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婷 天津師范大學
21 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鄉土文化可以借助新媒體擴大自身的傳播范圍和提高社會影響力,新媒體搭建良好的傳統文化普及平臺,成為我國優秀鄉土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的鄉土文化。
自21 世紀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社會影響力越來越高,工作學習到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新媒體技術。互聯網普及率空前提高,眾多的網絡傳播平臺讓直播行業興起,人們可以在眾多互聯網平臺上分享文化知識,進一步擴大鄉土文化的傳播范圍,實現文化共享和信息共用。不同網絡終端分別對應著不同的信息獲取方式和直播信息傳播方式,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和支持。
人類生存繁衍過程中會適應自然條件的變化,發展出具有不同區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這就是鄉土文化。鄉土文化包含不同地區和民族的精神風貌、民俗習慣、生活方式、歷史建筑等,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積累的寶貴財富,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鄉土文化,經歷歲月長河的洗禮,是不同地區和民族生存發展的見證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映射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曲線。不同民族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優秀智慧,最終凝成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它擁有較為廣闊的群眾基礎,從優秀的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最終綻放出嬌艷動人的花朵。
自古以來,天津都是重要的商貿地區,人民生活富足,商業貿易快速發展,天津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特征鮮明的鄉土文化。但是,傳統生產方式發生變化,根植于農村的鄉土文化失去了生存空間,鄉土文化呈倒退式發展。如今,繼承和弘揚鄉土文化已經成為社會大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新媒體能夠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新媒體傳播更加生動形象,在塑造文化品牌形象和提高文化品牌知名度中起到重要作用。相較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交互性特點讓社會大眾更樂于接受和使用新媒體。“信息傳播使用過程中,接受者和傳播者都掌握一定的信息控制權,是信息的雙向交流模式,這就是交互性”。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運用,降低了信息的傳播使用成本,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個人可以在網絡終端發布信息,也可以在網絡終端接受其他人分享的信息,共同分享和交流信息。新媒體能夠加深用戶對鄉土文化的印象,進一步擴大鄉土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中國鄉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很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下來很多珍貴的傳統文化技藝,這些鄉土文化的技藝以家族式傳承為主,如鏨花工藝等。但是,傳統的技藝傳承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下的社會環境,很多優秀的文化技藝后繼無人。必須繼承、保護和創新民間傳統工藝,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需求。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能夠繼承和創新傳統民間工藝,用視頻、圖畫等方式保存傳統工藝,既能夠擴大傳播范圍,又可以延長保存時間。
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一步擴大傳統工藝的創新空間和傳承范圍。舉個例子,文化展覽館利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展覽文物的數字化處理,通過數字技術復制文物的特征,建立立體清晰的三D 呈成像,用于記錄展覽文物的原始形象,一旦文物發生意外損壞后,也可以根據保存的原始圖像進行文物修改。不僅如此,還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大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和提高傳統文化的社會知名度,充分利用新媒體交互性的特點,與受眾保持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建立起雙向傳播渠道,實現跨區域和跨時間的傳統文化傳播,促進我國優秀鄉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天津自古因為漕運而興起,在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筑城,是我們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有確切建成時間記錄的城市。天津的飲食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歷史文化都是相當有特色的。
盡管天津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可是天津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較低,部分優質的文化資源已經形成文化品牌,也擁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如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等,可是,大量文化資源的知名度較低,甚至很多本土居民都不了解當地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資源,文化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并不匹配,歸根到底是因為傳統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較低。
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采用家族式傳承和口頭傳承的方式,會大大限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路徑,傳播范圍狹窄,社會知名度較低,很多偏遠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出現傳承斷層。因此,必須要重視提高傳統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才能防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
新媒體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天津市要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文化宣傳和文化品牌推廣工作。首先,圍繞優秀鄉土文化建立宣傳網站,申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然而,網絡宣傳平臺內容枯燥乏味,并沒有貼合群眾的文化需求,觀眾并不會仔細閱讀報道內容。而且,沒有綜合考慮不同地區和居民的需求差異,形式呆板僵化,內容枯燥無味,文化網站包含眾多的文化信息,但是并沒有明顯區別于其他的文化網站,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沒有做好文化資源的市場定位工作。而且,以文字介紹和圖片展示為主,沒有及時更新網站內容,大多是老舊的視頻資料,難以引起讀者的興趣。
網絡宣傳平臺的核心是資源質量,雖然建立多樣化的文化宣傳平臺,但是不重視及時更新內容,沒有采用多樣化的文化宣傳形式,依然難以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社會大眾具有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時更新內容資源才能提高受眾的忠誠度,幫助受眾養成定期閱讀的良好習慣。不僅如此,沒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受眾只能被動接受網站信息,而無法提供自己的反饋意見,單向傳播會降低觀眾的互動欲望。雖然會在網絡宣傳平臺上舉辦各類活動,但是參與人數較少。因此,雖然已經建立多樣化的文化傳播平臺,但是平臺的社會熱度較低,難以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也難以培養忠誠度較高的文化受眾。
確定市場定位是整合數字化平臺的基礎和前提,政務平臺和公眾平臺的市場定位各不相同,公眾平臺的受眾是社會大眾,要根據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和審美傾向,確定信息傳播的內容和方式,增強互動性,提高審美性,采用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定期更新內容,降低內容的理解難度,開展多樣化的活動,重視產品創新,融入天津傳統文化獨有的元素。
如今,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網絡交流平臺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完善的信息傳播機制,進一步擴大傳統文化的宣傳范圍,根據傳統文化的傳承需求和實際傳播情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準則,保證數字化媒體平臺有序發展,做好文化傳承和傳播工作,與其他社會團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促進鄉土文化的現代化發展,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8月19日,天津楊柳青古鎮與景典傳媒達成整合營銷推廣合作,景典傳媒將為天津楊柳青古鎮景區持續的整合營銷服務,幫助楊柳青古鎮從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曝光、用戶精準觸達、品牌IP 打造、閉環轉化變現等環節實現全面升級。充分結合線上線下營銷資源,在京津冀把楊柳青古鎮的品牌打響,讓更多的游客能夠去到天津,去到楊柳青古鎮。與新媒體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科學使用數字技術,采用多種多樣的文化傳播方式。
將天津優秀的鄉土文化元素融入到影視節目創作中,既能夠提高文化知名度,又能夠深入挖掘天津優秀鄉土文化的經濟價值。手機、平板、電腦等都可以觀看電影和電視劇,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方式,而且也會引起人們的討論和交流。
比如智慧北辰指揮中心搭建了“智慧化、信息化”的政務新媒體。平臺智慧北辰建設,借鑒了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結合北辰發展實際,圍繞“美麗天津示范區、北部中心活力區、綠色產業創新區”的城市規劃定位,設計了文化傳承板塊,借以宣傳天津北辰地區的優秀鄉土文化。
目前,受眾需要及時發布新消息的信息平臺,重視用戶的使用體驗和交流感受。在新媒體環境下,文化傳播平臺要開展多種多樣的互動活動,與用戶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增強用戶對文化傳播平臺的認同感和依賴感。利用VR等現代技術進行更加立體化、形象化的文化傳播,讓用戶收獲不一樣的信息感受,努力豐富文化功能,更好地服務于用戶。
很多企業重視文化傳播,建立專業的網絡宣傳平臺,但是宣傳推廣策略難以吸引用戶。企業聘請高素質的銷售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和文化特征,制定獨具特色的營銷策略。新媒體動搖傳統媒體的市場地位,使傳統媒體仍然擁有廣闊的群眾基礎,社會信任度較高。綜合使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采用多種多樣的傳播方式,制定具有文化品牌特色的營銷策略。整合和利用大數據,做好市場定位工作,進而制定企業的經營發展決策。搜集整理與文化推廣相關的數據資料,了解影響受眾的因素,才能進一步提高傳統文化品牌的社會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