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西平縣廣播電視臺
與傳統的紙媒相比,由聲音和圖像構成的電視播音節目更受大眾歡迎,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媒體。電視播音節目具有畫面感,傳輸速度快,比傳統紙媒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大眾傳媒中影響力較大,深受大眾的喜愛。其中,電視播音主持人是連接電視和觀眾的關鍵橋梁,其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在電視傳媒中,電視播音主持主要依靠其語言表現力來展示節目的內容,以此來和觀眾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由此可見,電視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從字面意思可知,語言表現力指的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進行表達的一種能力,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具體包括對字詞句的使用,以語言為一種信息傳遞的基礎媒介,達到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目的,語言表現力強的人能夠運用精準的詞匯和符合邏輯的句子將信息進行準確的傳達,對于電視播音主持,則要求能客觀表述事情,做到清晰明確、連貫得體。一個合格的電視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優秀的語言表現力,包括標準的普通話、獨具特色的語言風格、個性化的語言魅力,并以此和觀眾建立起交流互動平臺,使觀眾能夠準確的接收到播音主持人所想要傳遞的信息。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是人類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作為電視播音主持人,所需要的絕不只是知識文化和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優秀的語言表現力。
作為電視播音主持工作者,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用語言來進行信息的傳遞,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備善于應變的基本素質,以確保在主持的過程中用詞穩妥、表達清晰,讓觀眾能夠準確獲取到傳遞的信息,也就是說,語言是電視節目得以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語言表現力在電視播音主持中的重要性是極其突出的。
語言是一切表達的基礎,是最直接的呈現,于電視節目而言,語音所傳遞的不僅僅是節目的內容本身,更是電視播音主持人思想水平的直接反映,通過語言,觀眾可以了解到電視播音主持人自身的思想層次、文化內涵、人格品位等等。觀眾從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中去判斷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評價,從而產生對應的喜好厭惡。對一名優秀的電視播音主持人而言,其積累沉淀的深厚語言表達功底是有利的,使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表達更加得體,達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境界,更具感染力,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使觀眾深刻的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內在含義,從而贏得觀眾的喜愛,有了觀眾的支持,電視節目內容本身則會被成功的傳達,實現一檔電視節目的成功。語言表現力是電視播音主持人綜合素質高低最直接的體現,不僅要求電視播音主持人具備極高的專業職業素養,還要求電視播音主持人具有辯證看待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要有極其敏銳的觀察能力,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做出危機處理,化解節目中遇到的危機,保障電視節目的順利進行。在這一方面,我國播音主持界的代表領軍人物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比如董卿、汪涵、白巖松等,都在各自的主持平臺留下國不俗的表現,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具有淵博的知識底蘊,在播音主持領域鍛煉出了優秀的應變技巧,最終通過自身出色的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逆轉,為播音主持界的危機處理做出了優秀的示范。電視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和平常人說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恰當的語言表達總是會得到的喜愛,贏得好感,反之,突兀、拙劣、不合時宜的語言表達往往令人心生厭惡,難以接受。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大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文化藝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最電視節目的要求,傳統呆板的說教類節目早已無法引起觀眾的注意,平淡無奇的節目主持更難以獲得觀眾的眼光。作為與時代共同進步發展的新一代電視播音主持,其語言表現力直接決定了節目的效果,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恰當合理的節奏掌握,都能形成親和力,減小電視播音主持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實現屏幕內外不同群體的無障礙交流。[1]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強弱,直接影響到觀眾對節目的接受程度,決定著觀眾是否能繼續收看節目,去理解節目的內涵和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一檔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極度依賴于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以內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是觀眾能夠獲得的最直接的感受也是第一感受,能不能打動觀眾的內心,獲得觀眾的認可都是取決于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當然,電視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的多樣性同樣重要,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說觀眾打開電視機,看到的所有節目主持都是同樣的表達方式,則會引發審美疲勞,這樣子的無差別節目試問有多少觀眾能夠去收看呢,更不用說贏得觀眾都喜歡和認可了。作為電視播音主持人,在不同領域的電視播音主持都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語言表現力,獨特出彩的語言魅力才能吸引到觀眾的眼光,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實現節目內容的傳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同樣的字句由不同的人來表達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差異巨大,于電視播音主持而言,要充分結合語言特點,合理使用語言技巧。在進行節目的錄制時,應當充分利用語言的特點,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最恰當的表達,盡力提升節目的呈現效果,贏得觀眾的支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播音主持人,就必須加強對中華文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深入分析不同的語言特點,學習多種多樣的語言表達技巧,對語言的表達進行鉆研,提升自身語言表現力的感染力。[2]
電視播音主持人在主持不同類型的節目時,要巧妙利用聲音的特點和多變性,根據電視節目的特性,在用聲音進行表達時使用不同的技巧,以滿足節目受眾的需求。舉例來說,對于少兒類節目,這類節目的觀眾都是年紀小小的小朋友,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不能面對成年人那樣,作為少兒節目的播音主持人,應當對兒童的心理特征有足夠的了解,在進行語言的表達時,要使用兒童能夠聽得明白的語言,同時在聲調的表現上要符合兒童語言的特色,這樣才能吸引到兒童的注意,提升電視節目的效果。
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具有不同的節目功能,其感情特征各有差異,作為電視播音主持人,要巧妙利用語言的感情色彩,滿足不同電視節目的需求。對于一些情感較濃烈的節目,主持人要投入充分飽滿的情緒,以自身情緒的投入來帶動觀眾的感受,加強語言的感染力,打動觀眾,使觀眾能夠充分融入到節目的情感氛圍中來,以此使節目獲得更好的表現效果。
根據對觀眾的調查訪問,大量觀眾在觀看節目時都極其看重主持人的個人形象和個人文化素質,這些會對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構成很大的影響,電視播音主持的個人綜合素質決定了其個人的語言表現力,其語言表現力又決定了電視節目的效果。加強語言表現力,需要提升電視播音主持人的文化修養和個人魅力,只有主持人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節目中有良好的展現。
綜上所述,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是決定電視節目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影響著一檔電視節目的成敗。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播音主持人,就必須要加強自身的語言表現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了解不同觀眾群體的特點,提煉語言的表達技巧和方式,更要注重對文化知識的積累,提升個人文化素養,為語言表現提供扎實的文化基礎。電視節目的制作要將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納入首要考核范疇,以此提升電視節目的表現效果,為廣大觀眾創造出更好的視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