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琬璐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一個城市的形象除了能夠反映出城市的文化與內涵以外,還能夠形成一股十分強大的城市凝聚力與號召力,成為城市吸引外來人員與投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自媒體微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播放城市形象宣傳片,或者拍攝城市微電影的方式,去宣傳與構建富有當地文化特色與人文景觀的城市形象,讓更多的受眾在觀看微電影劇情的同時能夠了解到更多關于城市的外在形象,對城市有一個更加全面、細致的認識,體會到城市的風土人情。
微電影又被稱為微影,是微型電影的一種,微電影是通過互聯網新媒體播放平臺進行傳播的,影片的時間一般在30-60 分鐘以內,適合各類人群在移動狀態或者短暫的休息狀態下觀看,微電影往往都會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并且電影的色彩豐富、畫面清晰,電影技術應用的十分嫻熟,是現階段比較受歡迎的電影模式之一[1]。
微電影通過唯美的鏡頭展現,豐富多彩的內部風光畫面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人物對白,將城市的形象真實、立體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微電影中的城市形象展現,首先要注重電影場景的選取,先要考慮到電影鏡頭下排出來的畫面視覺效果,然后在微電影拍攝結束后,做好后期的處理,將城市中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構建離不開電影場景的選擇與制作,城市中每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都會為微電影劇情的發展提供情感的支持,例如在微電影《南京1314》中,電影中出現的場景都是具有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場所,比如明城墻、紫金山、雞鳴寺、1912 街區等,這些具有代表意義的場所將南京市內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充分的呈現出來,微電影劇情的發展與人物的刻畫都圍繞在這些知名的場所周圍,巧妙的設計與場景的選取,一方面推動了微電影情節的走向,一方面對南京城市形象的構建提供了影視資料支持,對南京城市形象的展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由此可見,微電影中的城市形象更有助于城市特色呈現與相關文化的傳播,這也是當代城市形象宣傳中常以微電影作為載體的主要原因。
與傳統的城市宣傳片不同的是,微電影在展現城市形象時所采用的模式更加的討巧,影片的劇情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會逐漸了解到城市形象的理念與價值,觀眾在觀看城市微電影過程中,不但不會產生抵觸心理,而且會產生強烈的向往情緒,會對一個陌生的城市產生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希望去一探究竟。一部質量優良、效果良好的微電影,無論是在劇中情節的設定方面,還是在人物情歌刻畫方面,都需要融合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習俗等因素,在微電影的劇情中充分融入城市形象的理念,并與劇情的走向進行完美的銜接,以城市形象為劇情背景,襯托出微電影的劇情發展,微電影則通過劇情的演繹以及人物的情感交流為城市形象增添新的色彩[3]。
《相約山楂樹》是我國第一部反映宜昌城市風貌的中國城市微電影,劇情講述的是男女主角通過網絡相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后,互生情愫,最后相約一起去尋找山楂樹的愛情故事,該影片全片時長30 分鐘,影片中將具有濃厚宜昌特色的地福天洞(三游洞)、山楂樹文化園、土陶制作、景區風貌以及城市景觀等充分融入其中,在劇情發展過程中直觀且巧妙的將宜昌當地豐富的城市旅游資源展現出來,為觀眾呈現出宜昌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文化氣息,構建出一個既現代又古典的宜昌城市形象,讓人們對宜昌的城市形象根深蒂固,牢牢的記在腦海之中[4]。
我國城市形象的營銷起步較晚,在城市形象的構建與意象傳播中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設計缺少創意、同質化問題嚴重等,其中比較明顯的表現在于城市形象宣傳片中出現大量的高樓大廈、商業區、工業園區等,商業形象被大量的堆砌,而真正能夠展現城市特色與民族文化的城市元素則少之又少。當前我國盛行的城市微電影多數以青春愛情故事、勵志奮斗史為主題,電影劇情的架構基本一致,城市形象在影片中多作為故事背景出現在觀眾的視線當中,城市形象與影片情節顯得格格不入,毫無契合度可言。另外,大多數微電影中都會出現相似度極高的高樓大廈、日常的生活場景等,對于觀眾的吸引力不高,而且會給觀眾帶來一種錯覺,認為城市形象就是展現城市的基礎設施,展現城市的現代化建筑,而忽略了城市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蘊與風土人情,根本無法起到構建與傳播城市形象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的大多數微電影在構建城市形象方面還顯得比較稚嫩與生硬,無法達到人們對于城市形象的實際需求,所以,在微電影中構建城市形象,要實現影片鏡頭的差異化需求,從不同的視角與方面去展開故事情節,不要將鏡頭單獨停留在情感故事上[5]。
《天邊草原烏拉蓋》是我國最早開始嘗試用微電影的方式構建城市形成的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極具當地文化特色,劇情簡潔、樸實,鏡頭畫面差異化明顯,使用了大篇幅來展現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動,例如摔跤、舞蹈等,除此之外影片中還播放了大量的草原、湖泊等景觀,還對當地的服飾、文化、居住條件與飲食習慣等作出展現,影片城市特點突出,城市形象元素清晰、豐富,極具城市特色,很好的構建了城市的生動形象。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構建與傳統的城市形象宣傳片具有本質上的差別,傳統的城市宣傳片只是簡單地將城市內部的自然風光、文化底蘊以及城市標的建筑物展現出來,增加觀眾對于城市的基本了解,提升觀眾的視覺體驗;而微電影則是需要以城市為故事情節的背景,將影片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刻畫展現出來,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構建更多的是以傳達城市精神風貌為主,通過影片故事情節的演繹以及人物之間的交流來展現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歷史,將更多富有城市感性色彩與生活氣息的方面演繹出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城市更深層次的形象內涵,為整個城市的形象打上濃重的人文氣息烙印,從而將富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城市精神風貌傳遞下去,讓觀眾能夠通過微電影的劇情走向去一步步的體會到城市文化的內涵[6]。
總體上看,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與新媒體技術的創新,微電影產業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想要在微電影中構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就必須要不斷在微電影中融合城市特色、實現微電影的鏡頭差異化需求、注重傳遞城市的精神風貌,豐富微電影的故事情節,將更多富有城市文化底蘊的形象元素穿插到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從而起到有效傳遞城市文化,構建城市形象的作用,推動城市形象的進一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