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林,趙 侖,徐林林,陸 娟,嚴曉飛,唐艷茹
(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國內眾多高校紛紛設立了環境科學專業,以培養具備由化學、生物學、地理學、數學等學科組成的交叉學科——環境科學類學科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的高級人才。在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環境科學專業屬工學類,其上級學科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大類。除環境科學專業外,同屬此類的還有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環境設備工程、資源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技術。這些專業的培養目標大都是培養具備環境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掌握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規劃和措施的高級技術人才,其核心是培養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
環境科學專業具有知識面寬、學科交叉性強等特點。我國近三分之一高校都開設了環境科學專業[1]。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需學習化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2],這些基礎知識幾乎占據了本科課程的一半以上的學時,使環境科學專業知識及實踐教學課程的學時數被極大地壓縮,限制了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普通高等學校的環境科學專業的就業率極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的脫節[3-4]。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科學類人才培養應迅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環境科學專業于2007年經吉林省教育廳批準成立并開始招收本科生,其最初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參考其他省屬本科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制定的,并每兩年修訂一次。在保持學科基礎扎實、充分考慮到環境科學專業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環境科學專業借鑒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理工結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期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環保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長春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為2016版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相比,新版培養方案增加了職業技能教育模塊和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并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學時而壓縮了傳統課程基礎理論的學時,加大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以傳統的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為例,其主要弊端在于以下幾點:
在課程設置中,通識教育、數學、化學、物理學等基礎課程占全部課程總學分的58%,而專業課程僅占總學分的30%,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理論課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極大地限制了其在社會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造成了環境科學學生就業難的現象。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學分比例僅占總學分比例的10%。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工作能力差,實踐能力不足。
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大多數課程考核方式基本都采取期末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的模式,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決定了其總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導致了靠記憶學習而忽略動手能力的培養。
2016版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其培養目標除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環境科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明確提出了培養能在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質量評價及環境污染控制等領域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其培養目標明確,培養規格為應用型人才。
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職業技能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和綜合實踐教育組成。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總學分為165學分,其中實踐教學課程比重為31%。在課程設置上,除數學外,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基本都包含了配套的實驗課程,并開設了環境科學綜合實驗等獨立性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個性,在培養方案專業方向課程中設置了環境化學方向、環境管理規劃方向和環境工程方向,由學生自選課程,總學分需達到25學分。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了工程制圖CAD、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等應用型課程,并要求每一位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其所取得的成果計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分。
在一、二年級本科生的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文獻檢索、CAD繪圖、化學實驗操作及外語等方面的基礎科研能力;在三、四年級本科生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大氣、水、固體廢棄物、噪聲等污染控制技術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制及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實踐能力,在畢業設計上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和論文撰寫的能力。
自2016年新版培養方案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實踐技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并有眾多學生發表了科技論文。相信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將穩步上升,而理工結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將進一步得到加大和推廣。
目前,大眾化的高等教育使傳統的環境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正得到不斷的探索。長春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理工結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如何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等。隨著這些問題不斷的解決,理工結合型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會更加完善并得到大范圍推廣,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培養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