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穎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效率,同時也促使農民能夠提升文化水平,構建有效的農家書屋是非常必要的,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重視互聯網時代發展機遇,積極把“互聯網+”模式引入到農家書屋建設過程,以促使農家書屋能為相關需要的人員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與技術知識,促使農村各項建設水平不斷提供。
關鍵詞:互聯網+;農家書屋;融合;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共建項目“互聯網+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為:2018D067)。
“互聯網+”模式是一種現代化管理模式,其基于互聯網思維,將網絡技術深入融合到某一項工作之中,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便利性,同時也提高了時效性。“互聯網+”模式與農家書屋進行融合,能起到推動農家書屋工作發展的目的,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互聯網+”與農家書屋融合發展意義,隨后提出了具體的融合策略。
1 “互聯網+”與農家書屋融合發展意義
1.1 滿足了用戶多元化需求
“互聯網+農家書屋”模式中,注重用戶參與將會成為其服務平臺的核心。農家書屋要科學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獲得用戶的支持,重視并強調用戶的參與,尊重用戶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用戶樂于參到農家書屋的管理中來是“互聯網+農家書屋”相對于傳統農家書屋的優勢所在。
1.2 保證了服務的便利性
相對于傳統的農家書屋,“互聯網+農家書屋”的服務空間和時間都得到了拓展,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利用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享受農家書屋提供的文獻借閱、影視放映、參考咨詢等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人員、經費等問題帶來的農家書屋日常運行無保障的問題。
1.3 增強了服務形式
有了互聯網的介入,農家書屋的服務形式和手段就有了質的飛躍。首先,可以實現書目數據檢索服務,用戶可以隨時查找當地省、市、縣等公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便于讀者利用。其次,可以實現聯合參考咨詢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公眾號等形式享受在線咨詢服務。最后,可以獲得網絡培訓服務,很多公共圖書館都提供各種網絡培訓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技能培訓服務。
2 “互聯網+”與農家書屋融合發展策略
2.1 重視管理人員服務理念的轉變
“互聯網+”背景首先要求管理人員服務理念的轉變,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更新發展,圖書館或農家書屋不再是農民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管理人員起著指導農民用戶檢索信息、幫助農民用戶獲取知識的作用。“互聯網+”環境要求當代農家書屋要慎重選擇管理人員,合格的書屋管理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和圖書館情報學基礎,既能有效管理圖書資源,還要做到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其次,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要秉承著為農民用戶服務的核心宗旨,站在農民讀者的角度發現和解決問題,與農家書屋形成一種責任與義務的關系。最后,“互聯網+”發展要求培養后備力量。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只停留在現階段的農家書屋服務無法跟上網絡的前進步伐,因此,對后備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松懈,要定期開展人才培訓,避免管理人員的斷層。
2.2 充分利用網絡設施便利農民的閱讀
農家書屋在“互聯網+”環境下,應該積極開發技術資源,以便利農民閱讀。所謂網絡拓撲結構,實際上就是通過服務器群為農家書屋提供各種視頻、電子書瀏覽等獨立的服務,再通過骨干交換機和堆疊交換機對數字化信息與用戶終端(即農家書屋)進行物理上的連接,將網絡流量進行傳輸和分配,再經本地終端群和遠程終端群的傳輸,為農民讀者提供瀏覽服務。這種網絡拓撲結構的基礎在于網絡平臺和數字化資源的構建,通過網絡拓撲結構,可以簡化電子資源的儲存與檢索程序,便利了農民讀者對資源信息的檢索和獲取,較傳統農家書屋的繁瑣借閱步驟相比,“互聯網+”在知識信息交換與獲取方面,為農民讀者帶來了最大的便利。
2.3 提高對于農民需求的重視
“互聯網+”背景下農家書屋的構建以有效的管理機制為保障。首先,農家書屋的非營利性決定了其資金的緊張,農家書屋大多依靠當地政府的財政撥款。“互聯網+”背景下的農家書屋構架開拓了數字化的新方向,對于農家書屋的資金投入應能擔負起紙質館藏與資源庫購買兩方面需求,因此,政府撥款應保障農家書屋的專款專用。其次,“互聯網+”環境下的農家書屋要想長久、有效的發展,必須依賴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井然有序的借閱制度、開關門時間制度等。傳統的農家書屋關門之后,農民讀者無法借閱書籍進行學習,而互聯網平臺為農民讀者提供了24小時的網絡服務,貼合了農民的需求。
2.4 提高管理的規范化
“農家書屋”要實現長效發展,必須具有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目前“農家書屋”采用的是以農民自主管理、自主服務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規范管理過程,有效預防和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針對書屋特點,建立圖書借閱、書屋管理及圖書損壞賠償等相關制度;對書刊報紙和影像制品的分類編號帖簽、上架等程序制定了統一的標準;通過建立登記簿,規范了書屋物質的登記和管理。其次,確保書屋的開放時間。對已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的書屋,規定每周至少準時開放5天,以方便讀者前來閱讀和借閱。第三,引進和培訓書屋管理人員,管理員是“農家書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農家書屋”這一“惠民政策”的執行者,要求書屋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通過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后,提高“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水平。
2.5 進一步實現文獻資源共享
將文化部實施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各種惠民工程資源與“農家書屋”工程進行整合,及時引導和加強各書屋間的合作,農家書屋是以村為單位,村與村之間相距不遠,這是書屋間建立橫向聯合的有利條件,同時,不同的書屋在收藏內容及管理模式上不完全相同,通過書屋間的交流合作機制,可以實現書屋的資源共享,相互學習借鑒,使每個書屋的服務能力大大提高,這樣既可以避免重復投入建設、減少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浪費,又可以達到統一管理、豐富“農家書屋”的內涵,達到文獻資源共享的目的。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資源,豐富書屋的文獻種量和數量。國家已將縣圖書館作為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設,縣圖書館可以把“農家書屋”納入基層服務點建設中并申請專項經費,可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接受的龐大資源,改善農村普遍存在的信息匱乏和文化落后的局面。
3 結束語
總之,農家書屋是一項利民工程,其在“互聯網+”模式下能夠提高服務效率,為此,作為研究人員,應該重視深入實際,不斷總結更加科學的工作方法,以提升“互聯網+”背景下農家書屋各項服務效率,本文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其進行了闡述,希望本文的進一步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有效開展提供科學參考。
參考文獻
[1]李麗娜.“互聯網+”與農家書屋融合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28(11):168-170.
[2]王嘉雷.“互聯網+農家書屋”模式淺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28(07):79-81.
[3]甘肅首創“數字農家書屋”“互聯網+”走進田間地頭[J].南方農業,2016,10(07):66.