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含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技技術飛躍性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將在文物的鑒定和鑒賞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因此,文章對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淺談在社會地位較高的新技術條件下對文物鑒定、鑒賞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新技術;文物鑒定;分析與探究;方法
1 簡述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方法
1.1 文物鑒定的方法
我國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方法歷史悠久。文物鑒定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鑒定經驗并了解文物的基本知識,同時也會利用一些技術方法結合起來對文物進行鑒賞,主要鑒賞方式有三種:第一種,將相同類型的文物進行比較分析。此方法在文物鑒定中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就是將各方面已經達標確定為文物的物件作為標準參照物,對其他文物外觀、顏色、表面因為時間產生的歷史痕跡和形狀等都要進行認真地比對。在實際的鑒定過程中為了鑒定的準確度必須做到兩條:其一,文物鑒定中包含的內容達到至少兩處或兩處以上;其二,文物鑒定人員必須要遵守客觀原則,避免因心理出現偏差造成比對失誤。第二種,按照一定規律將文物分類并進行分析鑒定,主要根據文物的產地、文物的制作材料和文物本身的歷史數據等相關資料作為文物鑒定的根本依據,以確保文物鑒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比如在青銅器的鑒定中,我們一般將會通過青銅器表面產生的顏色是否色正和氣孔是否存在異位來判斷文物的真偽,同時,一般還要注意在遇到同時代或者不同時代的文物時,我們也要將其金屬含量進行比對、分析和判定,其金屬含量的測定也可以有效、準確地鑒定相對應的文物,因此,金屬含量的測定也被認為是文物鑒定的一項重要依據。第三種,根據現存歷史資料客觀分析、鑒定,這種鑒定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科學性,要求鑒定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根據文物的形成和歷史背景資料進行客觀性地分析和判斷,并且還要與其他鑒別方法相結合,從而更加準確地確保文物的真實性。例如在進行字畫類的文物鑒定時,我們一般都會對文物字畫的色澤、紙張、內容體現的特點等進行集中分析和判斷,并且我們也會根據文物字畫作者生平的一些事跡進行客觀性和全面性分析。同時還要深入地對文物字畫的題跋和鑒章進行合理性分析,再配以其他的鑒定技術來判斷文物字畫的真偽。
1.2 文物的鑒賞
文物鑒賞不僅是對文物歷史背景、文化藝術等進行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是自身心理充實滿足的過程。鑒賞人對文物進行鑒賞可以更多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藝術感知,還可以激發鑒賞人對文物進一步的探知欲,這個過程可以使鑒賞人真正地了解文物本身的故事和價值。因此,要忽略文物本身的商業價值,更多的從藝術、文化內涵的角度結合心理層面來正確了解和認知文物本身的文化價值。其次,在文物的鑒賞過程中,鑒賞者不可僅局限于古籍記載,而要結合各個朝代對文物的認識和了解角度綜合考慮,并進行多元化分析。與此同時,因為每位鑒賞者的分析角度不同,就會存在不同的鑒賞差異,所以鑒賞者要秉持求同存異的理念,對文物進行深知性地了解和鑒賞。
2 文物鑒定和鑒賞中新技術的使用途徑
文物鑒定和鑒賞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文物管理的效率。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新技術不斷出現,也為文物鑒賞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之處,大大提高了鑒賞的準確性和鑒賞效率。
2.1 三維成像技術的成熟應用
三維成像技術,顧名思義就是使用電子計算機根據電子測量和圖像處理的結果建成三維模型的新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將大量文物進行三維仿真建模,保存真實的文物數據,以此建立一個大數據庫。在以后的文物鑒定和鑒賞過程中,可以以該數據庫為標準參考,通過和數據庫中的信息對比、分析可以快速完成文物鑒定工作,而且對于已經破壞掉的一些遺跡或者文物,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通過三維成像技術盡可能地真實還原,對于研究歷史和文物背景都有很大的意義。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應用,在文物展覽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盜竊、損壞的意外,但是利用三維成像技術可以百分百還原文物,然后進行演示,不僅可以增加文字描述和背景音樂使人們更好地欣賞文物,還可以保證文物安全,一舉兩得。
2.2 文物網絡信息平臺的創建
在信息化社會的背景下,創建網絡信息平臺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不僅可以有序高效地管理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還可以將大量的文獻資料、數據資料存入其中,文物鑒定人員在工作時可以通過檢索很快拿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合理利用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
在文物鑒定的過程中,很多文物只能觀其外表,不能窺視其中,但是借助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利用該技術可以對文物內部結構進行清楚地探測和分析,避免忽略一些重要信息,在不破壞文物的前提下,提高鑒賞水平。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現代社會,要善于將與文物鑒賞契合度較高的新技術有機地利用起來,大大提高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效率。同時建立文物數據庫,不僅可以為文物鑒定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以向對文物感興趣的人公開信息,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播,使得公眾對于歷史文物的歷史研究價值、文化研究價值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提升公眾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進文化中國的建設進程。總之,文物鑒定和鑒賞工作任重道遠,希望相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能與時俱進,保持創新,不斷將新技術應用到文物鑒定和鑒賞的過程中,提高文物鑒定和鑒賞的準確性、全面性和高效性,為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的傳播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龐群威.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2):82-83.
[2]曲曉暉.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4):76-77.
[3]陳識濡.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6):88-89.
[4]劉玉梅.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藝術科技,2017,30(2):134+160.
資訊
四川新津出土兩座彩繪層保存完整陶樓
“陶質彩繪文物因保存環境、制作工藝、材質、材料等原因,彩繪層較難保存,這兩座陶樓彩繪層保存完整,在目前出土的陶器中并不多見。”2019年1月22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副主任孫杰在成都表示。
據介紹,2018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隊員在新津鄧雙寶資山搶救發掘一批崖墓,其中一座崖墓里出土了兩座彩繪陶樓,一座為兩層樓閣式,一座為兩層干欄式。陶樓通體彩繪,彩繪層保存完整。
陶樓是考古發掘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隨葬明器。保存下來的陶制彩繪文物,易出現顏料卷曲、起翹、褪色、變色、膠質流失、變形等病害。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在經過多年研究后仍然認為,彩繪加固是陶制彩繪文物保護的國際性難題,目前多是將高分子材料“移植”于文物保護。
孫杰說,陶器保護首先要對表面保存的資料信息進行提取,包括文物制作材料、工藝等,尤其是彩繪層,是歷史信息最豐富的部分,也是陶質彩繪文物病害最集中之處,且一旦發生病變不可逆轉。
兩座陶樓剛被發掘出時,表面彩繪層被泥土覆蓋,彩繪被遮蓋,導致圖案隱晦不清,但泥土層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起翹、剝落。孫杰說:“泥土層起翹部位輕輕碰觸就會脫落,導致顏料層被連帶剝落,造成畫面損傷。因此,在開展保護修復之前,必須先對文物彩繪信息進行詳細調查,保留文物最初的信息,為后期保護修復提供參考依據。”
孫杰介紹,對陶樓彩繪層信息的分析提取,包括顏料層的分析檢測、圖案無損分析研究等。前者主要是研究顏料成分,比如白色多為方解石、紅色為朱砂、鐵紅,綠色為石綠,黑色為無定形碳。后者則主要通過高光譜攝影分析技術,從顏料層在不同波段光下的反射,分析被圖層覆蓋的彩繪圖案。
據悉,目前陶樓的清洗和信息留存工作已經結束,后續考古工作者將對其開展全面的病害分析調查,根據病害調查結果,制定保護修復對策、保護修復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