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肖瀟 吉林廣播電視臺
在各類新聞報道中,民生新聞報道是最受人們關注的一個類型,想要對民生新聞報道的水平進行提升,就必須要注意細節,很多新聞報道的從業者在對民生新聞進行采編的過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細節問題,僅僅重視外在的形式,長此以往,會降低受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認同感。民生新聞報道的細節包括很多內容,無論是文字編輯的細節還是采訪報道的細節,亦或是拍攝的細節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所以,民生新聞相關部門的領導應強化思想,從上述三個方面入手,提升民生新聞報道水平,滿足廣大群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需求。
所謂民生新聞報道,主要就是指對人民群眾的生活進行反應的報道,其基本的內容都來自于社會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民生新聞報道只有具備真實性、群眾性,才能夠真正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加強人們對其的認同。除此之外,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新聞,民生新聞面向的觀眾群較為廣泛,無論是哪一文化層次的觀眾,都是民生新聞報道的潛在受眾,所以,在對民生新聞報道進行設計、制作、播出前,必須要保證其內容的通俗性,從而為受眾的廣泛關注打下基礎。
民生新聞報道從采編到制作,再到播出,存在著很大的工作量,同時細節也較多,只有文字編輯與采訪記者、攝影記者共同努力,才能夠對民生新聞報道的水平進行提升,對其內容進行創新,對其質量進行保證。而這也恰恰是民生新聞報道想要通過細節“取勝”的“著力點”。所以,民生新聞報道的相關負責人應該對文字編輯、采訪報道、攝影的相關問題進行重視,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推動民生新聞的發展,促進民生新聞的進步。
民生新聞報道想要用細節取勝,就必須要關注文字編寫的細節,提升文字記者的能力,對文字編寫的通俗性進行保證。具體的說,相比較與其他類型的新聞,民生新聞的受眾群眾較為廣泛,無論是哪一文化層次的人民,都會或多或少的關注民生新聞報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字記者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寫的過程中,就必須要以大多數人為主,照顧大多數人的閱讀口味,讓他們都能夠憑借自己的文化水平讀懂內容。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民生新聞報道更好的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受到廣大公眾的認同。
具體的說,對于民生新聞報道的文字編輯而言,其在對民生新聞進行撰寫時必須要對讀者的層次進行確定,更重要的是,通過確定讀者的文化層次,對自身的語言使用機制進行完善,以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為最終的目的,采取各種手段潤色文章,從而進行口語化的轉化,詮釋民生新聞的特點。民生新聞報道在現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能夠加強與廣大受眾的溝通與互動,讓他們有一個途徑來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傾訴,對自己身邊的遭遇進行發布,因此文字編輯應該保證文字內容的“親民性”,進一步加強新聞與群眾的聯系。
民生新聞報道中的文字編寫過程存在著很多的方法,而受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要求也存在著多元化的情況,如果只是固守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那么就會降低受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關注程度。所以文字編輯應該在業余時間內加強學習,了解新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方式,對文字編寫工作的理念進行更新,盡量的采取一些為廣大群眾熟悉、喜愛的表達方式將其與書面語言進行結合,幫助民生新聞報道用細節取勝。
在民生新聞報道的采訪環節中,部分記者都沒能夠保證采訪視角的平等性,在面對基層人民時,思想境界的低下、職業道德的缺失使得他們衍生出了一種“趾高氣揚”般的感覺,而在對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進行采訪時,他們就會“本能”的轉換自己的角色,開展全程“恭維”式的采訪。雖然這類記者在現實中不多,但確實存在。對于民生新聞報道來說,如果不能夠在采訪環節保證采訪視角的平等性,那么就會直接降低受眾對民生新聞報道的喜愛程度,記者想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也存在著較大的難度。
事實上,無論出鏡記者面向的采訪對象是誰,其都應該充分的尊重對方,因為只有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保持平等,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符合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必然規律。尤其是在對基層群眾進行采訪時,出鏡記者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采訪語言以及基層群眾的心理狀態,要學會調和氣氛,對群眾保持親切的態度,如此就可以消除受訪者的緊張情緒,為民生新聞資源的獲取打下堅實的基礎。
民生新聞報道中的攝影細節也能夠影響到其整體的發展,因為新聞攝像的效果決定著民生新聞報道的效果,但是,大多數的民生新聞事件都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突發性與單一性,所以在對其進行拍攝時,往往只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拍攝到單一的畫面信息,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畫面的表現力。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民生新聞報道的攝影人員就應該發揮攝影穩定性的優勢,并在拍攝過程中合理的取舍一些畫面,從而保證民生新聞報道中的攝影質量,用細節取勝。
總之,在如今的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報道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成功突圍,就必須要學會用細節取勝,用細節打動受眾,民生新聞報道的細節包括很多內容,無論是文字編輯的細節還是采訪報道的細節,亦或是拍攝的細節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所以,民生新聞報道的相關負責人應該對文字編輯、采訪報道、攝影的相關問題進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