂之外,不吵鬧,也不聽課,只專注自己的世界。
9.有34%的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管理教育方式是嚴格控制型。有31%的學生則認為是民主傾聽型,還有35%的學生認為是其他類型。
10.有65%的學生認為自己會比較在乎自己在教師心中的形象,愿意表現好。也有2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更有10%的學生表示不在乎,喜歡我行我素。
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我們中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較弱,不大喜歡閱讀,喜歡活潑有趣形象的上課內容,不大喜歡理性的深層次的思考及寫作。學習積極性較差。有一定的自我存在感,但更多是考慮自己的情緒是否快樂。
三、結合調查問卷的學生情況分析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一)職業倦怠程度與教師所任教的專業、學生男女比例有關
理工科專業以男生為主。男生性格偏外向,好動,喜歡表達。這些特點決定男生更喜歡或者更適合實操型的訓練課程。而語文課程的設置更偏向于理性的思考。這種沖突必然會導致理工科專業的語文課堂很難駕馭。語文教師不可能每一堂課都是做游戲,或者用播放視頻的方式來吸引男生的注意力,因而往往在文本閱讀、思考問題及寫作訓練等課程設置上會出現大面積的不理不睬或者鬧哄哄的狀況。長期任教于理工科專業班的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程度要比長期任教于文科專業以女生居多的班級高。身心疲憊、恐懼課堂經常困擾這些語文教師,使他們甚至用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來對抗職業倦怠。
(二)職業倦怠與學生的個人素養、家庭教育有關
學生群體是一線教師直接接觸的對象。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待人接物的方式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學生從小養成的自控能力,言行舉止,內化成個人素養,將表現在學業以及人際交往上。學生因為處于青春期尚不成熟的階段,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倘若家庭教育以溺愛或放任的方式為主,學生便處處先考慮自己的感受,對于學校的紀律、教師的教導則顯出敵意心理。課堂上聽課與否,尊重教師與否都將取決于學生個人的情緒與當下的狀態。這對于深諳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語文教師來說將會有很大落差,學生在課堂上的公然打鬧,對教師的不尊重,甚至與教師唱反調、出言不遜勢必導致語文教師心生厭煩,從而累積發展成職業倦怠。
(三)職業倦怠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對文本體裁類型的偏好有關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普遍較差,因為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他們不大喜歡閱讀,不喜歡做長時間的理性思考及寫作訓練,只喜歡形象化的故事性強的文本內容。職業高中的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課程必然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語文課所授予學生的是健全人格的塑造與將來踏足社會的實用性的強化訓練。活潑形象的內容只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部分而已。作為中職生,語文教師必然會引導學生往理性思考、思維成熟方向發展。然而由于學生的固化淺層學習模式將會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遇到沒反應的尷尬局面。長期的課堂低成就感,用心備課的付出與無人聽的“回報”亦會讓語文教師產生深深的職業倦怠感。
(四)職業倦怠與教師自身的氣質類型,授課風格是否受學生擁戴有關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自信心理都較普通中學的學生差。語文教師要從理解甚至是包容鼓勵的角度來接納他們,才能使他們從備受打擊的中小學時代振作起來。這個因素導致中職學生更喜歡幽默型的語文教師,更喜歡互動型的語文課堂。好玩,不受打擊,找回自信是中職學生潛意識里的自我保護。倘若語文教師是屬于傳統保守型,以“嚴師出高徒”來作為中職語文教育標準的話,這個語文課堂終將流于沉寂。因為學生的不擁戴,怕出錯受責罵而選擇不敢言,此類語文教師亦會因為自己的高標準而日漸生出“孺子不可教也”的消極心理,職業倦怠的產生也就在意料之中。
(五)職業倦怠與職中語文課程屬二類課程,語文教師教學地位邊緣化有關
在中小學基礎教育中,語文學科都是一類課程。它的受重視程度,它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中職學校,以學習專業技術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下,語文課程淪為文化基礎課,是為專業課服務的語言文字,強調的只是它的工具性。迫于就業生存需要,一技在手是中職學生三年職校生涯的學習重點,學校課程的設置亦會大量向專業技能傾斜。語文課程的設置僅是一周兩個課時。浩瀚的語文知識只能屈就于兩個課時里,這必然會導致語文教師在內容選擇上左右為難。這種邊緣化的地位亦會使語文教師漸漸產生自己可有可無的職業倦怠感。
四、緩解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一)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輪崗教學的模式來進行調節
中職學校每一個專業學部都有各自的專業特點。學生群體性別比例、性格組合也會帶有明顯的專業特性。比如理工科(汽修專業、電氣專業),男生比例高達95%甚至100%,被學生戲稱為“和尚班”。又比如文科(會計專業、電子商務專業、旅游專業等)則以女生居多,尤其是會計專業女生比例可達90%。男生女生性格性情的差別對語文教師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為了使語文教師的身心可以得到調節,緩解職業倦怠感,我們可以嘗試讓長期任教于理工科專業班的語文教師到文科專業班任教。通過教學環境的適當變化,語文教師可以感受班級氛圍的大不同。輪崗教學模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讓語文教師找回工作的成就感,提升上課的熱情度。
(二)根據不同專業,學生語文學習程度來設計與之相符合的教學內容,以達到讓學生樂學的目的進行調節
語文教學是靈活多變的?!耙虿氖┙獭痹谥新殞W校顯得尤為突出。語文教學雖然只是文化基礎課,但也可以根據專業特點不同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適當調整和有所偏重。比如市場營銷專業、旅游專業,這些專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文案寫作能力要求都要比制冷專業、汽修專業高。因而我們可以在營銷旅游專業班加大口語訓練和寫作訓練,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文案寫作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為專業學習服務。又比如面對理工科男生居多,注意力容易分散,語文學習基礎較薄弱的情況時,語文教學可以在常規內容的講授中穿插與之相關的小活動或者小視頻。這需要語文教師花多一點心思去準備素材,以鼓勵獎勵機制為主,讓學生感受到上語文課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以達到身心回歸課堂,擁護語文教師的目的。
(三)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步伐,通過適當地改變自己的授課形式、授課風格來進行調節
每一個工作中的人,當他從事一項工作長達數年之后,因為習慣,便不愿輕易改變一直以來“爐火純青”的工作模式。但世界萬事萬物都不斷發展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不可能一成不變。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員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雖然不容易學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但是至少要看重變化。”如今青少年的成長氛圍已經和過去大不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之快,運用之廣,它的利與弊我們暫且不說。我們語文教師如果仍舊守著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讓學生規規矩矩端坐在課室里聽講,顯然是有些乏味的。合理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手段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營造一個既有內涵又有吸引力的語文課堂,通過多樣化的授課形式,適當調節個人的授課風格,揣摩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喜好來調節課堂氣氛,從而緩解職業倦怠感。
(四)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爭取外出學習進修,自我增值的方式來進行調節
守舊,一成不變,人也會變得無精打采。閱讀與旅行是開闊視野、自我提升的兩大途徑。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是熱愛生活,充滿能量的。外出學習可以接觸到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可以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進行交流。我們固化的思維模式亦會受到新鮮力量的沖擊。閱讀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大力提倡的,我們自身更應該堅持閱讀。通過閱讀與外出學習、旅行可以舒緩我們日常工作的身心疲憊狀態,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
五、結語
總之,面對造成我們中職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諸多因素,無論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原因,我們都應該抱著正面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既然職業倦怠是屬于心理范疇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努力通過自身的改變來緩解它,用堅定不移的教育信念,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及有效的調節措施來對抗職業倦怠的侵擾。社會、學校也應該給予我們中職語文教師有效的支持與幫助,讓我們得以身心健康地在教育事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沈翰.教師職業倦怠——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2]王惠.中學語文教師職業倦怠原因分析[J] .教育理論研究,2013(24).
[3]祖秉鈞.中學語文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個體效能感的提升[J].教學與管理,2011(33).
[4]袁云.中學語文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05(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