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心
周口市實驗小學 河南周口 466000
良好的計算能力更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所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將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扎實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缎W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以及必要的計算技能?!氨匾币辉~清晰地體現了計算教學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從小學數學內容的編排來看,與計算相關的內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數學計算是指在理解算理和計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計算法則和計算律進行正確計算并解決問題的素養,主要包括:理解算理和計算對象,掌握計算法則,分析數量關系,選擇計算方法,求得計算結果等。對計算能力這樣界定,體現了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只有理解算理和計算對象,掌握計算法則,分析數量關系的正確計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標志。據有關抽樣檢測表明:我國四年級學生筆算乘法的正確率是76%,居世界前列,這是可喜的結果。但是這個檢測并沒有對學生理解算理的情況進行檢測,我們并不知道76%的學生中理解算理的學生所占的比例,這值得進一步調查研究。也就是說,按照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76%中的部分學生在計算能力上可能不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標志。具有數學思維和思想方法含金量的計算技能是可持續發展的,是對中學以及后續學習有支撐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計算能力作為數學新課標倡導的核心詞語,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那么,如何基于數學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計算教學呢?
算法與算理是形成運算能力的兩翼,算理為學生進行運算提供了思維方式,算法則為運算的準確與快速提供了保證。因此,在數的運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算法與算理的有機融合,使學生能靈活運用算法與算理進行計算,形成快速、準確計算的能力。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一課時,為使學生認識到小數加法計算中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教師出示0.8+3.74這一算式后提問:“在計算整數加法的時候,我們一般采取數位對齊的方法。那么,計算0.8+3.74這個算式,這個方法還適用嗎?”在問題的引領下,有的學生說:“不能。因為在整數加法計算中,數位對齊也就是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百位與百位對齊……但在小數加法中,小數末尾對應的數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采取這種方法進行計算?!苯處熥穯枺骸澳敲?,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一致認為:“應該把小數點對齊,這樣它們的單位才能一樣。”……就這樣,在述說算法和算理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更清晰,感知更真切,促進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上述教學,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領學生真正經歷新知的構建過程,并且注重讓學生理解算法,明晰算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又促進學生內化所學的知識,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運算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運算的意義。在建立加減乘除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豐富的原型。例如加法可以作為增加、合并、移入、繼續往前數等模型。減法可以作為減少、剩余、比較、往回數或加法逆運算等模型。乘法可以作為相等的數的和,還有面積計算、倍數、組合等模型。除法可以作為平均分配、比率或乘法逆運算等模型。教學中不一定把這些詞都告訴學生,而是要借助課本上、生活中孩子們熟悉的情境、學具讓學生經歷這種變化,形成比較豐富的感受。對比加減乘除的計算,不管從意義還是方法,其實都有內在聯系。如果從計數單位這個角度來看運算,乘法不就是在做加法嗎?3乘3,3+3+3一組一組地累加,始終都是計數單位的累加,除法就是做減法,只不過減的時候是一組一組地減去。只要教師對運算本質的內涵的認識寬了,上課的過程關注自然就更豐富了。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教師在講解完知識,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問題,小紅放學回家后幫媽媽買菜,來到菜市場后花費了15元買了5斤西藍花,那么1斤西藍花的價格是多少呢?以買菜的場景布置問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作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核心素養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學習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要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