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昊然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近些年來,新媒體成為了一個熱詞,受到人們的關注,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媒體形式,它和我們平時所說網絡媒體并不一樣,它是基于各種網絡媒體而衍生出來的新型的媒體形式,既有著其他網絡媒體的優勢,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隨著手機微信、扣扣、微博等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勢必成為未來世界發展重要的推動力之一,極大的改變人類的生活。今天就從制度、物質、行為四個方面來分析新媒體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關系。
使得人們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發生改變,改變了人們對信息基礎的依賴性。
網絡物質文化指的是由計算機和網絡共同構成的一個互聯網環境。新媒體的產生,人們對網絡文化建設的信息基礎也發生了改變。
新媒體沒有之前大部分高校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都是圍繞著網站經營校園文化,所以需要配備很多的大型網站服務器和造價高的相關服務設備,新媒體產生后,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把文化建設的陣地轉移到微信、微博、公眾號上面來,文化建設的平臺也是從網站到公眾號一步一步發生改變,平臺越來越小,對大型互聯網硬件的依賴性逐步減弱。人們甚至可以利用一部手機就可以來控制整個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與宣傳。
雖然新媒體平臺可以讓校園文化建設拜托了對大型網絡硬件的依賴性,但是卻提高了對社會技術的依賴性。用新媒體來經營校園網絡文化,必須要和社會網絡相掛鉤,才能夠使網絡文化更好的傳播出去,校園文化需要社會網絡來造勢,只依靠學校內部的網絡中心是不夠的,而是需要社會技術的支持,所以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校園網絡文化要與社會技術相掛鉤。
在以前的互聯網時代,學生想要獲得網絡服務,必須要接入寬帶和服務終端設備,還要繳納各種各樣的網費,所以給學生享受網絡服務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產生發展,手機的不斷普及,網絡寬帶不斷的升級,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網絡服務,為學生獲取各種信息資源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環境。
網絡制度文化即網絡環境中的各種制度和約定,網絡制度文化可以更好的保障人們的網絡使用和網絡服務。
傳統的校園網絡文化制度的建設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校外,學校在經營自己的校園網絡文化制度時,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相關網絡部門的規定,使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始終在國家法律的范圍內運營,符合制度規范。第二個層面是校內的各種規章制度。為了使學生和老師能夠規范的使用網絡服務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制定一系列的網絡文化制度來保障網絡使用行為。新媒體的產生,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文化對建設者和傳播者,所以,網絡環境會受到各種各樣的不良影響,為了更好的保障網絡文化環境的安全和健康。就需要利用各種網絡文化制度進行規范,學校也要不斷的完善校園的網絡文化制度。
網絡行為指的是人們利用互聯網所做的活動,比如說消費、娛樂、醫療等各種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為。新媒體的產生,使得網絡服務享受者的網絡行為發生改變,也改變著網絡建設者的行為。
新媒體的發展,讓學校網絡文化建設更加的開放和自由,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參加學校的網絡文化建設,像現在校園里出現各種的校園交友群,微信群,校園官微,校園貼吧等,都是學校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的校園文化傳播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用新媒體來宣傳和塑造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影響著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由于新媒體網絡是向所有學生老師開放的,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參加到網絡文化的建設與交流之中,傳統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者都是有著絕對的正統與威嚴,學生的參與程度很低,新媒體的產生,改變了這種情況,每個人都可以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者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說校園官微,是向所有學生老師免費開放的學校官方平臺,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官微里關注學校的發展動態,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學生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互動性。
新媒體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方便的享受網絡服務,同時,也把學生群體劃分成了很多個圈子,每個圈子都有著特點的劃分標準,比如說興趣、年齡、種族等,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加入到一定的社交網絡圈子,讓校園文化建設定位更加的精準化,細分化。也讓一部分學生陷入網絡虛擬環境中,從網絡環境中去實現現實生活中所不能獲得的東西。例如說網絡游戲,這是困擾教育界的一個重大問題,很多學生都深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影響學習和日常生活,甚至走上萬劫不復的道路。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融媒體平臺,它改變著人們的網絡行為,提高了公眾的網絡參與度,每個人都是自媒體人,都可以進行網絡文化建設,也讓高校的網絡文化建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媒體作為互聯網技術新時代下的高科技產物,勢必在未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高校要重視新媒體的作用,運用新媒體技術更好的建設校園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