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長春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依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是按照人的思想、行為變化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遵循[2],“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順勢而生。加強“三全育人”平臺建設,能夠有效調動育人主體的積極作用,不斷豐富育人工作的基本內容,滿足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和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基本需求。
“三全育人”的核心目標是育人。育人即為教育、培養,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養。育人的目的是使教育對象能全方面發展,使之成長為社會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要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3]。育人是一項系統工作,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的特征。育人是使學生獲得專業文化知識、提高職業技能、塑造思想品質的方式和過程,包含了主體、時間和空間三個因素。高校只有積極營造整體環境和創造條件,才能更好將這些必要因素組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整合各方面的優勢,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整體推進育人工作。同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發展的個性化特征,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和成長需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進行協同發展,從而在日后的社會生活當中正確地進行知識的選擇和運用?!叭恕蹦J街苯雨P系育人工作的結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進步,但在育人的具體工作中依然存在著普及性不足、針對性較弱和專業化缺失等問題。當前高等教育布局中,育人機制不夠健全,各工作體系存在并行的狀態,沒有真正形成交叉覆蓋,造成了一定的育人盲區。教學平臺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方式還是以說教灌輸型為主,專業課程的設置與育人的結合點不夠,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播而忽視思想的引領,使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反思,也使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實踐創新受到限制。校園文化活動平臺思想引領的作用不顯著,第二課堂的主陣地與育人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使學生參與的普及程度偏低。社會實踐平臺的開發和利用比較單一,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強度和力度遠遠不夠。新媒體育人平臺運用相對滯后,沒有構成環閉的育人體系,開辟和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任重道遠。
要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思想內涵,明確高校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根本任務[4],其核心要義就是做好“立德樹人”工作?!傲⒌聵淙恕笔歉叩冉逃墓ぷ髂繕?,也是高等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育人的效果,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應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學生成長需求的協調發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采用靈活高效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5],將育人的各方面因素做到全包容、全覆蓋,凸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實踐價值。
新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從全局的角度出發,使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等各個系統協同發展,建立相應的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相互融合、交叉覆蓋的育人格局。高校的專業課教師往往只負責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引領。高校各職能管理部門則負責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不夠。各部門形成的相對獨立的工作體系各自為戰,無法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沒有形成協同育人的氛圍與合力,使育人工作出現了部分死角。同時,各部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育內容單調、理論與實踐脫節、思想性不深等,這些都嚴重影響育人的效果。
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體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方面,還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數量方面。近年來進入高校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數量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這部分學生的主流特征還是積極向上的,但由于數量龐大,存在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現實狀況,對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比如學生日常行為的自我約束問題、個體存在的心理問題、誠信問題等,亟需專業、科學的方式和手段加以解決,幫助學生成長的平臺應該更加豐富、專業和科學。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具有系統性的整體工程,需要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和各工作系統和部門人員的共同參與。課堂是學生在大學期間接受教育的基本環境,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課堂是實現育人效果的基本保證。各專業學科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需要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進行課程改革,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形成協同育人的教學氛圍。專任教師在課程設計和課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講授專業知識,還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圍繞專業知識的傳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著力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課程,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正確引領。另外,需要推動廣大專任教師在科學研究方面對學生的引領,給學生創造學術研究、社會研究、科學研究的途徑和載體,廣泛開展學術研討活動,使學生通過學術的研討增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把科學研究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同時,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使學生樹立誠信意識、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進而發揮科研育人的作用。
各管理部門的職責都是為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而設定的,因而具有豐富的育人資源。但各部門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卻呈現各自為戰的情況,難以形成工作合力,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面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進一步更新管理工作理念,構建協同發展的育人思維,整合各部門的資源,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共同研究涉及學生管理的重大問題,制定具體的工作制度和發展規劃,共同參與和開展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合理規劃協同育人的管理工作目標,提升各部門工作的針對性和凝聚力,使高校的各種資源都能夠為目標服務。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應配套實施相應考評措施,以激勵管理主體積極、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并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創新工作方法,促進管理質量的提升。優質的管理服務和優雅的生活環境對學生觀念塑造和行為規范發揮著重要的影響。管理服務和環境的基礎建設協同發展,能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直接受到感染,成為美好社會環境的建設者和參與者。
高校在“三全育人”的實踐過程中要依托黨團組織建設,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和具有時代引領作用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能力培養、素質提升搭建鍛煉和展示的平臺。高校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應建立完整的學生考評體系和榮譽體系,使學生有準確的發展定位和方向。要加強學生黨團組織的建設和制度規范,不斷提升學生骨干的思想素養和綜合素質。校園文化活動開展要具有廣泛的參與度和吸引力,深入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價值?;顒拥拈_展要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形成不同的專業特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遵循學生的成才規律,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育人的連續性和整體性。
學生因經濟貧困和家庭教育缺失而出現心理問題的狀況愈發嚴重,已經成為高校育人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但在出現問題的初期篩查、跟蹤輔導、危機預防等方面做得遠遠不夠,解決突發情況的辦法極其有限,工作常常陷于被動。因此,要建立專業的學生事務危機處理平臺。要重點做好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排查和跟蹤輔導工作,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干預和轉化。要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問題預警、跟蹤調查和危機干預等機制,做到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實行信息反饋制度和精準幫扶制度,及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狀況,有效防止極端突發事件的出現。
互聯網的應用為人們的社會生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快捷,但也給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因而,充分把握網絡技術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開發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ヂ摼W技術發展的空間廣闊,孕育出眾多具有強大生命活力的信息傳播載體。在工作中要充分認知和運用這些載體的性能,將這些載體轉化為教育管理的陣地,發揮網絡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網絡育人平臺的覆蓋范圍廣泛,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因網絡信息發布和接受過于自由而難以管控,對網絡平臺的運用不敢放開手腳,沒有達到科學合理的狀態。因而,網絡平臺建設需要把握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傳播受眾的變化,加強傳播效果的時尚性和即時性,增強網絡的引導力,使網絡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學生成長發展的新天地。
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時而進、因人而異,不斷更新工作觀念,在“三全育人”的模式下合理建設和運用新的平臺,創新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符合時代的要求,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