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邱矗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對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研究人員或從業人員來說,當前動畫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還處在發展階段,在本專業的知識研究體系和教學模式中還存在一些漏洞。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高校已經和一些國外有名的院校進行教育模式交流,但數字媒體藝術這門學科在國外高校的培養模式并不完全適應我國高校教育現狀,為此,高校創新出了一個“雙師工作室”教學模式,這對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人才培養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雙師工作室”教學模式,就在于充分喚起學生個人的創新能力,能夠在面對學科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從容淡定的解決。學有所用,就是說學習一門學科之后學生能夠將其應用到生活中,那么對于學習數字媒體藝術這門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處理那些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涉及到的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在工業生產實踐中,工程師往往能夠應用簡單的方法來處理復雜的問題,而在學科學習中,教師卻往往把一個簡單的理論講述得不易理解。從工業實踐中得到啟發,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能夠在應用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并有所創新。在社會招聘簡章中,公司通常要求應聘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驗,頻繁辭職的人,往往得不到人事的青睞。從這可以看出,學生在學校能夠學習到的應用型技能有限,要成為創新型人才還要有一些其他的經歷,但“雙師工作室”的教學卻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一些只有通過工作才能積累到的經驗
“雙師型”教師往往在從事教育工作前有一定的工作基礎,在工科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倘若教師之前作為工程師在公司有一定年限的經驗積累,那么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雙師型”教師是有一定優勢的。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身的工作經驗來引導學生將本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也能解決大學生在就業前的困惑。
現如今很多高校熱衷于推行“雙師工作室”培養模式,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其獨到之處,能夠讓學生在學校期間了解到未來的職業背景。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主要任務是為我國經濟發展輸送應用型人才,為貫徹這一目標,“雙師工作室”教學模式伴隨著這一背景出現,通過“雙師工作室”制,學生可以提前感受到未來工作氛圍,在深度掌握理論知識之后,也能對學習任務發表一些獨特的觀點,并意識到工作任務是不能玩笑對待的。由此,學生不僅領會到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在對工作要求的認知過程中,培養學生轉換身份成為知識職業人。
我國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動手能力弱,沒有創新能力,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因這一教育體制的存在有很大的偏差,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的內容完全依照教育部統一的規定,“依葫蘆畫瓢”的使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對于知識掌握不足,整體素質沒有明顯的提高,所以在人才輸送時也不合乎標準。我國的高等教育,依舊沿襲中學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本專業應用創新型知識時,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高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一味地教授理論知識,學生在未來就業時往往只獲得學歷卻沒有真正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
數字媒體藝術學科,顧名思義,結合了數字信息技術、媒體傳播技術和動畫藝術表現,在本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學科之外的技能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并在未來就業中成為一名應用型專業人才。基于“雙師工作室”模式下的實踐性教學,融合了許多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在學科碰撞和同學之間激烈的討論過程中,能夠及時的發現很多創新型問題,由于不同的學生個體對于知識的儲備不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學生自然而然地積累了多學科文化,知識的延伸,提升了學生對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育的教學質量,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教學在對未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也更加多姿多彩。
動畫及數字媒體藝術學科未來的教學需要高校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實踐性教學在教學內容的比重,才能快遞提升學科水平,讓這一新型學科在知識經濟時代大放異彩?!半p師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推行,讓動畫及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教學質量大步提升,應用型數字媒體藝術學科人才的儲備也得到提高,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是“雙師工作室”制的一大優勢,未來創新人才的培育離不開“雙師工作室”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