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峰 寧夏中寧廣播電視臺
推動縣級媒體的融合發展,是鞏固和壯大主流宣傳思想輿論的戰略舉措。縣級電視臺只有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才能不斷探索出融合發展新路徑,積極拓展新媒體業務,傳播陣地才能拓展,生產能力才能不斷提升。面對理念觀念不新、體制機制不活、技術水平不高、經費保障不足、人才保證不夠等問題。再加上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方式、受眾需求的深刻變化,縣級電視臺只有開拓思維,創新理念,依托平臺優勢,堅持內容為王,激活內部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薪酬制度改革,選優配優人才,才能走出困境,實現走出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縣級廣播電視臺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市、縣的總體部署,不斷推動縣級媒體融合發展,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補、一體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貫徹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守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管建同步、管建并舉,確保了縣級融媒體建設沿正確方向推進。
整合各類媒體資源、生產要素,統籌運用各類傳播平臺、信息技術,盤活資源、將縣宣傳部新聞信息中心、政府部門、鄉鎮街道所辦政務信息網站、兩微一端等整合進來,優化配置,激發活力、形成合力,提高綜合利用效率。融媒體中心設立統一的指揮調度、信息采集、媒資管理,建設稿庫、數據庫,具備集中指揮、采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互通等基本功能,可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我們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受眾需求,綜合運用廣播、電視、農村大喇叭、新聞網站、微信、掌上客戶端、戶外大屏等多個終端,形成分眾傳播、分類覆蓋的格局,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最廣泛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融媒體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順應群眾多樣化信息需求,做精做強媒體主業,探索“媒體+政務+服務+黨建”等運行模式,從新聞宣傳向公共服務領域拓展。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整合縣級各部門信息資源,鏈接地方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申報審批、注冊辦證、辦理社保、投訴受理等一站式政務服務,打造“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中心”。開展網上黨建、干部培訓、黨務政務公開,開展電商平臺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整合水電燃氣繳費、就醫、稅務、旅游、購物等便民服務資源,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務。開展輿情監測、民意收集、數據分析、網絡問政等工作,服務公共決策。
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是“硬通貨”,是核心競爭力,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一是借助新平臺放大主流聲音,以內容表達創新體現主題報道的權威性。從觀眾的角度出發,觀眾更關注本地新聞乃至本鄉鎮、部門、社區的新聞,因為這是發生他們身邊的事,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我們堅持加大民生新聞占比,把鏡頭對準基層,對準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幫他們分憂解困,深得百姓歡迎。二是豐富內容呈現形式的可視性。我們電視臺擁有一支比較優秀的包裝制作團隊,在重大主題報道時,不僅僅本臺所有的內容制作都由制作部負責,而且外接業務,幫助包括區市在內的單位企業制作,如全區縣域經濟觀摩片、爭創區市縣乃至全國先進的專題片,都由我們臺團隊制作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縣級媒體整合要特別強調打造融媒體傳播的理念,廣播、電視、廣場電子屏、新媒體進一步融合互動,以新媒體來打頭陣。從傳統的微信微博,升級為微視頻,做強移動微直播。如我們2019年初對《最美杞鄉人》頒獎晚會的移動直播,時長2個小時,運用微信平臺、掌上中寧客戶端、新華社現場云同步進行了高清移動直播,觀看人數達18000人次。十五元宵節制作快閃《我和我的祖國》通過微信推送,閱讀量超過8萬人次,短時間內引起了廣大群眾的關注,后臺留言明顯增多,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合力。
總之,只有跳出單一媒體,促進媒體間融合發展,打造媒體、政府、民生、社會四個服務一體運作平臺,才能進一步把資訊的輿論引導功能、服務的政策導向功能、便民的實際利益功能、消費升級的市場服務功能整合到一起,才能進一步解決提高黨執政能力,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通過“政策促動、策劃推動、市場帶動、部門互動”的寬領域、廣范圍經營策略,開辟新渠道,培育增長點,確保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