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 西安翻譯學院 亞歐語言文化學院
文化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起源可追溯到人類學家戴沃斯河希普勒。他們在題為《文化心理學:人類行為的比較研究》一文時提到“文化心理學”這一術語。其基本主張是:人類的心理與行為是由文化所決定和制約,因此文化心理學的研究任務在于考察文化對人類心理和行為的制約及影響。文化心理學作為當下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突破點,與傳統心理學研究相比注重從“文化”、“認知”角度探討人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主要研究有:第一,思維方式通過什么樣的機制影響個體的心理與行為。第二,思維和人格的關系問題。第三,研究思維方式與自我關系以及在不同人際情境中的表現。
文化心理學主要是以多個案例為基礎進行一般性概括,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主位法,即研究者在研究時把文化看作主體,從目標文化的角度和立場去分析該文化情景下人的心理和行為。本文著重從文化心理學這個新穎的視角出發,在人際行為、人格特征等方面探討受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中日兩國年輕人用語中的發展現狀及其原因。
新語是指語言社會里新出現的、或者與原本語意不同,其意思發生變化產生新意義的詞,其內容和詞匯構成要素是在此之前沒有出現的這類型詞匯叫做新語。流行語是新語的一種,因其語意趣味性受到大眾喜愛并在網絡或者年輕人之間廣泛使用。而年輕人用語是指從中學生到30歲左右的年輕人之間所使用的詞匯,富有自由性和娛樂性。(米川明彥,1997)由此可以看出,新語、流行語、年輕人用語之間既有相互作用的地方,又各有特征。
桑本裕二從年輕人用語產生、發展、媒介等方面分析了年輕人用語的6個特征。(桑本裕二,2003)概括如下:(1)使用的場合較廣;(2)從既有的詞匯中派生出一些新詞;(3)意思發生變化;(4)使用模糊的表現;(5)符號性的詞匯不固定(6)部分詞匯模仿網絡或者電視等媒體而產生。
另外,年輕人用語在地域上也存存在著差異,例如以地方方言為基礎創造的年輕人用語也較多。
筆者將根據《咬文嚼字》以及媒體發布的《年度中國十大網絡流行語》、《日本流行語大賞》、《現代日語詞典》整理出近幾年的中日年輕人用語為例分析中日年輕人用語發展現狀。
2015年《咬文嚼字》中出現的年輕人用語有“獲得感”、“互聯網+”、“顏值”、“腦洞大開”等詞。“獲得感”本表示獲取某種利益后所產生的滿足感。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會議上指出:“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要叫得響、立得住、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獲得感”一次因此迅速走紅,多用于指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2016年年輕人之間流行用語有“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套路”、“藍瘦,香菇”等。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傅園慧晉級決賽。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該詞多用來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2017年媒體與雜志甄選出年輕人間流行語有“freestyle”、“十九大”、等。freestyle,英語詞匯,一般指即興的、隨性的隨意的發揮。2017年6月,因吳亦凡在國產說唱節目《中國有嘻哈》中屢次提起freestyle而火遍網絡。2018年主要年輕人用語有“命運共同體”、“官宣”、“佛系”等。“佛系男子”,即愛獨處、專注于自己的興趣、不想花時間與異性交往的男人。“佛系”迅速引爆網絡.主要體現當代年輕人一種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無奈,反映的是一種不可取的消極生活態度。
從文化心理學角度出發,利用主位分析法分析目標語言可以看出,中國年輕人用語近幾年呈現的主要特點是1.與當下社會動態的詞匯呈現逐年遞增的姿態。2.通過置換、音譯等狗次方強調自我主張和思想。3.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詞匯較多,可以看出當下中國年輕人用語對于現狀的關心。
筆者根據日本《若者言葉》、《現代用語の基礎知識》以及日本流行語大賞整理近年日本年輕人用語如下:2015年主要有“り”、“メンディ”“しょんどい”、“tkmk”、“爆買い”、“トリプルスリー”等。“り”來自日語詞匯“了解(りょうかい)”的首個假名,意為懂得。“しょんどい”則是來源于詞語“正直しんどい”的縮略語。“爆買い(爆買)”的詞源為:2014年來日中國人暴增,主要是煙草和家電以及化妝品、醫藥品被中國旅客大量購買并成為當年的流行語。2016年日本年輕人之間“卍”這個符號很快流行起來。例如:あの人卍(まんじ)だよね。另外,“bff”也被選為年輕人熱用詞匯之一。“bff”是英語詞匯“best friend forever”的頭字母縮寫。2017年流行語大賞中出現的在年輕人之間流行的詞匯有:“インスタ映え”、“マ?”等。“マ?”來自于日語詞匯“マジ?”的縮略語。主要對于無法相信的狀況表現出驚訝的樣子等場合使用。例如“マジマジマジ”=“マママ”(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2018年在日本年輕人之間流行的詞語主要有:“そうだね”、“eスポーツ”、“フルチャン”等。“そうだね”是2018年在平昌冬奧會上日本女子溜石團隊獲得銅牌時應援聲,并被選為流行語大賞。“フルチャン”由外來詞full與chance的組合,也就是full+チャンス(可能性極高)派生出來的詞匯,除此以外還有“ワンチャン(one+chance)”、“ノーチャン (no+chance)”。
由以上可以看出,現代日本年輕人用語整體呈現的特點為多使用省略或者取頭字母的方式。例如:“bff”、“り”、“メンディ”“しょんどい”等。另外,從近四年來看僅有少量年輕人流行語表現當下社會的現狀。例如:“そうだね”、“爆買い(爆買)”。日本年輕人對于社會的關注度不夠高。3.為了更好的促進會話,強調自我個性,不斷出現很多新奇的構詞法,其中外來詞匯較多。
文化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有重要的影響,我們作為社會的個體人格被烙上文化的烙印。因此,從文化心理學角度分析中日年輕人用語的現狀和特點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從2015年至2018年中日年輕人用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中日年輕人用語發展至今總體呈現以下趨勢:1.中日年輕人用語均有置換、顛倒、打破常規等構詞方法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同時為了加強與同齡人之間的親近感。2.日本年輕人用語與中國年輕人用語相比,關于社會、家庭等詞匯較少。由于中日兩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日本年輕更強調表現自我,主張自我生活狀態。與之相比,當下中國年輕人則更關注當下的社會。3.中日年輕人用語其起源于發展離不開網絡媒體的傳播。
中日年輕人作為兩國新生力量代表,其言語、行為不僅受到家庭、周圍環境的影響,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等也已根深蒂固地植入年輕人的思想,對年輕人用語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年輕人用語代表著當下年輕人的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態,其新穎的構詞方式使語言表達更加簡單形象,使人有新鮮感,增加相互之間的友誼。同時,通過對中日年輕人用語發展現狀研究,能夠對探求當下中日兩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提供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