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忠 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新聞綜合廣播
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社會開始步入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網絡論壇替代電視節目成為了人們獲取社會信息的主要途徑。可以說,迅速崛起的新媒體給傳統電視媒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沖擊,電視新聞行業若想改變這一現狀,加強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性和行業運營模式至關重要。
對于電視行業而言,新聞傳播的時效性非常關鍵,如果一則新聞失去了時效性,那么其價值也會大打折扣,無法得到受眾群體的關注,隨之而來的就是新聞報道效益的下降。所以,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對采編人員具有較高要求,需要其對社會新聞具有很強的敏感性,能夠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讓新聞內容能夠持續受到受眾者的關注,帶給其新鮮感。但是,縱觀目前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實際情況,大部分都比較缺少新聞報道的前瞻性,對社會新聞沒有靈敏的嗅覺,缺少新聞采編和報道的超前意識,進而導致新聞內容時效性差,不能有效促進新聞收視率的提升。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廣播電視臺在新聞內容新穎、豐富方面具有很大劣勢。單一、枯燥的新聞內容很容易讓受眾失去觀看新聞的興趣,甚至有部分受眾認為觀看新聞就是浪費時間。一旦受眾有這樣的心理產生,新聞報道勢必不會收獲較好的效果。據了解,目前大部分新聞只是單純的對事件進行描述,缺乏對新聞內容的深層次報道。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到受眾群體的數量,而且長此以往,新聞整體質量也會下降,不利于廣播電視新聞的長足發展。因此,采編工作者一定要從多方面著手,豐富新聞內容,滿足受眾的需求。
廣播電視臺新聞的創新性簡單的說就是在沿襲傳統新聞采編和報道的理念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和模式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觀眾對新聞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不能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廣播電視臺新聞的發展也將無從談起。目前,大部分采編工作者都意識到了新聞創新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這種創新性表現的卻并不明顯,甚至還有一小部分根本沒有進行創新。雖然短期內新聞報道效果的降低并不明顯,但如果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并不利于廣播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
采編工作是廣播電視臺新聞報道的靈魂,如果采編工作缺少豐富性和創新性,那么必然會影響到新聞報道的效果和電視臺的效益。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廣播電視的發展受到了巨大沖擊,轉變傳統新聞采編工作模式刻不容緩,需要廣播電視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與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相比,新媒體新聞內容更加豐富、開放,新聞報道之后受眾可以在網絡平臺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可以實現及時互動和反饋,所獲取到新聞的時效性也更強。但并不是說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就無法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其仍有一些新媒體新聞無可比擬的優勢,比如說,新聞可信度高、新聞內容更真實、準確。為了促使新媒體新聞與傳統廣播電視臺新聞之間能夠協同發展,加強二者之間的融合是最佳途徑。廣播電視臺采編工作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嘗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以拓寬新聞信息來源,使廣播電視臺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進行新聞傳播,進而為受眾帶來全新的新聞體驗。
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是新聞報道必須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也是推動新聞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作為新聞采編工作者,一定要對上述三項原則給予高度重視。在過去的時間里,新聞事件發生后,采編工作者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對事件進行梳理和跟蹤報道,因此在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能得到保證,但時效性卻相對較低。而新媒體新聞則剛好相反,新聞事件可以及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很難得到保證,甚至還會出現一些虛假信息。為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臺采編工作者既要保證新聞全面、深入,又要想辦法使新聞內容豐富、新穎,這樣才能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要求,進而為廣播電視臺新聞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新聞采編工作出發,探討相應的創新和完善對策,以此來促進新媒介和傳統媒介的共同發展。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給傳統傳播媒介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傳統傳播媒介,廣播電視臺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首要任務就是找準市場定位,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和市場環境,從采編工作著手實施改革和創新,通過不斷調整和優化來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進而更好的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臺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