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活影響的加深,借助信息技術而產生的媒介融合已成為新時期大眾傳媒發展的必然趨勢。曾有世界著名雜志把新媒體定義為“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雖不見得全面,卻有一定道理。在新媒體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的今天,信息傳播已發生了深遠的改變,互聯網+,使得媒體領域正在發生一場空前的變革。
長久以來,由于技術的限制,傳統媒介一直是“你播什么,我看什么;你播多少,我看多少”的點對面式傳播,受眾基本上是被動觀看和接受。但互聯網及其視頻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打破了這種強制關系,受眾在被動接受的同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自主參與和創造。面對這樣的挑戰,傳統電視媒體與時俱進,通過嫁接新媒體的方式努力尋求破解之道,如湖南衛視就建立了自己的互聯網播出平臺—芒果TV,央視春晚也開辟了通過微信搖一搖增加與觀眾互動的環節等等,電視臺紛紛開辦自己的網站,發展IPTV和手機電視,不斷拓展傳播渠道。
“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的重要論斷,這些論斷可以看做今后一個時期新聞媒體內容創新的新方向。
“哪種內容才是真正的重要”?這被學界普遍認為是“內容為王”的本質。當下,在媒介融合日漸明顯的大勢之下,“內容為王”的內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僅要符合媒介融合背景的特點,能滿足用戶碎片化、感性化的媒介使用習慣,更需具有用戶體驗價值。但說一千道一萬,媒體品牌的核心和媒體的基石都只能是內容。有了優質的內容,才談得上媒體渠道、服務、技術、品牌等等的建設,離開了內容,這一切也只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同樣是對發生在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的那場恐怖襲擊的報道,互聯網上各種碎片化的新聞和魚龍混雜、真假不論的信息曾一度讓民眾無所適從,但作為傳統電視媒體的東方衛視卻以專題直播的形式迅速推出了《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特別報道》,為中國民眾送來了權威的新聞訊息,在幫助民眾準備判斷的基礎上起到了安定民心的良好效果,就這一點而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者的作用可謂高下立判,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實踐當中,不僅傳統媒體在堅持“內容為王”,就連新媒體也都在努力提升內容制作的能力。資料顯示,2017年網絡自制劇達到5000集左右的數量規模。相比以往粗放式的內容制作,視頻網站的內容生產已然邁入大制作時代。這也讓我們從側面看清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單純依靠技術的更新,互聯網是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媒體的,真正讓它成熟起來的根本還得是“內容”;同樣,信息內容的質量和數量也必然決定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媒體融合,不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簡單相加、貌合神離,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充分發生化學反應,在更高層次上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尤其是在內容傳播方面,更要注重主流聲音的及時有效傳播,堅守好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成為廣大群眾最信任的新聞傳播媒介。
筆者工作的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受市轄區所限沒有報紙、廣播、電視臺,可是作為寧夏工業發祥地、轄區內擁有惠農陸路口岸,擁有寧夏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惠農區迫切需要宣傳,需要為人所熟知。2013年1月《惠農手機報》手機彩信應運而生,2014年1月《惠農手機報》微信公眾號上線運行。《惠農手機報》所有編采人員堅持立足惠農本土,相繼推出了時政版、人文版、生活版、鄉鎮版、社區版。堅持內容為王,依托傳統媒體的新聞稿件、視頻新聞,大量采編服務本地群眾的政策信息,做好公告通知、政策解讀,大量采編凡人善事,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社會向善風尚。以寧夏日報刊登的《元元:折翼天使播愛人間》為例,這篇稿件講述了重度腦癱姑娘元元突破自我、幫助他人的感人事跡。惠農手機報微信推出后,元元的堅強感動了廣大微友,3天單篇閱讀量突破5300次,分享轉發近500次,很多寧夏區外微友紛紛為元元點贊。
所以,在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堅持“內容為王”并沒有過時。但這個“沒有過時”的前提是在扎扎實實做好深入細致采訪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乘勢而為,借助于新媒體在信息表現形式上多樣化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同手機、微博、網絡電視、網站等新媒體形式結合起來,讓傳統媒體的優質內容借助于新媒體的個性化翅膀而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