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樹權,時東方,李廣洲,李福森
(1.長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2.長春師范大學中心實驗室,吉林 長春130032;3.本溪林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本溪 117000)
軟棗獼猴桃(Actinidiaarguta)屬于獼猴桃科(Actirlidiaceae)獼猴桃屬(Actinidia)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我國的軟棗獼猴桃種質資源極為豐富,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1-2]。軟棗獼猴桃是多年生木質大藤本植物,其根、莖、葉、果實中均富含多種活性物質和豐富的生物堿、氨基酸、維生素、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具有醫療、保健、美容、食用、觀賞等功能,在《藥性論》《本草綱目》《本草匯言》等古本藥籍中均有記載具有極高的營養和醫療保健價值。其果實及根莖葉具有消炎、止痛、止瀉、解煩熱、利尿、祛痰、健胃等功效,對胃癌及癌腫也有一定療效。特別是軟棗獼猴桃果實是不可多得的綠色養生保健水果,有水果VC之王的美稱。其VC含量4.30 mg·g-1,氨基酸含量9.34 mg·g-1[3-5]。
軟棗獼猴桃產業是最近幾年新興起的水果產業,軟棗獼猴桃原為長白山區藤本植物,根為淺根系、肉質根[6];生長特點為喜水怕澇;而人工移栽到平原區或緩坡地就需要對軟棗獼猴的生長特點進行適應性改良,按其生長特點進行合理的管理。為了提高軟棗獼猴桃的產量和品質,節水灌溉成為軟棗獼猴桃產業發展的方向。但目前缺乏對軟棗獼猴桃栽培方式方法、灌溉技術的適應性、灌溉模式的研究。因此,為提高軟棗獼猴桃產量和品質,開展軟棗獼猴桃灌溉技術、灌溉制度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生產實際意義。針對長春地區主要為平原區的特點和軟棗獼猴桃的生長特性,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針對平原區栽培的方式方法。根據軟棗獼猴桃生長、結果習性,采用合理的軟棗獼猴桃栽培方法;梳理整理了一套軟棗獼猴桃高產、優質、高效的主蔓多枝上架整形修剪技術。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數種植物形成一定相對穩定的生態群落而相互存在,野生軟棗獼猴次生林形成的前期和初期地面的枯枝落葉形成較厚的腐殖質層,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與保水性,而喬、灌木成為自然棚架。在未加營林作業林中的野生軟棗獼猴桃,由于光照的原因藤蔓努力向上生長,樹勢表現為上強下弱[7]。
1.2.1 選址要求
長春地區栽培過程中選取的是原耕地,或坡度30度以下的山坡地,針對軟棗獼猴桃的喜光性,在山坡地建園時應選擇向陽的南坡、東南坡和西南坡。
1.2.2 環境要求
野生軟棗獼猴桃屬于淺根系植物,主根分布在地表下5~30 cm,生長過程中主根停止生長,產生大量側根,側根發育并且分布在地表5 cm以下,毛細根布滿根部。軟棗獼猴桃生長的環境適合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光照條件較好、地形為緩坡的地方,適應中性和微酸性土質(pH值5.6~7.0),要求土壤基質疏松、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通透性良好。因此,在選址時要選擇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周邊無污染、靠水源,土壤疏松、通氣良好的沙質壤土或沙土,或富含腐殖質的疏松土壤地作建園地為佳。
1.2.3 栽培設計
壟距4 m,株距2 m,每畝栽83株。壟高30 cm,壟寬120 cm。這樣設置的好處是通風、透光好,同時又能使枝蔓展開,便于修剪。對于2年生苗栽培方式為:栽培坑為深30 cm,寬35 cm的栽植坑,少量回土,用腳踩呈“饅頭”形,將苗木放入坑中,舒展根系,回土至苗木莖部,輕輕踏實,灌2次透水后,覆土。因軟棗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應注意配置授粉樹,雌、雄株的比例為8∶1或10∶1。
1.3.1 平行“井”字形架空間結構的設計
軟棗獼猴桃為大藤本植物,生產中必須用支架支撐,本生產中采用(10 cm×10 cm)水泥立柱為支架,水泥柱要求C30混凝土,內置4根6號鋼筋骨架,支柱長2.6 m,土內埋入0.6 m,地面以上2 m。平行“井”形架間距4 m。柱上“井”字形架面拉4道鋼絞線,距離1 m,均勻分布于架面。根據鋼絞線排布將其分為平面(4道鐵線部分)和豎面(3道鐵線部分)。
1.3.2 平行“井”形架樹形結構的設計
引導單主蔓向上生長,距離架面中心鐵絲30~40 cm時摘心或短截,促發側枝2個,引導其生長至架面,過中心鐵絲向兩側拉枝分開。每個側枝上在豎直面培養3~4個強旺發育枝,每個發育枝上留3~4個枝作下年結果母枝,共培養15~18個,一般每m2選留2~3個枝條。結果母枝間距25~30 cm,從內向外圍均勻分布綁縛在架面。如果結果母枝超出外圍鋼絞線,可長放,待其結果后自然下垂呈簾狀結果,每條結果母蔓留4~6個結果枝,間隔15~20 cm。枝蔓的培養待其生長定型后,每年更換結果枝,同時保持樹型,去除多余的枝芽。
資料顯示[8],軟棗獼猴桃樹是一種生理耐旱性較弱的樹種,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的要求極高。滴灌作為大面積推廣的灌水方式,建立起配套的方法與生產模式來指導生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生產意義。
軟棗獼猴桃的平行架為每條壟間距4 m,上設三條鐵線,最下距地面30 cm,最上一條為頂端,中間一條,共三條線,主要為固定軟棗獼猴桃植株。軟棗獼猴桃在幼樹期由于受風的影響樹體搖擺比較大,所以固定于鐵線之上,避免枝條及樹皮受傷引起感染。最下面一條鐵線正好與滴灌管的支管道固定到一起。根據每根壟的長度不同,選擇不同直徑的管路(20 mm、25 mm、32 mm)。管道于每根樹下扎眼接入規格為“4/7”的毛細管,下部用果樹滴灌地插固定于根部,地插上有旋鈕可調解水量。
滴灌系統的組成:主要分為水源、首部、輸水管網、尾部滴水設備及流量壓力控制部件及系統儀表等。微灌節水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灌溉技術[9-10],技術含量高,但是由于先期一次性投入較大,往往一些企業為了眼前的投入沒有安裝微灌系統,導致后期的管理和投入較大,這要求企業或種植者在投入前要經過細致規劃和設計。
水源端為水塘或水池。水泵大小根據管路的長短設定水泵功率,入水端加過濾裝置(避免首部樞紐泥沙堵塞毛細管)過濾器為離心式泥沙過濾器和網式過濾器。
首部包括水泵動力機、施肥裝置、過濾設備、水量控制閥、進排氣閥、壓力表、流量計、自動控制設備等。
輸水管網將首部系統處理過的水按照要求輸送分配到每個用水單元。每個單元包括主干、支管和毛管三級管道,末級管道上安裝或連接灌水器。
尾部設備是滴灌系統的關鍵部位,包括毛細管和與之相連的小微管、滴頭調節器等。
軟棗獼猴桃的根為肉質根,喜濕怕澇,喜溫暖、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但又怕濕度過大、酸堿度過強、透氣性差,過分干旱與貧瘠的土壤條件。滴灌施肥是一種高效的施肥方式,肥水利用率在90%,氮肥當季利用率達60%,與地面灌溉相比,節水30%~50%,節肥25%~30%。本滴灌系統采用的文丘里氏施肥器與儲液器組成的配套組合裝置。
管理是軟棗獼猴桃生長及高產的關鍵,軟棗獼猴桃的管理從植株定植后就要加強管理,熟悉軟棗獼猴桃的生長過程中的不同栽培地點、物候期的變化,根據這些特點調整管理方式。
軟棗獼猴桃的栽培分為秋栽和春栽,一般秋栽在10月初至土壤凍結前,春栽在4月中上旬開春解凍后至新芽萌動前。品種選擇為種源純正、植株生長健壯、根系良好、莖粗0.6 cm以上、無病蟲害的種苗進行移栽。一般采用株行距2 m×4 m,雌、雄株比例為8∶1至10∶1,雄株選用花期與雌株一致、花期長、花粉量多的優良品種。栽培苗春季緩苗后,要培養主桿,苗后會分出多個分枝,選擇較強壯的枝作為主枝進行培養,其余的枝全部剪掉,重點培養主枝,7、8月份是軟棗獼猴桃生長最快的時期,要經常進行打杈抹芽工作,使培養的主枝長成主桿,當培養主干達到1.8~2 m時(長至架面時)掐尖去生長勢加速主干木質化。木質化后培養兩蔓多枝,形成結果架。
軟棗獼猴桃修剪主要包括冬剪和夏剪。冬剪在入冬后至春季傷流發生前2周進行,主要是疏枝和短截[11],疏去植株上的枯枝、病枝、弱枝、過密枝、交叉枝。對結過果的母枝分批更換剪除,保留預留的結果新枝。軟棗獼猴桃枝蔓的修剪遵循留強剪弱的原則,中庸枝保留5~6個芽,弱枝保留3個芽,修剪位置在芽上部留3 cm。夏季的修剪在6月至8月份,主要是抹芽、摘心、疏除花果綁縛新枝、整理更新老枝等工作。對雄株的修剪主要是對開過花的雄花枝從基部剪除,具體操作為對主干主枝上生長的多余的、位置不當的新芽嫩枝,過密、過弱枝進行去除;結果枝對徒長枝進行摘心,畸形花側花疏除,結果后對枝上小果、側果、病果、畸形果疏除,長果枝上留4~6個果,中果枝上留2~3個果,短枝上留1個果[12]。對栽培架上的修剪枝進行綁縛。
因為軟棗獼猴桃為肉質根系,對土壤的鹽分等很敏感,喜肥怕燒。軟棗獼猴桃的生長量和生長勢決定了它對肥料與水分的需求,加上生產上對產量的要求,軟棗獼猴桃一旦缺少營養就表現生長不良現象。生產上對軟棗獼猴桃的施肥要掌握一定的原則,遠散淡、少施勤施,滿足軟棗獼猴桃植株生長需求,又不能產生肥害。早期對N和K兩種元素需求量大,后期以P/K肥為主,秋季采果之后施農家肥,每平方米施加有機肥7.5 kg,同時混合施入過磷酸鈣0.12 kg[13]。日常施肥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少施勤施,給水就給肥,水溶肥效率高吸收好,而且不同的季節施用不同的肥。軟棗獼猴桃生長期,春季萌發期主要施以高氮為主磷鉀偏低的肥料,而到了夏季采用平衡型肥料進行沖施,秋季以磷肥類高的肥料為主。而對于結果期的軟棗獼猴桃樹,開花期、膨果期、熟果期采用的肥料也不同。開花期適用高磷型的沖施肥,具有促根促花的作用,而對于結果期適用高鉀型的沖施肥,具有膨果上色的作用。而果后養樹階段適用于平衡肥,氮磷鉀平衡。不同地區的用法有所不同,還需要在生產中不斷的摸索。
平原地區種植軟棗獼猴桃影響最大的是凍害,冬春季由于低溫潮濕的影響,氣溫波動較大,軟棗獼猴桃果樹干基部50 cm以下部分極易遭受凍害。對于2~3年生的小樹,死亡率極高,4年以上大樹抗凍方面有很強的抗寒性。對此本文總結以下經驗:死因是春季晝夜溫差大,尤其遇到春季極端天氣(倒春寒),白天溫度零上20℃以上,晚上降到零下10℃,導致樹皮內流動的汁液結冰,樹皮漲裂,感染細菌誘發潰瘍病的發生,樹皮流紅水腐爛死亡。誘發潰瘍病輕則造成減產,重則造成園區果樹大面積死亡。在生產上以預防為主:合理施肥,肥料的施用量要嚴格按照土壤的種植面積進行計算,秋季施用1次農家肥增加樹的抗寒性[13];尋找耐寒品種;加強樹木保護錯施,增加樹干外的包裹物,入冬前澆透防凍水等。
蟲害主要注意蝽蟓、葉蟬、夜蛾、桑盾蚧、桃蛀螟等害蟲,可以用高效低毒的菊酯類,甲維鹽、阿維菌素、毒死蜱等傍晚噴霧。冬季落葉后,進行全園的清園,全園噴灑殺菌劑,最后樹干涂白。
對于軟棗獼猴桃的大面積栽培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產業,在種苗篩選、種植管理地、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還要繼續進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