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1818黃金眼
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民生”這個詞語,《辭海》中對“民生”的解釋為“人民的生計”,隨著歷史的變遷,這個詞的含義更豐富了,泛指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況、文化以及精神需求等。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開始組織與新聞有關的活動,直至今日,人們可以透過新聞了解世界各地的事情,新聞也以其時效性強、準確度高的優勢贏得了受眾的信任。通過民生新聞來記錄生活百態,這也成為了民生新聞的特點以及目標。
民生新聞的兩大構成就是畫面和語言,語言是主持人的任務,而畫面主要由攝像人員完成,并且畫面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它能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民生新聞的特點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鏡頭的有限性,新聞事件是具有一維特征的,即攝像只能捕捉到同一時間的一個畫面,這就要求攝像人員快速判斷,尋找重要鏡頭;二是畫面的短暫性,民生新聞的拍攝對象是群眾,而且數量相對較多,拍攝過程也是現場進行,事件的發展方向也處于不可控的狀態下,所以攝像人員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尋找到更多有價值的畫面,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這客觀上加大了拍攝工作的難度;三是內容的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基本特征也是必然要求,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人員都要全面拍攝,力圖還原給大眾一個真實的內容;四是拍攝方法比較自然,民生新聞在后期的處理過程中要避免過度的技術化,保留其自然真實的表達。
民生新聞大多講述的是生活中一些小人物的事件,他們是這個龐大的社會環境下有機的組成部分,當采訪環境中出現能夠反映人物心理活動和內心情感的部分時,攝影師要快速察覺,并通過一定的攝影技巧將其完美呈現出來。特別是以人物為主線的新聞事件,主角固然重要,但配角也不容忽視,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都會與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聯系,所以介紹性的鏡頭、背景鏡頭、時間、主題、環境一個都不能少。抓住拍攝手法的多樣性能使得整個新聞更加立體和豐富,在突出主角的內心活動之余,還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就是細節處的力量,讓人們感受到新聞其實是有溫度的。
近年來,暗訪式鏡頭拍攝在民生新聞的拍攝過程中應用非常廣泛,民生新聞注重證據的作用,所以對一些真實的情況必須準確拍攝,但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有些場景是禁止直接拍攝的,而新聞報道又必須以畫面作為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
暗訪是保證節目真實性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讓信息得到了傳播,可以引發受眾的關注,另一方面對于采訪者來說,也保證了安全,避免激發矛盾,未嘗不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民生新聞的拍攝對于攝像人員來說,過硬的專業技能是首要條件,新聞拍攝和其他的拍攝最大的不同就是無法重來,專業技能能夠幫助攝影人員在采訪過程中通過鏡頭語言向受眾傳達新聞內容,揭露事實真相。攝影人員必須熟練使用攝像機,確保在各種拍攝環境中都能完成畫面的高質量拍攝。
作為民生新聞的攝像人員,應該具備比普通大眾更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新聞內容的敏感性,因為攝像人員是最先接觸新聞中心人物和事件的人,所以他看到什么或者感受到什么將直接決定他的鏡頭下呈現出來的是什么,而新聞的真實性和實效性要求攝像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新聞專業素養,在拍攝環境中力圖真實、及時地反饋信息。
民生新聞在拍攝之前,內容是無法預知的,所以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攝像人員還必須具備高度的判斷力,要在相對復雜的拍攝環境中采集到有價值的畫面,而這種能力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不斷積累,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能更快地做出反應。
綜上所述,攝像人員在民生新聞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一方面需要攝像人員具備強烈的新聞意識,同時還需要具有過硬的攝像技能和超強的判斷能力。隨著新聞類節目的發展,人們對于民生新聞的攝像工作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也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使得民生新聞的攝像質量不斷提升。民生新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拍攝過程中實時性極強,要求攝像師必須快速判斷,抓取有價值的畫面,從而透過鏡頭向大眾傳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