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浙江衛視
首先每個演唱者的聲線不一樣那么他們在音色與音域都各不相同。我們想完美的演繹出一曲作品,就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和沒有目的性的學習,而是要結合自身條件,找到適合自身的去學習。其次,當前很多綜藝節目中的歌手都各有特色,如韓國的鄭淳元中低音陳厚。馬來西亞歌手茜拉聲音穿透力較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類綜藝節目給中國流行音樂的沖擊,也給中國歌手帶來了思考分析學習的機會。
作品突出特征在節目中的主要表現在于,不同身份年齡的創作者,因自身經驗與職業的不同,他們對作品的演唱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曲風。節目中很多作品來自于世界各地,節目表演者身份來自不同職業,他們的表演形式也各不相同,有搖滾、爵士也有R&B,他們在舞臺上的表演隨意自然,唱出的是自己的感悟,體現的生活的常態,表達的是自己的快樂與無奈,發自內心的感受很容易會得到聽眾的認同[1]。比如彝族歌手莫西子詩的《要死就一定死在你手里》表達了他執著的愛情觀等,在意境上的有《卷珠簾》等把聽眾帶入了美的意境當中,很多綜藝節目中創作的歌曲,讓人們看到人們的生活百態,用最普通的創作和題材,表現出對藝術追求的同時,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呈現在大家面前。這些生活化故事化的音樂主題,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不朽。
好的歌曲需要從它本體和呈現來表達,歌曲的原創性也是如此,不但能夠通過歌詞旋律進行分析,也能從其他方面比如編曲配器等方面進行闡述。在這里通過《中國好歌曲》為例,具體分析他們對我國流行音樂原創性發展的影響。
以《中國好歌曲》為例,節目尊重原創是其獨特的體現,歌手在舞臺上演唱自己創作的作品,真正的體現出音樂的本質,人們從歌曲中體會出創作的本身和背后蘊含的故事。在歌詞方面這個舞臺上有量大特點,一是口語化,另一個是意境化。舞臺上展現出來的歌曲,用口語化的歌詞給人們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生活,用自己心靈感受去打動聽眾[2]。例如趙照的《當你老了》不僅表達了對母親的心聲,也把歌曲獻給未來的自己。謝帝的《老子明天不上班》表達了創作者想要放縱自己的心情,這首歌也代表了人們都生活不滿的宣泄,在快節奏的社會發展中,每個人都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歌曲體現出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舍棄愛好,去拼命奔波的現狀。
從旋律方面來向,原創歌曲有跟多種風格,因其最大反響的應屬‘中國風’;比如霍尊的《卷珠簾》,在歌曲中融入了很多中國古典音樂原色,達到古樸且典雅的效果,歌曲是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創作,配器也采用了中國傳統的樂器進行伴奏,歌詞也是古色古香。另外也有rap 類的,比如剛才舉例中老子今天不上班這種另類說唱,被網友稱之為減壓神曲,還有爵士類的比如馬上又的《她》;民謠類的、鄉村類等等,這些旋律都給人心靈上更深的震撼。
《中國好歌曲》、《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綜藝類節目的出現,逐漸改變我國流行音樂發展,歌手們的演唱技巧、樂隊表現、編曲理念等等都促進我國流行音樂發展到更高的平臺,從而也讓廣大聽眾認識到什么才是好音樂。
隨著音樂類綜節目被更多的聽眾喜愛,各種演唱技巧也在審視中被更好的挖掘出來,流行音樂不斷的創新和推進,而這些都給喜愛音樂的工作者和聽眾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思想上的啟發,從而更好的推動我國流行音樂與流行唱法的發展,進而保障我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質量[3]。
總的來說,音樂類綜藝節目在摸索、效仿中誕生,從問題和爭議中成長,并在跨文化、多媒體背景下游了突破,為中國流行音樂啟迪了新的思路,拓寬了其發展的空間。因此也希望音樂綜藝類節目能夠更好的注重節目內涵,關注更有素質的歌手,不再僅僅注重商業化,從而促進綜藝類節目能夠更好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