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來 平陽縣傳媒中心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在媒體傳播領域,許多新的媒介形態被催生,同時不同媒介之間的壁壘在慢慢融化,不同媒介之間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傳統媒體屬性,其內容和傳輸平臺都可以實現共享。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成為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當前的融媒體語境下,研究融媒體語境下的媒介形態,既要研究傳統媒介形態在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和變化,也要積極開發新的媒介形態,研究媒介形態在融媒體語境下的變化,助力融媒體時代的媒介發展和融媒體傳播發展。
美國著名學者波特曼將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出現以前的大眾媒體劃分為“第一媒介時代”,將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媒介時代劃分為“第二媒介時代”。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同媒介之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第三媒介時代”到來,“第三媒介時代”本質上就是融媒體傳播時代。
融媒體從字面上看,可以解讀為不同媒介之間的融合,萬物都能夠成為媒體。融媒體傳播在本質上就是媒介系統不斷發展、延伸和演化的過程,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的融合的結果導致作為信息承載載體的媒介的作用被逐漸淡化,與之相反的是,媒介的輻射范圍和存在形式將會無處不在。大數據技術在傳媒業的應用,使得不同媒介形態、不同終端的媒體可以通過數據的交換相互融合。融合的媒介關系并不是物理上的聚合,而是一種化學的反應,是在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共同作用下的媒介系統的動態深化的過程。
融媒體使得不同形態的媒介形態通過大數據和信息技術、互聯網進行融合和交互,同時也構建了全新的媒介生態系統。在“第一媒介時代”,主要以借助于紙媒、廣播、電視的內容媒介實現傳播主體到受眾的單向傳播,當互聯網時代來臨,依托互聯網的“第二媒介時代”則更加強調媒介和受眾的雙向互動關系,分眾傳播和精準傳播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融媒體傳播時代,更加強調不同媒介之間的聚合和交融,傳統媒體、新媒體之間的融合聚生,構建了新的融媒體生態系統,承擔信息分發和新聞生產制作功能的不同媒介形態之間形成了更加智能化的生態鏈[1]。
媒介形態隨著傳播時代發展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報紙、雜志、書刊到廣播、電視和互聯網新媒體,媒介形態是不斷豐富著的。在融媒體語境下,各種媒介形態之間形成了一種全新、共存續的生態結構方式。
不同的傳播時代下催生出不同的媒介形態,媒介形態的演進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元的過程。以現代傳播為例,報紙的產生可以說是最早的大眾媒介形態,具有很強的單一性,隨著廣播、電視的出現,媒介形態開始變得豐富起來。互聯網在傳播中的應用則催生出全新的媒介形態如新聞網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新聞客戶端、短視頻平臺等等一系列的媒介形態。綜觀媒介形態的發展和演進,各種媒介形態之間并不是新生代替固有的關系,而是不斷疊加發展的勢態,在當前的融媒體語境下,傳統媒介形態和新媒介形態共存成為當前的主要媒介形態特征。
從媒介形態上來看媒介融合,可以看出依托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新生的新興媒介與傳統的媒介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不同于簡單的網絡新媒體。不同的媒介形態之間在大數據的作用下通過廣泛融合整合成了許多新型媒介,例如融合態報紙、融合態廣播、融合態電視和融合態網絡等。這些融合態的媒介既有顯著的傳統媒介形態的特征,同時有區別于傳統媒介。以融合態報紙為例,介質仍然是報紙,但是報紙上的信息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等形式呈現出音頻版、視頻版和交互版等新的形態,成為融媒體場景的一個入口。其他的融合態媒介也是在這樣的新生形態下存在并發展著的[2]。
融媒體形態就是指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依托于網絡大數據和數字技術,不同媒介形態進行整合而型號形成的一種新型媒介的總稱,其中,大數據技術是連接不同媒介的核心和紐帶。融媒體形態并不是傳統的各個媒體形態的簡單加和,不指向單一的媒介形態,而是擁有大數據賦能技術的媒體形態的總稱。融媒體形態內部勢必會存在這一定程度的合作與競爭,不同媒介系統要素進行整合形成了融媒體和諧的生態關系。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媒體之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割裂的局面,使得不同媒介形態的媒介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新的融合態媒介形態逐漸顯現。融媒體語境下的媒介形態豐富而多樣,傳統媒介形態和新媒體催生的媒介形態并存,同時不同媒介形態之間通過融合催生出融合態報紙、融合態廣播等融合態的媒介形態,最終構建了融媒體語境下的融媒體形態。研究融媒體時代的媒介形態,對于當前融媒體傳播和融媒體平臺建設都一定的理論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