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晉菲
摘要:互動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旨在通過交流信息來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本文將互動模式在漢語口語一對一與班級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不同漢語口語班級形態下互動模式應用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漢語口語教學改進建議,有效促進漢語的傳播和推廣。
關鍵詞:互動模式;漢語口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146-03
漢語口語教學承擔著提高學生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任,互動又是其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所以研究互動模式在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深遠。但不同班級形態有其特殊性,所以本文旨在對比分析其特殊性的基礎上提出相應教學建議,有效提高學生漢語口語成績。
一、漢語口語互動式教學界說
教學是教與學的高度有機統一,在遵循“以人為本”互動式漢語口語課堂教學中,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探究者,漢語教師是其學習的引領者,漢語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并通過提問、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社會實踐等師生共同參與的多種教學活動,盡可能發揮留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有效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不同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目的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挖掘其創造潛力,產生教學共振,實現教學主體雙方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平等民主的交流以及學生漢語口語技能的提高。
二、互動式教學在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互動式教學是一種通過多種互動,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模式。國內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根據其不同的培養目的和方式,主要形成了班級課教學和一對一教學兩種教學組織形式,從而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元互動形式,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有所側重并進行有效選擇,確立留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運用漢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
(一)關于互動式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
漢語口語一對一教學是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的主要教學方式,即一個漢語教師教一個學生所采取的漢語口語教學活動,漢語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基本資料之后,根據學生特性,利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選取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中互動具有靈活針對性。
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教學時間、地點以及教學內容、方法上。在漢語培訓機構的學生基本是外企員工或家屬,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工作及家庭情況及時變更上課的時間和地點;在教學過程中,漢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靈活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更換教材,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中以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的針對性主要表現在明確的教學目的、因材施教和教學反饋上。李泉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需要和接受的可能性。”[1]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的對象一般有著諸如滿足工作需要的商務漢語、日常漢語交際口語、旅游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有針對地進行教學;不同的漢語學習者文化背景、漢語基礎、興趣和需求等的差異性,使得漢語教師需要根據差異性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漢語口語技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培養漢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學有所獲;在漢語口語一對一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頻繁,漢語教師能夠在學生的反饋中發現各種偏誤和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有效提升學習者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關于互動式班級漢語口語教學
漢語口語班級課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正規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即一個漢語教師針對多個學習者的班級所采取的漢語口語教學活動,漢語教師一般在學校教室,使用學校指定范圍內的規定課本,根據學校規定的教學進度及安排進行有序的教學、測驗等。
班級漢語口語教學中互動具有集中系統性。
班級漢語口語教學的集中性主要表現在漢語教學的場所和時間上,班級漢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對象一般是尚未工作的留學生,他們為學習相關的專業需要按照學校的規定在固定的時間和教室接受相應的教學活動,享受共有的教學資源,履行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及教學設備的義務,不得因個人原因隨意影響或更改教學計劃。
班級漢語口語教學的系統性主要表現在教學環節和內容上。班級漢語口語的教學過程及氛圍一般較為科學和嚴謹,教學的每個環節之間有一定過渡和銜接,教學內容環環相扣,使得學生學到的漢語知識系統充實。
三、互動式教學在漢語口語教學中應用的建議不同的漢語口語教學班型具有不同的授課特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恰當的互動式教學法
周紅指出:“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造,將教學內容與學習機制有機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盵2]互動教學因教學組織形式不同、授課對象不同、授課內容不同而有選擇性使用。在一對一漢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一對一教學與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制定互動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其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及反饋及時的優勢,因材施教,設計適合師生二人互動的環節和活動進行多頻次的互動;在此基礎上,注意進行一定的橫向比較和教學考核以適量增強其壓力,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在班級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組織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不同形式的問答、情景、游戲互動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在師生互動中,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能產生重大的影響”[3];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語言表達能力稍弱的學生,對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反饋,鼓勵學生開口交際,增強其階段性學習的成就感。
(二)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
劉珣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循環往復、加強復現、以舊引新、逐步深化、螺旋式提高的原則。”[4]在漢語口語教學時,漢語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語言,難免有畏難情緒,不管是在一對一課堂上還是班級課上,教師在講解時都要抓住要害,深入淺出,簡單明了,在學生可接受的程度上有針對性地拓展;漢語口語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各種高效的操練,通過帶讀、問答、角色體驗、情景創設等多種練習類型,難易結合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練習中,體會語言點在不同表達中的貼合度,創建真實的交際情景,引導學生造句,加深對漢語的理解。
(三)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和備課水平
呂必松認為“應當根據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盵5]漢語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素養,根據一對一和班級課的課型和學生特點,課前精心備課,教學目標明確,利用各種多媒體等各種輔助工具,協助教學,靈活變換教學方法,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互動,提高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熱情,從而減少學生心理上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互動式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漢語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漢語口語課程中,互動是整個課堂的靈魂,貫穿在課堂的始終。雖然國內外對于互動式教學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相關理論體系仍不完善,因此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不同班級形態下互動模式在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并根據其教學特點提出了相應建議,以期為互動模式教學研究增磚添瓦,提高學生漢語交際水平,推動外漢語教學事業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李泉.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周紅.對外漢語教學情境的立體化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 2006(4).
[3]陳麗萍.課堂教學互動效應的內涵、層次與演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6).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5]呂必松.呂必松自選集[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