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慧玲 于北辰 萬彤
摘要:獨立雜志在內容上能充分反映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在形式上能集中反映大學生的平面設計能力與審美修養。本文圍繞新聞傳播專業的本科實驗教學內容展開,對新聞專業學生制作的獨立雜志設計形式與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指出學生雜志作品中所展現的特點,以及雜志在設計上的不足。
關鍵詞:獨立雜志;新聞與傳播專業;形式設計;內容研究
中圖分類號:G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100-03
一、引言
在自媒體日益發達的當下,獨立雜志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一代大學生表達自我的新載體。獨立雜志在內容上傳播的是多元的文化思維和精神世界,在形式上能集中地反映大學生的平面設計動手能力與審美修養。
本課題圍繞學院新聞專業的本科實驗教學內容展開。課題主持人所授實驗課《多媒體素材與制作》多年,課程設計作品要求每位學生能制作一本獨立雜志。從雜志的采寫編集、版面設計到復印制作均由大學生獨立完成。課題緊貼課程內容,對新聞專業學生制作的獨立雜志設計形式與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對大學生獨立雜志的版面、裝幀、材質設計表現進行統計歸納,并對獨立雜志在表達專業思考與責任擔當,表達個人對社會與生活的態度及思考,表現潮流文化與藝術設計,主題性思考等多元化的雜志內容進行探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當代新聞傳播專業大學生的精神面貌。
二、雜志設計形式反映大學生審美素養
獨立雜志的設計形式是大學生審美素養的直接反映,通過對獨立雜志中設計形式的統計分析,有助于研究當代大學生的審美傾向。本次調研中,筆者對60本樣本雜志進行了形式分析,概括出大學生審美方面的幾處鮮明特點。
(一)不為主流雜志固定版面約束,追求靈活豐富的版面設計
在遵循科學為設計原則的前提下,學生作品體現出不為主流雜志固有版式所約束,更多的是以自我意識為驅動的靈活、豐富的版面設計,不同于大眾雜志程式化傳統。例如獨立雜志的封面要求編排和版式設計更加豐富靈活,此外,雜志的整體設計風格迥異,圖文構圖更偏向于簡明靈巧。配合對不同主題的闡述,在色調、圖片的選擇上能夠彰顯更加豐富的設計手法。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偏向于使用大量風格清新、色調明亮的圖片;同時在同一本雜志中,設計風格也會隨著敘述主題的變化而隨之改變,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與內容更加貼合。
(二)極簡主義[1]風潮下,注重編排的留白
在當下極簡主義的風潮影響下,相當多學生更注重編排當中的留白和留空,通過控制版面的填充來把握作品整體的節奏和閱讀感受。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證明,留在空白之中的物體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在版面編排設計中,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能擴大和提高視覺效果,有利于視線流動,破除沉悶感并拓展人們的想象空間[2]。學生作品中,設計者熟練使用留白技巧形成豐富的排版構圖,達到突出主體的視覺效果,提高了排版的觀賞性與可讀性。通過對留白區域的規劃與調整,營造出安靜、穩定、跳躍、隱秘等氣氛,形成版面獨有的氣質,達到獨立雜志個性化表達的目的。
(三)圖文并茂但更彰顯圖片的魅力
雜志跟書籍在視覺上最大的區別是,圖片是雜志頁面吸引讀者眼球的亮點,精美的圖片可以帶來相對輕松的閱讀感。通過對學生樣本雜志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運用圖片的版式設計占到90%,其中純圖片設計占到20%,以圖片為主的設計占42%,而以文字為主的版面僅占27%。相比文字,學生更善于運用圖片或圖文結合的形式表達內容。“一圖抵千言”,高清圖片的大量出現使得“圖解知識”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此外,圖片還包括對微信公眾號、電影動畫電視劇、游戲等內容的視頻截圖。尤其令人可喜的是,許多作品中有設計者自行拍攝或者創作的圖像,使得設計風格和版面色調達到和諧統一,雜志作品本身也更具有本人的個性特色。
(四)版式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主流雜志,大學生獨立雜志的版式設計更多地展現了制作者對設計形式的學習與探索,能夠在不同的內容版塊中運用不同的設計風格,給受眾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但也客觀地反映出大學生在實踐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新聞類學生在平面設計中缺乏美術基礎,對雜志版面的處理更多體現出模仿和拼貼,甚少有獨自設計的插畫與構圖,作品整體來說尚為稚嫩。還有一部分作品,對雜志美編的基本要求掌握不到位,在字體、字號、色彩、線條、構圖的處理上,顯示出平面設計美學素養的不足,并不能盡如人意。
三、雜志內容反映大學生思想觀念
雜志內容分析是本次大學生獨立雜志研究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雜志內容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探索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精神面貌。“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價值觀是我們所體驗到的與我們活動的現實密切相關的東西[3]。”作為制作者精神世界載體的獨立雜志,其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
(一)專業知識引領大學生獨立雜志中的內容選擇“由于年齡、經歷、修養、文化、性格、氣質的不同,人們對悅心悅意的要求和需要也不盡相同[4]。”通過對60本雜志的內容對比分析,研究發現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分為影視、生活、時尚、旅游攝影、時事新聞評論、科學技術、文學和體育游戲等8類。相較之下,影視類雜志的樣本量最多,占比30%;旅游、攝影類雜志和時尚類雜志分別占比20%、20%和14%;時事新聞評論類雜志和純文學類雜志占比各5%;科學技術類和體育游戲類雜志占比各3%。這種現象在筆者預料之中。學生的專業知識對其興趣愛好有著很重要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影視、文學與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專業偏重文學與影視制作有著密切關系,其閱讀興趣與關注點也呈現出鮮明的專業特色,這一點不言而喻。
(二)泛娛樂化思想影響雜志內容編排
統計分析中,筆者發現學生雜志作品涵蓋娛樂資訊、時尚潮流類的文章數量較多。獨立雜志有關人物報道的105篇文章中,關于娛樂明星的人物報道多達53篇,近乎占到人物報道的“半壁江山”,從流量小生到老戲骨,從國內當紅偶像到好萊塢明星,娛樂明星的人物報道反映了大學生多元化的偶像追求。這也說明,在繁重的專業學習之外,與休閑娛樂相關的“輕內容”始終是年輕一代大學生的“心頭好”。
(三)原創文章呈現個人生活經歷
雜志制作中,我們更鼓勵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原創作品納入其中。因此,有不少的文字作品源于作者的親身經歷或是興趣愛好,雖略顯稚氣但文藝風十足,再配以清新簡潔的圖片,在眾多學生的雜志中比比皆是。原創雜志《大學城志》中,作者的全部文章都緊緊圍繞自己的生活進行展開,包括對大學城周邊美食的推薦、對身邊人物的采訪、對大學生創業故事的描述等。在雜志《HERB》中,作者的原創文章也主要是圍繞自己的高中生活或是個人體驗。除了圍繞親身體驗的文字原創外,學生原創作品中也存在大量親手拍攝的照片。《Exdream》中大量原創的照片都集中在“畢業季”“學校實驗室”等身邊事情。勾畫出一本圖文并茂的青春紀念冊。
四、結語
大學階段是塑造與形成人生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獨立雜志作為大學生極富個人化的自媒體產物,在反映其精神面貌和審美取向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雜志中所表現出的價值傾向,可作為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的重要參考。
一本獨立雜志的制作,從欄目的策劃、稿件的擇取,以及內容編輯、版面布局的每一道環節,無論是宏觀上的把控還是微觀上的雕琢,都要求制作者獨自應對。學生制作一本雜志,往往要用時一月有余。在制作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初步掌握雜志制作的基本流程和雜志設計的技巧,促使他們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自己作為未來媒體人的專業素養,為日后較快適應并參與社會媒介運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malism.
[2]劉京莎.版面編排設計[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
[3]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4] (美)羅洛·梅著.郭本禹等譯.人的自我尋求[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